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是如何從最大商機變成頭號敵人的

中國是如何從最大商機變成頭號敵人的

【翻譯/觀察者網吳迪、馬力】在唐納德·特朗普時代,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在2016年,美國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還宣稱,一個無力協助解決全球問題的軟弱無能的中國,比一個強大的、咄咄逼人的中國更加危險。而特朗普政府已將中國視為美國在地緣政治和地區經濟利益上最大且長期的威脅。儘管表面上特朗普也試圖與中國的最高領導人稱兄道弟,但在特朗普自己的小算盤裡,他早就把北京標記為一個不可緩和的經濟競爭對手。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赫爾·布蘭德斯 2018年9月6日在美國彭博新聞網刊文:《中國是如何從最大商機變成頭號敵人的》

總而言之,就在幾年前,中國還被美國視為一個儘管會存在阻力但依然至關重要的合作夥伴,甚至可能會以有力的支持者身份被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中去。而在今天,中國更多地被美國視為一種破壞穩定的修正主義力量。

在特朗普總統混亂的任期中,很難去定義什麼是永久性的改變,什麼只是暫時的變化,然而美國對中國看法的這種轉變似乎有可能會比特朗普的任期更長久。民意調查顯示,美國公眾對北京的發展意圖越來越持懷疑態度。在2016年,大約82%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正在進行的軍事建設是一個嚴重或非常嚴重的問題。而到最近,從2017年到2018年,認為中國是當前最大威脅的美國人的數量增加了兩倍。

近25年來,美國兩黨就加強與北京接觸的必要性達成了共識。如今,人們隱約可以預見一種新出現的(如果說尚不完全的話)共識傾向,即與北京進行更激烈的競爭的必要性。

這種危機共識起源於中國的崛起,人們對可能由中國而引發的美國國家安全風險日益擔憂。儘管美國外交政策的建制派往往與特朗普及其所倡導的「美國優先」存在分歧,但在中國問題上,大多數建制派成員大體上都認可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威脅論的定義。

隨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逐步獲得更大的主導權和影響力,關於中國決心取代美國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主導者的論述,在美國政策研究者之間流傳越來越廣泛。同樣,越來越多的人也認為,那些試圖通過持續的經濟手段和外交接觸來改變北京的行動、限制中國的野心的努力並未取得預期的結果。

在今年早些時候,兩位前民主黨派高級外交政策官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和埃利·拉特納(Ely Ratner),在一篇文章中所描述的中國帶來的挑戰,其實和特朗普的國家安全戰略中用的措辭所差無幾,不難想像,下一任美國政府也自然會把中國定義為美國幾十年來遇到的最強大的強權挑戰者。

對中國剛剛形成的共識也反映出一個事實,即北京已成為美國一個強大的意識形態威脅。從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大家普遍認為意識形態鬥爭已經成為過去式,因為他們相信中國最終一定會選擇在經濟和政治上進行自由化改革。而現在,這種樂觀的預期已不復存在。

這看上去似乎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議題,但對美國人來說,從歷史上這就是一個非常嚴肅且重大的問題。正如普林斯頓教授、小布希政府前國家安全局官員阿龍·弗里德伯格在近期一篇文章中指出,幾乎每一次美國試圖動員大眾與強國對手進行競爭時,無論是對納粹德國還是前蘇聯,它都會這麼做,部分是因為對手的強大可能會威脅到美國政治理想的根基及擴散。就在上周,一個由參議員和眾議員組成的兩黨團體敦促特朗普對某些中國官員實施制裁。可想而知,這樣的事情在以後會越發常見。

除此之外,美國對中國敵意加劇的第三個推動因素是:中國對美國經濟競爭力的威脅。更進一步說,美國的勞工組織對與中國的接觸總是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們擔心,(而事實證明這樣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強化與北京的貿易交流會加速美國製造業的中空化趨勢。然而,這種擔憂在政治上變得更加突出,特朗普在2016年的競選中就利用了民眾對全球化摩擦的不滿,將所有問題矛頭都指向中國。正如特朗普所展示的那樣,抨擊中國者得天下。

