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的巴伐利亞盟友在歷史性的民調失利中受挫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的巴伐利亞盟友周日遭遇了自1950年以來最糟糕的選舉結果,選票流向極右翼。這一挫折立即加劇了德國政府內部的緊張局勢。
初步結果顯示,基督教社會聯盟贏得了35.6%的選票,這是自1962年以來第二次失去絕對多數——這一結果肯定會在保守黨內部引發內訌。
「當然,對於基督教社會聯盟來說,今天不是輕鬆的一天。我們沒有取得好成績。他表示:「我們以謙卑的態度接受這個結果。」他補充稱,儘管如此,基社盟仍希望儘快組建一個穩定的政府。
結果是,支持移民的綠黨屈居第二,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首次進入州議會,這意味著基社盟需要組建一個聯盟——對於一個習慣於獨自執政的政黨來說,這是一種恥辱。
綠黨的得票率增加了一倍多,達到18.3%,贏得了更多自由派基社盟選民和傳統上支持左傾的社會民主黨的選民的支持。
「政治地震發生在巴伐利亞州,但餘震會在柏林發生……」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主席弗雷德?肯普表示。
社民黨領導人安德里亞?納勒斯沒有點名默克爾,但表示,柏林聯邦政府的「糟糕表現」是該黨在巴伐利亞州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很明顯,有些事情必須改變,」她說。
自2015年默克爾決定向100多萬移民開放德國邊境以來,基社盟領導人霍斯特?澤霍費爾一直是默克爾身邊的眼中釘。默克爾的決定是,為了對抗德國新選擇黨的崛起,該黨逐漸轉向右翼,但最終徒勞無功。
帕紹大學政治學家邁克爾?魏格爾表示,聯邦內政部長澤霍費爾對默克爾的人身攻擊,以及他對尋求庇護者的強硬措辭,都是基社盟選舉結果疲弱的原因。
韋格爾說:「這造成了一種兩極化的政治氣氛,綠黨和德國新選擇黨在移民問題上的明確立場使他們受益最大。」「對基督教社會聯盟來說,這種策略適得其反。」
當被問及是否辭去基社盟領導人職務時,澤霍費爾對媒體表示,他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該黨表現疲弱的原因有很多,現在需要謹慎分析。
初步結果顯示,德國新選擇黨贏得10.9%的選票。自由選民,一個抗議政黨,也是基社盟最有可能的聯合政黨,贏得11.6%的選票。基督教社會聯盟已經排除了與德國另類選擇黨結盟的可能性。
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基社盟——保守的姊妹政黨——之間的分歧進一步擴大。今年3月,德國大選無果而終,兩黨被迫與社會民主黨結成聯盟。
在巴伐利亞選舉之後,默克爾的保守派聯盟將面臨另一個考驗:她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可能仍將是德國最大的政黨,但在德國西部黑森州的選舉中失去了選票。黑森州是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的所在地。
基民盟將於12月召開年度國會,屆時默克爾將尋求連任該黨主席。儘管基民盟上月將其盟友沃爾克?考德趕下台,但資深保守派人士支持這一提議。
在巴伐利亞州投票之前,默克爾敦促她的基民盟和基社盟盟友結束內訌。
她的第四屆(可能也是最後一屆)政府已經兩次瀕臨崩潰,一次是在移民問題上的爭論,另一次是關於德國前國內間諜頭子的醜聞,另一次是關於逐步淘汰污染嚴重的柴油車以及是否降低對富人的稅收的爭論。
大西洋理事會的肯普表示:「現在,所有人都在關注黑森州的下一次選舉。」「如果事情進展不順,要求默克爾下台的呼聲將會增加。」


※默克爾抨擊極右暴力,使用納粹口號:「沒有借口」
※默克爾能否倖存?德國總理聯盟成員呼籲這是默克爾的最後一屆任期
TAG:紅色集結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