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年邁張學良談及黑瞎子島:跟俄國人打仗是自不量力呀

年邁張學良談及黑瞎子島:跟俄國人打仗是自不量力呀

原標題:年邁張學良談及黑瞎子島:跟俄國人打仗是自不量力呀


來源|人民網


作者|馬毅達


晚年張學良


「我跟俄國人打仗,是很自不量力呀」,1990年春天,年邁的張學良在向唐德剛口述歷史時回憶道。他說的那一仗,發生在1929年,東北軍的潰敗導致中國最東端的黑瞎子島被蘇聯軍隊佔領,史稱「中東路事件」。


「從張學良一生所經歷的事情來看,西安事變當然是排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張學良對國家命運影響最大的,就是中東路事件,和『九一八』事變。」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左雙文教授告訴早報記者,「從這幾個事情的影響來看,可能中東路事件的影響,比『九一八』事件的還要大。」

中東路事件是「改旗易幟」後的張學良所經歷的第一次慘痛失敗。中國軍人死傷及被俘人員9000餘名。蘇軍陣亡143人,失蹤4人,受傷665人。這也是中蘇之間最大的一次軍事衝突。


在《困境中的突圍——重大突發事件與國民政府的對策》一書中,左雙文指出,中東路事件嚴重挫傷東北軍的士氣和形象,挑起了中俄一個重大的邊界矛盾。


淵源


鐵路被占成「報仇」良機


那一年,張學良29歲。既是盤踞東北的一方梟雄,又成就了易幟大業,頗受各方矚目,這個「封疆大吏」正雄心勃勃大展宏圖。他後來在「口述」中回憶說,自己當時「很想施展一下子」。

中東鐵路成了張學良「施展」的由頭。


這道呈T形縱橫交錯的鐵軌,本是沙俄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後在中國攫取的一項特權, 也是日後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爭奪的對象。十月革命後, 蘇俄雖同意將其從中國奪得的一切「都無償地永久歸還中國」,但在中東路問題上卻言語模糊。


年輕的「東北王」早想尋找一個「對俄國過去在滿洲的不義行徑報仇的機會」,國民黨南京政府成立後,國內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的聲浪迭起,於是收回中東路權,成了張學良的首要目標。


「當時蔣介石、張學良有一個錯覺,認為日本的威脅不是很大,中日之間的矛盾已經有所緩和,可以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左雙文解釋說,這也是張學良選擇蘇聯而不是同樣屢犯東北的日本成為「開刀」對象的原因之一。


更令張學良惱火的是,蘇聯對東北利益的控制佔據優勢,這是他最難容忍的一點。「深遠一點的原因是,中東鐵路共管的話,雙方利益要均衡才能有合作,中國如果沒有得到應得利益,肯定會不滿。」左雙文說,「在針對不滿的解決方式上,張學良採取了強硬的態度。」

1929年5月,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一群身穿制服的軍人突然闖入,搜查建築並帶走了39名蘇方人員及一批重要文件。原來在張學良的授意下,當時的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景惠以反共為名,挑起了「反蘇反共」活動。這也成為中東路事件的前奏。


戰火


「張學良謹慎不足」


在左雙文看來,張學良對國際局勢的把握不準,直接導致了中東路戰事的爆發。「他當時比較年輕,才29歲,對當時國內外形勢的把握不是太准。對當時日本形成的威脅也估計不足,對蘇聯實力的強弱也是如此,對自己過分自信。」左雙文說,「張學良認為得到國民政府的支持,在接班後,他又想做一些表現。張學良也想收回一些東北的權益,自己控制的勢力越多,東北的經濟就越強大。這裡既有民族主義的因素,也有對東北局部利益的考慮。」

7月10日,張學良強行接管中東路。7月17日,蘇聯宣布與中國斷交,並出兵東北。


「戰爭之所以打起來,事件的挑動者這是中方,是由於張學良。背後也有國民政府的慫恿,但真正的決策者還是張學良。」左雙文認為,「對於蔣介石的命令,張學良可聽可不聽。張學良還是有自己實際的控制權力。」


排除了所有「如果」,最後,中東路一仗還是開打了,而且以張學良的東北軍慘敗告終。歸根到底,這個年輕的梟雄「沒有採取謹慎的處理方式」,左雙文說。


後果


挑起重大邊界矛盾


張學良不得不與蘇聯簽訂《伯力協定》,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之間夾角地帶最東端的黑瞎子島被蘇軍佔領。


停戰的11月26日,張學良派出的蔡運升和蘇聯商定:恢復中東鐵路中蘇共管的原狀、雙方釋放被俘人員。鐵路沒有搶回來,蘇軍後撤到黑瞎子島後,卻駐下不走了。


「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東北軍的士氣、形象都受到很大影響。實際上,中國的局勢看來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南京政府建立了,中國也統一了,濟南事件也解決了。如果這個時候,國民政府能謹慎處理內外問題,對異己力量不操之過急,潛心內部建設,穩紮穩打,外界也會逐漸尊重這個政府。」左雙文說。


左雙文認為,中東路事件的真正影響是,「一個重大的邊界矛盾就被挑起了」。另外,「東北軍的不堪一擊,在戰爭時所表現出的狀態,暴露在日本面前,他們認為國民政府很軟弱。這也導致日本的少壯派更有信心。」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智謀 的精彩文章:

黃克誠大將臨終前為何拒絕治療?
百萬大裁軍:「多了,實際是增加了吃閑飯的人」

TAG:古今智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