更廣泛地說,在過去幾年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工作崗位流失問題。如今,中國代表著更大的經濟威脅:通過強制性技術轉讓,蓄意削弱美國工業和技術基礎,以及推行旨在使北京在更多關鍵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等等。現在美國人不再將中國視為美國產品和債券的巨大市場,而更多地將其視為掠奪性競爭對手。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美國人都認為中國的經濟優勢和經濟行為對美國來說是嚴重或極其嚴重的威脅。

然而,經濟領域仍是對中國意見最不統一的地方,因為一個關鍵的參與者——美國商業團體——在中國問題上仍然猶豫不決。一方面來說,已經有大量的美國公司,例如媒體公司、科技集團及其他公司等,在中國經歷了猖獗的知識產權盜竊、欺凌和審查;而另一方面,美國公司在中國經營的業務仍然利潤豐厚。中國人很擅長運用各種分治戰術來壓制美國企業以維護自身利益。

技術烏托邦主義和盛行於矽谷等商界關鍵部門的後民族主義有時會激化這些矛盾。這樣的例子在頂尖科技公司很多,這些美國公司現在意識到與美國政府合作的重要性,以此來阻止中國成為未來人工智慧領域及其他尖端科技的主導者。但是也仍然有一些公司,比如谷歌,拒絕再和山姆大叔持續合作來提高美國無人機的性能,而是選擇去和中國政府合作,以打造一個更便於審查的搜索引擎。去幫助一個威權國家增強其實力,而不願與五角大樓合作,這顯示出一種獨特的企業道德無知。同時這也很短視,因為一旦中國在下個世紀成為技術、經濟以及地緣政治上的超級大國,美國企業都將出局。並且,毋庸置疑,這也破壞了那些希望通過加強私人部門的創新性來增強美國國家安全的戰略,使得那些美國小心翼翼地與中國接觸,避免產生過度依賴的戰略意圖岌岌可危。

與過去幾十年相比,如今在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勢的議題上,美國已達成前所未有的共識。但這一共識既不足夠的廣泛也不足夠的堅固,能否用以應對中國的挑戰還得拭目以待。

下面是彭博新聞網讀者在本文後的留言,觀察者網選取部分翻譯如下,僅供參考:

Joseph Siew:美國人非常容易被政府和媒體洗腦。2015年,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曾指出,美國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是扭曲的。3年後的今天,情況依然沒有變化。對全世界來說,美國人正日益成為一個危險因素,因為他們被洗腦了,他們認為美國以外的人都是敵人,認為墨西哥人、加拿大人、歐洲人、中國人和中美洲人都是美國的敵人。來自民主、共和兩黨的參議員推出了《台北法案》(即《台灣邦交國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該法案旨在阻止台灣現有「邦交國」與台灣「斷交」轉與中國大陸建交。它要求美國運用所有工具「抵抗中國對台灣的霸凌」,如降級美國同那些與台灣「斷交」國家的關係,暫停對它們的援助等等——觀察者網注)懲罰那些敢於與台灣「斷交」的國家。那些參議員忘了,其實美國在1979年就與「中華民國」斷絕了「外交關係」,而那些被《台北法案》針對的國家至少還把與台灣之間的關係又維持了40多年。一個危險的軍事超級大國和它被洗腦的人民即將對每一個國家發動戰爭並摧毀世界秩序,必須阻止美國這樣做。

