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色榮耀:絲路、黃金草原與游牧文明影響下的著名金器

金色榮耀:絲路、黃金草原與游牧文明影響下的著名金器

原標題:金色榮耀:絲路、黃金草原與游牧文明影響下的著名金器



金色榮耀:絲路、黃金草原與游牧文明


影響下的著名金器


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偏愛金器。

在北方草原,神獸也成為金器的主角。虎和大角怪是匈奴金器的慣用紋樣,而鮮卑人則崇拜一種似馬的神獸。鮮卑民族留下了很多以馬為原型的神獸形象,既是對朝夕相處的馬的神化,也是一種圖騰崇拜和原始宗教的體現。


在西南邊陲,金器在西漢開始走上歷史舞台。展覽有一批雲南石寨山墓葬出土的金器,其中一件金劍鞘上有一對怪獸,頭頂有角、虎牙、虎爪、尾上揚卷。這種神獸出自《山海經》,名稱叫駮馬,形狀如馬,卻長著白身子和黑尾巴,一隻角,長著老虎的利齒和爪子,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的響聲,震得山搖地動,駮馬出現昭示著對敵作戰的勝利。


雲南發現的金器都在西漢中期之後,據推測,可能是漢武帝南征古滇國,並設立益州郡之後,金器工藝才流傳到滇地。


樂藝會從藝術圖庫中選取主要在春秋戰國至西漢東漢以降,絲路、邊疆、游牧文明中的金器文物。供廣大愛好者欣賞研究。


春秋 雁紋金牌飾






春秋 卧馬形金牌飾




戰國 刺蝟形金飾





透雕雙獸紋金牌飾


戰國 1987年甘肅長慶油田水電廠移交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直立怪獸紋金飾


戰國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西溝畔2號墓出土


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藏



戰國 鷹頂金冠飾


高7.3厘米 帶長30厘米 重量:1394克 一級甲等文物


1972年內蒙古杭錦旗阿魯柴登匈奴墓出土。內蒙古博物院藏




1972年冬,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杭錦旗生產隊的隊員們在冬季副業生產中,於阿魯柴登以南3公里的沙窩子中發現了一批極其珍貴的金銀器。1973年春,內蒙古文物工作隊派人前往調查並做了試掘。從現場發現的人骨和獸骨來看,這批遺物分別出於兩座古墓,附近墓葬均遭破壞。從遺物的動物造型及出土地理位置判斷,這些金銀器遺物應屬於戰國時期居於河南地的匈奴林胡王或白羊王其中的一支。從這裡分布著早期匈奴墓地來看,這一支匈奴人至少從春秋至戰國一直生活在這個地方。

鷹頂金冠有「草原瑰寶」之譽,是迄今所發現的唯一的匈奴酋長金冠飾,代表了戰國時期我國北方民族貴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


匈奴王金冠 匈奴單于鷹形金冠飾


屬戰國時期,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阿魯柴登出土


時代:戰國 尺寸:鷹高6.7,冠帶直徑16.5-16.8厘米 重1211.7克 來源: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阿魯柴登出土 這套金冠飾的主體造型為,一展翅的雄鷹,站立在一個狼羊咬斗紋的半球狀體上,俯瞰著大地。額圈由三條半圓形金條榫鉚插合而成,上有浮雕卧虎、卧式盤角羊和卧馬造型,中間部分為繩索紋。是目前國內發現唯一的匈奴貴族金冠飾。










虎牛咬斗紋金飾牌


戰國 長12.6厘米,重221克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阿魯柴登出土 內蒙古博物院藏





虎豕咬斗紋金帶飾

戰國 長13、寬10厘米,重291.4克


1979年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西溝畔二號匈奴墓出土,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藏。


