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一種紫色小花,20年前用它治感冒,現在人工種植30一公斤
它是一種很像薰衣草的植物,紫色的小花瓣,長長的花頸,在綠油油的草堆中實在美麗奪目。在農村,村裡人往往成片種植它,它在每年的七八月份開花,放眼望去,就像平鋪在地面上的紫色毛毯,這種紫花不僅能看,其實它也是農村非常有用的一種草藥。在20年前的時候,農民經常挖它的根部熬水,用來治普通的感冒非常有用。在我們小時候就經常用它的根加上夏枯草以及蛤蟆草熬水喝,是南方地區治感冒的最常見草藥之一。
在我們當地,老農民一般稱它為山茶根,這主要是因為它經常出現在茶園裡,而在南方地區,農民普遍有種植茶樹的習慣。久而久之,就為它取了這樣一個名字,挖它根的時候,經常連茶樹根一起挖出來。
山茶根的學名叫做黃芩,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應該非常熟悉了。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感冒,在喝感冒藥的時候,我們會看一些說明書,很多藥物中都有黃芩這樣藥材。過去一直不知道它長什麼樣,沒想到它其實在農村很常見。
黃芩的根部是一種中藥材,而且在中藥里是熱門單品了。不誇張的說,中藥里沒它可能就不行。它在我國的《本草綱目》、《本經》、《葯論性》、《本草正》、《中藥學》等多本中藥書里均有記錄。味道略苦,有清熱解毒,養神,治療感冒,頭痛頭暈,止痛的功效,也可用於止血,安胎。古時候,有專門採藥之人上山採取黃芩,晒乾,帶入集市,自由買賣。到了現代,雖然直接用黃芩的情況已經幾乎沒有了,但它卻被用於製作成各種藥材,因此價值極高,用途極為廣泛。
每逢秋季來臨,它的紫色花瓣凋零不見,只剩下光禿禿的枝葉。這時候村裡人就會把它的根用鏟子輕輕挖出來,洗凈,晾曬或者烘乾。秋季和冬季是它的最佳根部收取時期,人們都要儘可能快速將它的根部收取完的同時,再重新種上黃芩的種子,以便下一年繼續收取。
目前,黃芩早已經實現人工規模種植,它已經被當作成莊稼一樣的東西,用途非常廣泛,需求量極大。中藥材里經常會用到它,在前幾年的時候,很多南方農民率先種植黃芩,大部分都賺了不少錢。
當然,黃芩不僅有很大的中藥市場,在西藥中也是應用廣泛!在中國各大藥店市場均有售賣,黃芩經過加工,包裹一層甜甜的葯皮兒,為其包裝,西藥就這樣做成了。如今,隨著黃芩市場需求量的增大,村民朋友上山采黃芩已經變成了如今專門種植黃芩,好的一些黃芩已經達到30多元一公斤的市場價,種植黃芩已經為很多農民增加了收入,可以說它的價值已經越來越高,不過野生的黃芩逐漸被人拋棄,大部分農村人已經不認識它了。


※德州市中醫院到德州學院開展「中醫中藥進大學」學術報告會
※中西醫結合六十年成績斐然
TAG:農村美食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