Richtig:問題在於,我們需要國內產業政策。自上世紀70年代尼克松放棄金本位制之後,貿易赤字便開始增加,外國投資比我們國內資金佔據更大優勢,美國成了各種外國投資匯聚的化糞池,從那時起我們就一直缺乏產業政策。我們需要重新啟動亨利·克萊(Henry Clay,1957年被評選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五位參議員之一,美國經濟現代化的倡導者——觀察者網注)的「美利堅體系」計劃(American System,該計劃包括三個互相支撐的部分:保護並促進美國產業發展的關稅政策、促進商業發展的國家銀行體系以及用於道路、運河建設以便促進農產品市場發展的聯邦補貼制度——觀察者網注)以及羅斯福的「新政」,不過一定要有具體的行動方案才行。特朗普為了實施他的災難性的關稅政策愚蠢地廢除了邊境調節稅(border adjustment tax),在此之前他的政策方向還是對的。特朗普自己身子就不正,所以還威脅不了銀行和那些像寄生蟲一樣的金融家,那些人一輩子腦子裡裝的都是借債消費、利率和股票回購。很多美國公司被來自亞洲四小龍的同行擊敗,這種全面的潰敗是他們應得的。這些美國公司之所以至今還活著是因為他們的專利權還受到保護,這些公司所擁有的只剩下品牌了,他們已經失去了創新能力。你可以去問問思科公司的人對華為是如何評價的。

Jasper_in_Boston回復Richtig:你竟然認為美國公司被中國人擊敗?說出這樣的話顯然你從未來過中國。美國品牌在中國影響力很大,他們在華業務之成功令人難以置信(敲下這段話的時候,我正在北京的家裡)。當然,如果特朗普和納瓦羅出台的那些愚蠢的、非理性的政策引發了中國消費者對美國品牌的抵制,那情況就不好說了。

Richtig回復Jasper_in_Boston:很顯然,你對經濟發展史一無所知。我們19世紀末在經濟規模上超越英國時,依靠的是關稅、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創新,中國人不過是在走我們已經走過的路,而且他們也有權利這樣做。中國的汽車產業很快就會大規模發展起來,他們的航空產業也是如此。順便提一下,到現在為止我已經在跨國公司工作了23年。我可以跟你講:很多美國工程師都認為,中國同行正在我們曾經完全處於支配地位的技術領域裡擊敗我們,這已經是發生在眼前的事實了,中國最終將成為技術創新的巨大來源。我曾經在美國江森自控公司(Johnson Controls)、York公司和Tyco公司工作過,這些公司最開始都是小公司,但很快就發展了起來。中國的海爾公司也不會僅僅滿足於生產微不足道的空調,他們一定會進行擴張。你所說的那些「美國」品牌其實已經不再屬於美國了,他們都已經是中國的半國有企業了。全球化比的就是壟斷能力,你可以去問問蘋果公司為什麼他們的專利保護期有那麼長。

Richtig回復Jasper_in_Boston:我去過亞洲,我從1995年開始就在跨國公司工作。我覺得你是上了新自由主義的當了,這會讓米爾頓·弗里德曼和羅納德·里根都臉紅的。你忘了,中國不是墨西哥,中國的汽車產業正在追趕我們,接著就是他們的商用飛機製造業!思科公司的王牌其實就是美國政府(Uncle Sugar),否則中國的華為公司早就在美國市場上擊敗它了。其實,中國已經不需要我們美國的創新技術了。你可以看看這篇文章的分析,不過讀的時候可不要哭。https://www.wired.co.uk/article/how-china-became-tech-superpower-took-over-the-west

johnny sunshine回復Jasper_in_Boston:你說美國品牌都很成功。那麼這些美國公司的利潤裡面有多少可以回到美國而不是用於在中國追加投資呢?