這是戰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地區金銀工藝的典型器物。此飾件以塊金錘鍱成薄片,再錘出隱起圖案,邊以淺凸起的繩紋勾勒,遒勁流暢,富有繪畫中的淺描趣味。在繩紋圍成的框內,有猛虎和野豬咬斗撕搏的紋飾。構圖緊湊生動,虎與豬搏鬥的動態刻劃得栩栩如生,且具有很強烈的浮雕效果。靠一端邊框處有一孔,牌背面有一紐。



鎏金銀帶鉤 戰國


1965年江蘇省漣水縣三里墩西漢墓出土 長12厘米 重257克


此帶鉤用鑄造法製成。鉤形似戰國時期流行的琵琶樣式。紋樣的風格和同期青銅器紋樣的風格相一致。帶鉤約始於春秋初期,廣泛流行於戰國,直到西漢。帶鉤長短不一,有短至兩寸,有長達11寸的,但鉤體都作S形,下面有柱。



西漢 金臂甲



西漢 鎏金獻俘銅扣飾


西漢 1956年雲南晉寧石寨山13號墓出土 雲南省博物館藏



西漢 金牛頭紋劍鞘飾


西漢 1956年雲南晉寧石寨山6號墓出土 雲南省博物館藏


我國古代邊遠地區的銅劍不少是以銅片包木製成的,因而得以保存至今。有單鞘,有雙鞘連在一起的。這種帶鞘短劍北方草原牧獵民族地區有,西南巴蜀、古滇國墓葬也出土過。雲南晉寧石寨山滇墓中出土的西漢時期的純金劍鞘,由三段構成,上飾牛頭紋、折線紋、麥穗紋。民族特色極為鮮明。



金蛇紋劍鞘飾


西漢 1956年雲南晉寧石寨山3號墓出土 雲南省博物館藏


西漢 金腰帶扣





盤角羊紋包金帶具


西漢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地區徵集 內蒙古博物院藏




瑞獸形金飾牌

東漢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六家子墓 科爾沁博物館藏


長8.1厘米,寬5.4厘米,此件金飾牌為佩戴之物,根據《魏書》記載,鮮卑始祖率領部族南遷,「有神獸,其形似馬,其聲類牛,先行引導,歷年乃出,始居匈奴故地」。此件應為文獻中所提之「神獸」。



力士搏獸紋金飾牌


東漢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出土 科爾沁博物館藏







人形金牌飾


東漢 長9厘米,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出土 科爾沁博物館藏


人面形牌飾,出土為一組2件,圓臉,額頭及顴骨凸起,寬鼻,屬典型的蒙古人種形象,可能是薩滿巫師作法時佩戴的聖物。






雙駝紋金牌飾 漢代


1974年陝西北郊龍首村出土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漢代 金怪獸


1957年出土於陝西省神木縣納林高兔村匈奴墓。高11.5厘米,長11厘米。


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這件黃金製成的奇怪動物,之所以被稱為怪獸,是因為它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體:身體似羊、嘴似鷹、角似鹿、蠍形尾,四蹄立於花瓣形托座上。怪獸的兩隻抵角是由兩兩身相連、背相對的16隻小鳥組成的,而且蠍形的尾巴也是一隻小鳥的樣子。因此,這件小小的怪獸身上竟隱藏了十七隻小鳥,體現出工匠們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根據金怪獸底盤上的小孔,學者們推測可能是匈奴族首領帽上的冠飾。







東漢 鳳鳥紋步搖金飾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哈拉烏蘇毛力吐嘎查出土後徵集


科爾沁博物館藏



東漢 卧馬形掛金飾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六家子墓


科爾沁博物館藏



東漢 月牙形金飾件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市四子王旗徵集


內蒙古博物院藏


這件月牙形金飾牌是北朝時期北方民族的文化遺存。高13.6厘米,寬21.8厘米,呈半月形,上用小金珠勾勒出變形鳥紋的線條,疑為簡化的格里芬形象;金牌周邊飾一圈小金環;下部掛有23個瓜棱形金墜飾,每件墜飾由四片半圓形金片組成,弧邊朝外,成瓜棱形。


