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薄姬:在低調中贏得人生的女人

薄姬:在低調中贏得人生的女人

原標題:薄姬:在低調中贏得人生的女人


薄姬是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她的母親魏媼是魏國的宗室之女,不過母親是和父親私通生下她的(可見薄姬父親地位不高),再加上魏國很快就被秦國滅亡,薄姬的地位完全來源於父親,是個很普通的女子。


普通的人也是有朋友的,薄姬和年紀相當的管夫人、趙子兒十分要好,三人以姐妹相稱,還相約"富貴莫相忘"。

秦朝只存在了十來年,基本上是薄姬剛剛長大,天下就亂起來了。當時六國宗室紛紛復起,原來魏國的貴族魏豹就自立為魏王。


魏媼應該還有點關係,為了謀出路,她將女兒薄姬送進魏王宮中。從後來的情況來看,薄姬還是挺受魏豹重視的。


據說魏媼曾請許負給女兒看相,許負說薄姬會生下天子。魏豹聽說後,以為自己會當天子,就不跟劉邦混了,自立門戶,並且跟項羽聯合,結果分分鐘被劉邦派人滅了。


魏豹死後,薄姬被送到劉邦宮中織布的工房工作,有一次劉邦到織布工房視察,看見薄姬有姿色,就將其納入後宮。


劉邦可不是不近女色之人,他後宮之中美女無數,薄姬並不算拔尖,也沒有出頭,進宮一年多都沒得到劉邦的寵幸。


不過跟薄姬關係很好的管夫人和趙子兒都先後受到劉邦的寵幸,她們沒有忘記當初的約定,卻並不打算信守,想想也是,後宮爭寵激烈,誰會想多一個競爭對手呢。


薄姬的幸運之處在於管夫人和趙子兒在一次陪劉邦的時候,將當年的約定當成笑料說了出來,兩人笑得花枝招展,劉邦覺得莫名其妙,就追問緣由。


得知此事的劉邦想起了薄姬,頓時來了興趣,當天就把薄姬召來。薄姬很好地把握住了這次難得的機會,她說昨晚夢見有蒼龍盤踞在肚子上,劉邦笑著說這是吉兆,我幫你促成。


當晚,劉邦就臨幸了薄姬,很巧合的,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於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生下兒子劉恆。


這一次人生逆襲的機會多少有些偶然成分,但似乎又是必然,管夫人和趙子兒不知是無意還是有意,反正是勾起了劉邦對薄姬的興趣,薄姬又非常準確地抓住這次機會,從這裡可以看出,薄姬並不是一個無能之人,她對機遇的把控,是非常準確的。


自從那一次臨幸後,劉邦又彷彿忘記了薄姬,很少再來找她,在後宮中失去皇帝的寵愛,這幾乎是致命的,所幸薄姬生下了兒子劉恆,她還有另一條路可走。


所謂子以母貴,母以子貴,沒有劉邦寵愛的薄姬自己是不可能貴了,只能依靠兒子劉恆。

薄姬對劉恆的培養重點就是低調,在險象環生的後宮中,即便不受寵,他也是劉邦八個兒子中的一個,必然受人矚目,也容易遭受危險,如果沒有過硬的保護,能不張揚就不張揚,一定要低調。


八歲的劉恆按例被封為代王,這是個又偏又小的封地,別說跟齊王、趙王兩個哥哥相比,就是梁王、淮南王這兩個弟弟,封地也比劉恆要好得多。


但薄姬和劉恆沒說什麼,事實上,他們也不能說什麼,多說就是找死。


薄姬和劉恆母子一向保持著低調樸素的生活習慣,完全不像得寵的戚夫人那樣飛揚跋扈。

最後的結果也很明了,劉邦一死,劉盈繼位,呂后掌權,戚夫人死得很慘,其子劉如意不久後也被毒死,劉盈還因此受到了驚嚇。



劉邦剩下的六個兒子中,劉肥也險遭呂后毒手,憋屈地認妹妹魯陽公主為母才得以活命,最後鬱鬱而終;劉恢、劉友死於呂后之手;劉建死於意外,但獨子被呂后所殺,絕後;只有劉長和劉恆安然無恙。


劉長是呂后的養子,沒事很正常,但劉恆能夠倖存,靠的就是低調,呂后以為這個兒子(她是正妻,劉邦的兒子也是她的兒子)很老實,就放他們母子到代國。


代王劉恆和王太后薄姬在代地很老實,該幹什麼幹什麼,在呂后瘋狂壓制劉氏家族的時候,劉恆卻依然完好無損,從中可以看出他們母子的手段,真是小心謹慎到了極點,這才得以屢屢躲過呂后的猜疑。


薄姬的低調還影響到了她的家人,她的弟弟薄昭也在代地,但並沒有獲得代國多大權力,這個情況,給劉恆的逆襲帶來機會。



劉恆被封代王的第十七年,即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齊王劉襄起兵西進,試圖剷除呂氏,並爭奪帝位,但齊軍尚未進入長安,呂氏已經被周勃等大臣剷除。


事後,具有呂后血脈的少帝劉泓被廢,大臣們商議擁立新的皇帝,主要候選人就是劉恆和劉襄,但劉襄外戚勢力強大,而劉恆外戚幾無勢力,且一向低調,再加上劉襄手握重兵,不好控制,劉恆勢力小,更好操控,於是大臣們迎立劉恆,是為漢文帝,薄姬也由王太后改稱為皇太后。


所有的低調,最後卻成了成功的鋪墊,然而在低調背後,卻是劉恆隱忍十數年積聚的手腕,在中央毫無根基的他卻能在數年之內,軟硬兼施,最終掌控中央,功勞比天大的周勃最後被他整得服服帖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沙趣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七次跳槽只知溜須拍馬的叔孫通為何被司馬遷稱讚為「漢家儒宗」?
千古一帝手中的大砍刀,砍遍諸侯,最後也將自己砍了

TAG:平沙趣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