Mike Pilgrim回復johnny sunshine:如果不是有中國,沃爾瑪什麼也不是。

wildernes5:我認為,問題部分出在美國公司的管理層,這群人當中有一種「非理性的樂觀」情緒。他們看到中國龐大的人口就開始臆想:「如果每個中國人每天買一塊口香糖,那就是12億塊,我絕不能錯過那個市場」。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他們並不了解中國內部的運作規律,當他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已經太晚了。而那些狡猾的中國人,他們在打著自己的算盤,他們搭著美國和歐盟的便車使自己的經濟發展起來。是我們的貪婪為自己扶植了這樣一個競爭對手。當下的局面完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Jasper_in_Boston:我們用不著跟中國硬杠,布蘭德斯先生。在對付中國的時候,我們得用點腦子。我們最好打開大門讓中國的科技人才都來到美國,讓中國最優秀的人才都流失掉,這會很快觸動北京的神經,而特朗普太蠢了,他在這方面毫無作為;我們最好精心創建並維護好以規則為基礎的眾多國際機構(世界貿易組織、北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世界銀行等),這些國際機構優先考慮美國利益、聽從美國的領導,而特朗普太蠢了,他在這方面毫無作為;我們最好努力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技能移民,這有利於美國生產力的提高並促進經濟增長,而特朗普太蠢了,他在這方面毫無作為;我們最好在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上展現美國的全球領導力,而特朗普太蠢了,他在這方面毫無作為;我們最好與環太平洋地區國家建立更緊密的經濟聯繫,為那些國家提供「地區經濟被中國主導」之外的另一個選項(也就是TPP),而特朗普太蠢了,他在這方面毫無作為;我們最好在國內認真貫徹民主原則,並毫無顧忌地在國外推廣民主理想,而特朗普太蠢了,他在這方面毫無作為。讀了布蘭德斯先生的文章,我覺得他與特朗普一樣愚蠢。正如上面所述,我們其實有很多牌可打,我們也應該把這些牌打出來。而我們卻毫無意義地猛拍自己的胸脯向北京示威,我們還向一些有價值的進口商品關閉了市場大門(那些商品不過是碰巧在中國生產而已),這樣做其實正合中國人的心意,中國人藉機把自己塑造成了全球秩序和世界繁榮的守護者。

johnny sunshine回復Jasper_in_Boston:我基本上同意你的觀點,不過我們的確應該對中國公司和中國政府採取點行動了,中國人在其國內知識產權、合同法等領域拒絕按照我們美國告訴他們的方式來操作。如果他們不願意進行公平競爭,那我們就不跟他們玩了。特朗普顯然擔不了這個重任。有人認為隨著中國越來越富裕,中國的遊戲規則會變的更加公平,很顯然這種想法也是不可靠的。

Joseph Siew回復johnny sunshine:你說的都是什麼呀……中國的確是按照規則操作的,你可以去查查世界貿易組織的記錄,受到最多指控的其實是美國。

Dmitry Vakin: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是對的。你不能相信美國人,無論他們說什麼都不能信。當他們食言的時候,只會告訴你形勢變了。

Chris: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美國面對即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日本時的恐慌嗎?日本奉行西式民主制度,而且日本人的軍備是防禦性的。如今中國的政治體制與日本完全不同,而且這個國家的軍費開支正在與經濟同步增長(中國軍費開支已佔GDP的2%)。昔日日本曾讓美國人感到恐慌,如今中國已讓美國人近乎瘋狂了。與其冥思苦想如何擊敗中國(這樣做很有可能是徒勞的),美國不如想一想該如何與中國實現互利共贏。中國人並不想獨霸世界,他們知道其中利害,所以不會有那樣的想法。中國人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公平合理的世界秩序,並在促進這一秩序形成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中國人是不會接受山姆大叔獨霸世界的。

willy188:這篇文章說得毫無道理。如果中國是個民主國家,美國同樣還會針對中國。這與政治制度無關,美國是擔心失去目前的世界霸主地位。不要忘了,德國在希特勒時期也是民主國家。對於美中兩國來說,在有共同合作基礎的事情上探討解決世界上各種問題才是正道。兩國應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抗擊全球氣候變化、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出台商業和產業政策以促進兩國的可持續發展,並幫助那些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人們擺脫貧困。

drkkrw回復willy188:現在說這些已經有點晚了。美利堅公牛已經看到了眼前的紅布(或者說黃布),這頭美國公牛將夷平瓷器店(China shop),結局很可能是兩敗俱傷。我已經從美國這裡聽到很多極度意識形態化的、過於自信的戰爭叫囂。聽信自己國家的輿論宣傳並不總是有害的,中共在對外政策的制定上一直勝美國一籌,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一直如此。而且自那時一直到今天,在這80多年裡,中共在與華盛頓之間的戰略競爭上從未輸過一局。不相信?覺得我是在危言聳聽?自己去好好研究一下吧。這兩個國家給我的印象就是如此。如果要問導致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麼,我想主要是美國人過於意識形態化、過於自信而且對中國人和中共的了解實在太少了,即便現在,這種情況依然沒有改觀。唯一與過去不同的一點是,如今美中兩國都具有強大的破壞性力量。說實話,這對世界經濟來說恐怕是非常不利的。

