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文/老張在路上

龔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

龔自珍的長子名叫龔橙,字公襄,後以字行,號孝琪、孝拱,號昌瓠、石匏,別號半倫。

1810年嘉慶十五年,18歲的龔自珍應順天鄉試,由監生中式副榜第28名。1813年4月,龔自珍再應順天鄉試,又名落孫山,7月,結髮妻子段氏因誤診卒於徽州府署。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1815年,龔自珍續娶安慶知府何裕均侄孫女何吉雲。祖父病逝後與家人回杭州守孝。兩年後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1817年,長子龔橙出生。1841年9月26日,龔自珍患急病暴卒于丹陽。

關於龔自珍死因之謎,有一種說法是,龔自珍在京做官時,是明善堂主人的上客。主人的側福晉顧太清慕其才,二人有曖昧事。這一段情事,是清代最廣為人知、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段秘聞,稱為「丁香花公案」。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清末的曾樸曾將此事虛構一番,寫入了小說《孽海花》的第三、四回:情事暴露後,顧太清被逐出王府,從此流落市井。1839年(道光十九年),龔自珍也辭官回鄉。他匆忙離開京師之後,對進京心有餘悸,曾遣僕人入京迎接家眷,自己並不親往。兩年後的八月廿十,龔自珍暴病而卒。

這個著名的「丁香花公案」,《孽海花》以龔自珍兒子龔橙的口吻說,他老子是被宗人府的同事,用毒酒毒死了。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龔橙是龔自珍的長子,繼承了龔自珍的博學通識和聰明。他晚年自號半倫,意思就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這五倫,他只愛一個小妾,五倫去了四倫半,故自號「半倫」。

這樣的自號,說他為人坦誠也好,恃才傲物也罷,自輕自賤也行。內心的辛酸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

龔自珍去世時,龔橙24歲。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龔橙生於上海道署,天資絕人,然而性格孤僻,寡言少語,好為狎邪游,頗似他老爹的風流本性。

龔橙參加過科舉考試,一試不中,即斷棄科舉之念,終身不再應試。

據說龔自珍活著的時候,對父親和叔叔的文字均不屑一顧,常罵其叔為不通,其父為半通。到了他死後,他兒子龔橙,也學他的樣子,動不動就拿出他的文稿,隨意改動。不過他比他父親龔自珍,又多了一點名堂,那就是每當改稿之時,都預先將其父的木主置於案前,每改動一字,都用竹鞭敲擊木主道:某句不通,某字不通。因為你是我的父親,我才為你改正,使你不致欺矇後人,云云,頗具戲劇性。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龔橙晚年流寓江表,窮困潦倒,卻依然恃才傲物,揮霍放誕,和往日沒什麼兩樣。此時李鴻章剛好也在上海,憐其才,哀其貧,每月派人送去二百兩銀子,收到這二百兩銀子後,龔橙照樣吃喝嫖賭。

龔橙最讓後世責罵的是他給英法聯軍帶路,燒毀圓明園的事。

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火燒圓明園,是近代史上的大事,具體過程不用多做介紹。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據《清朝野史大觀》、《圓明園殘毀考》等載: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中國,龔橙隨英艦北上來到北京後,將辮髮盤到頭頂,戴洋人帽,穿白色西裝,出入洋兵營盤,隨後,因為英法聯軍不認識路,他將聯軍引進圓明園,並搶先一步單騎直入,取珍寶重器以歸,大發橫財;然後,夥同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

而另一種觀點認為,龔橙給英法聯軍帶路是誣衊和信口雌黃,他在英國人帳下當幕僚,是迫於生活,出於無奈,並沒真實可靠的史料可以證明他給英法聯軍帶路。龔橙當 「帶路黨」,所有的記載均為野史和小說,所以有研究者認為並不足以為信。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圓明園是萬園之園,那麼大一片園林,即便英法聯軍不知其確切地址,也會很快找到圓明園地址。火燒圓明園後,恭親王及其他滿族大臣並沒有提及過龔橙帶路的事,包括英法聯軍在事後的回憶錄中,也未提及龔橙的名字,證明龔橙給英法聯軍帶路為虛構之事。

而且史料證明,第一天首先時入圓明園的是法國軍隊而不是英軍,英軍第二天才進入圓明園。

細考起來,龔半倫「帶路黨說」,大約在民國時期,才開始產生和廣泛流傳。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20世紀初期,開始出現龔半倫與英軍同行參與劫燒圓明園的說法;而到了1925年以後,流言進一步演化為龔半倫主動引領英軍燒園。

民國初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觀》:「定庵子孝拱,晚號半倫,半倫者,無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而尚嬖一妾,故曰半倫雲。半倫少好學,天資絕人,顧性冷僻而寡言語,好為狹邪游。中年益寥落,至以賣書為活。英人威妥瑪方立招賢館於上海,與之語,大悅之,旅滬西人均呼為龔先生而不名,月致百金以為修脯。庚申之役,英以師船入京,焚圓明園,半倫實與同往。橙單騎先入,取金玉重器而歸。」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圓明園殘毀考》:「所以焚掠圓明園者,因有龔半倫為引導。半倫名橙,字珍子,為人好大言,放蕩不羈,窘於京師,輾轉至上海,為英領事紀室。及英兵北犯,龔為響導曰:『清之精華在圓明園。』及京師陷,故英法兵直趨圓明園。」

真正讓「帶路黨說」深入人心,是通過小說細節描寫實現的,其中代表性的是曾樸的《孽海花》和蔡東藩的《清史演義》: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孽海花》第四回:

(龔孝拱言)「你當我老子是好死的嗎?……我就和滿人結了不共戴天的深仇。……庚申之變, 我輔佐威妥瑪,原想推翻滿清,手刃明善(小說中,奕繪為明善主人,明善等人因「丁香花公案」毒殺龔自珍)的兒孫。雖然不能全達目的,燒了圓明園,也算盡了我做兒的一點責任。人家說我漢奸也好,說我排滿也好,由他們去吧!」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清史演義》第六十九回:

「恆祺(清廷武備院卿)向沒火處走入,劈面正碰著巴夏禮(英方談判代表)同一個洋裝的中國人,巴夏禮佯作不見,還與那人指手畫腳,導引放火……(洋裝中國男子)大聲道:『誰人不曉得我龔孝拱,還勞你來細問!』看官!你道龔孝拱是何人?他是晚清文人龔定庵長子……這次英人北犯,他恰跟了入京,燒圓明園,實是他唆使。巴夏禮是外人,恃強逞威,尚不足怪,半倫何物,乃敢出此?」

通過這樣的描寫,一個滿腹怨念而又不擇手段、寡廉鮮恥的漢奸形象躍然紙上。由此,龔半倫「帶路黨說」由傳言變成了鐵案。

龔橙是火燒圓明園「帶路黨」:真實的歷史還是後人的演義?

戰後,清政府和英國議和時,《孽海花》更如此描繪:「英使(威妥瑪)在禮部大堂議和時,龔橙亦列席,百般刁難,恭親王奕訢大不堪,曰:龔橙世受國恩,奈何為虎像翼耶?龔厲聲說:吾父不得官翰林,吾貧至糊口於外人,吾家何受恩之有?恭親王瞠目看天,不能語。」

由此,龔橙成為近代有名的漢奸,或許是近代最有名的漢奸。對此,你認為是真的嗎?

(本文圖片為網路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