此件金飾件製作相當精美,代表了草原文化的工藝特徵。從紋飾、工藝、器形上看,此金牌與阿富汗西伯爾罕黃金冢出土的金器較為相似。其類似金器在中國周邊各國都有發現,但在我國境內卻十分罕見,中國境內考古出土品與之相似的很少,相同的還尚未發現,堪稱孤品。



西晉 鹿首金步搖冠


內蒙古包頭市烏蘭察布盟達茂旗西河子村窖藏


內蒙古博物院藏


步搖冠起源於西方,約公元前後正式形成。然後向東傳播,橫越歐亞大陸,經中國傳入日本,流行時間長達600餘年。在中國興起於漢代,晉以後盛行。


鹿首金步搖冠具有鹿頭特徵,高18.5厘米,寬12厘米,重70克。頭額部原鑲嵌料石,現已脫落,眉梢上端另加一對圓圈紋,所有花紋和臉框周圍飾魚籽紋。面部嵌白、淡藍色料石。豎耳,耳朵作尖桃形,內嵌白色料石。角作三枝並列向上,分又處嵌桃形白、綠色料石。枝梢環穿桃形葉片。這兩件金步搖冠工藝精湛,外觀華麗,是鮮卑族貴婦所特有的頭上裝飾,當步行時頭部搖動,葉片隨之顫動,所以謂之「步搖」。



鮮卑族起源於東北,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王朝的北方少數民族,是唯一經歷了從森林走向草原,進而入主中原的北方民族。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歷經艱難,可謂「山高谷深,九難八阻」。












「晉鮮卑歸義侯」金印


西晉 6x6厘米 1956年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涼城縣小壩子灘窖藏


內蒙古博物院藏


晉鮮卑歸義侯金印由純金製成,印上方為蹲踞式駱駝鈕。這枚金印是西晉王朝賜給鮮卑烏桓族首領的印信。西晉王朝國力不足,對眾多游牧民族採用分封的懷柔政策。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出土的窖藏金銀器中,先後發現"晉鮮卑歸義侯"和"晉鮮卑率善中郎將"等金印。印中的"歸義"、"率善"等字樣都反映了這史實。



「猗芷金」四獸形金飾牌


西晉 1956年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涼城縣小壩子灘窖藏


內蒙古博物院藏


涼城縣小壩子灘出土的一批窖藏金銀器,精美異常,代表了西 晉拓跋鮮卑的工藝發展水平。 群獸形金飾件是由若干個動物組合而成的動物圖案形,各個動物形經過變態和抽象,已分辨不出動物圖像的原形.其背面鏨 刻有「猗芷金」三字,得知其為西晉時拓跋鮮卑部大人猗拖所有之物。據《魏書》記載,拓跋祿官時,拓跋鮮卑分為三部以文帝之長 子桓皇帝諱猗拖統一部居代郡之參合陂北參合陂即今涼城縣岱海,小壩子灘的沙虎子溝位於岱海北的蠻漢山中,出土文物地點與史籍記載相合。即猗拖率部住在岱海北部一帶,可能在戰亂中將其珍寶,深藏於山中,而被我們所發現。



西漢 獸形金飾片


西漢 1956年雲南晉寧石寨山6號墓出土


雲南省博物館藏



西晉 嵌寶石熊形金飾


1956年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涼城縣小壩子灘窖藏


內蒙古博物院藏



西晉 獸面紋四鳥形金佩飾


1956年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涼城縣小壩子灘窖藏


內蒙古博物院藏
























































圖片均為樂藝會藝術圖庫資料,版權所有


歡迎轉發


謝絕未經同意直接拷貝到自己公微號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宋代筆記中不懼蠱毒不懼神異的莽撞人:祥宏講夷堅之漳士食蠱蟇
懋勤軒三迤掌故:東陸大學二等文學章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