Cayce58回復drkkrw:你說的太對了。中國是個有前瞻性的國家而且他們的領導人很有智慧。我們美國國會的目光只是盯著兩年後的下一次選舉,那些政客成天想的是如何中飽私囊。

Zak Browne:谷歌之所以拒絕與五角大樓合作,原因有兩個。第一,谷歌如果繼續與五角大樓合作將給其中國業務帶來麻煩;第二,繼續合作的話,谷歌為五角大樓所做的事情也會暴露。很顯然,谷歌認為自己可以從中國身上賺更多的錢,而從五角大樓身上谷歌卻賺不了多少錢。谷歌對任何國家都毫無忠誠可言,在它眼中只有自己的公司利益。我想,谷歌需要得到一些教訓,國會應該做點事情讓它感到疼,這樣它才能清醒一點。谷歌之所以能活到現在,是因為那些政客把妨礙谷歌賺錢的限制政策取消了,如果那些政策恢復的話,谷歌肯定無法再像現在這樣賺大錢。谷歌應該醒醒了,要看清政治現實。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跟國家對抗。谷歌毫無道德可言,它不過是一夥自私自利之徒組成的公司,這些人應該搞清楚為什麼自己能賺這麼多錢。

Mike Pilgrim回復Zak Browne:谷歌的所有者是一群反俄的以色列人,這家公司在為以色列收集情報信息。他們這麼做的時候是打著「廣告平台」的幌子,而這個平台形式上是個「搜索引擎」。

johnny sunshine回復Zak Browne:沒那麼複雜。谷歌拒絕與五角大樓合作的原因在於,很多谷歌員工(包括高層領導以及那些年輕而優秀的工程師們,谷歌正是靠這些人與臉書、蘋果、亞馬遜、甲骨文等公司競爭的)都表示反對,其實谷歌與五角大樓的合同金額也不大。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可以與美國匹敵了。中國的人口問題終將使其經濟增長率降到美國的水平,不過在那之前,中國的經濟規模應該已經達到了美國的兩倍。

Kevin Cahill:奧巴馬是對的,他認為美國和中國應該展開合作而不是互相為敵。特朗普對中國的恐懼和批評太誇張了,這是十分危險的,而民主黨人不應對此火上澆油。

CharlieXBravo:中國人仍然依賴來自國外的資金去支撐他們的共產主義制度,他們的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而且與美元是掛鉤的。中國需要外國資金購買進口貨,而且他們的影響力也是這樣買來的。只要中國人手中還有美元,他們就能假裝用6塊8毛人民幣換取1美元,就能假裝擁有12萬億美元的GDP。可是當中國沒有這個能力的時候,他們的人民幣就會像委內瑞拉的貨幣強勢玻利瓦爾那樣,兌美元從10比1迅速貶值到現在的250000比1,或者像幾年前俄羅斯盧布那樣,由於匯率完全自由浮動貶值一半。我們必須再次轉移供應鏈,必須減少流向中國的資金規模(來自美國的資金佔中國外資流入的83%),然後就可以欣賞蘇聯解體這出好戲再次上演了。另外鬼城建設等造成的非生產性的經濟增長數字以及昂貴的帝國擴張計劃將加速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國的崩潰。

about_face回復CharlieXBravo:查理,你提供了擊敗中國的戰略,看起來你對中國歷史很了解嘛。不過你忽略了一些重要情況,中國政府比你更加了解從先秦到近代的中國歷史,他們很深入地研究過中國歷史提供的所有教訓。

Frustrated:其實我們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在特朗普當選之前就已經在向對抗的方向發展了。本文作者應該是忘了南海島嶼爭端了吧?當時奧巴馬還派了航母戰鬥群和其他海軍艦艇到那附近的公海巡邏,中國人在菲律賓附近的島礁上進行了建設還聲稱美國巡邏的海域是他們的領海。

Jasper_in_Boston回復Frustrated:航行自由事關美國核心戰略利益,自巴巴裏海盜時代以來一直如此。所以說,有時候我們得在這方面展示一下決心。特朗普的態度並不堅決,他只是毫無章法地展現出對抗態度,他搞亂了局面,不過是在嚇唬人而已。

Mike Pilgrim回復Jasper_in_Boston:美國對那片海域並沒有所有權,也不具有對那片海域使用大量軍艦進行軍事控制的權力。美國憲法並未授予美國武裝力量任何治外法權,而他們現在正在那片海域實際使用這樣的治外法權。

sternhead回復Mike Pilgrim:你真是沒腦子,美國從未聲索那片海域,是中國在聲稱大片海域是他們的領海。

Mike Pilgrim回復sternhead:美國海軍封鎖了日本港口、欺壓波斯灣諸國、脅迫裏海國家,然後他們又進入了南中國海,美國海軍擁有規模龐大的艦隊,他們的目的顯然是控制全球公海。

dnjake:對於像本文作者赫爾·布蘭德斯這樣只有空洞理論的人來說,工作中最大的壓力就是沒事也要找點事情做,以便對得起自己的薪水。中國的現實情況很清楚,這個國家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而且經濟規模已經位居全球第二。中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用于震懾像赫爾·布蘭德斯這樣的惡棍是綽綽有餘的。很顯然,充滿競爭的美中關係是唯一符合理性的選擇,在美國國內眾多公司之間也是充滿了這種競爭對抗的關係。不過不同的是,一家公司一般只是希望在市場競爭中提升自身經營業績,它並不會置對手於死地,也不會盼著競爭對手跪在自己面前認輸。面對中國,美國目前有兩個選項。第一個選項是認清現實——中國人將主宰自己的命運,在經濟、政治、軍事以及宗教領域,中國人都將具備主宰自身命運的能力。中國的未來——無論那是怎樣一種未來——不會對美國未來的命運構成真正的威脅。美國將在貿易和金融領域與中國之間建設一種符合美國利益的關係,這一關係將促進美國經濟發展,同時也有利於美國商界。中國已經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中國的重要性還將愈加凸顯。弱化與中國之間的商業聯繫並不符合美國自身利益。另一個選項就是聽從那些無能惡棍的話,那些人希望把自己身上的臭味儘可能廣地散播到世界各地,他們只對這個感興趣。他們不能容忍無力支配中國命運的現實。上世紀50年代,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曾試圖在軍事上征服中國,不過他還是失敗了。如果美國出於維持自身全球政治軍事主導地位的目的試圖抑制中國的經濟發展,那麼這一努力註定會失敗。

Kapricorn4回復dnjake:中國的存在是對憑空創造出債務的全球私人央行小集團的威脅,因為中國可以在國內隨意用人民幣借債。美國入侵併摧毀伊拉克、北約把北非最富裕的國家利比亞炸成一片廢墟,這些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就在於此。那些反叛武裝得勢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控制私人的央行,並劫掠國家的黃金儲備。

kazoo回復dnjake:中國一直在佔美國公司的便宜,他們瘋狂竊取知識產權、進行技術轉移、操縱貨幣而且從未致力於改善人權,他們還欺負亞洲鄰國。我認為本文作者的主旨在於,他認為美國在過去30年里給中國發展提供太多方便了,我們的對華政策其實對中國比對我們自己更加有利,所以我們今後不會再對他們那麼好了。

DaeguDave回復dnjake:我同意您的觀點,而且覺得與文章相比,我從您的留言中收穫了更多東西。是什麼讓美國覺得自己必須在每個領域裡都是世界第一呢?我們壓迫北美原住民印第安人,我們壓迫那些不得不來到北美大陸的非洲奴隸,我們壓迫那些反工會的、使自己的工人對管理層服服貼貼的美國公司,正是藉助這些壓迫,我們才獲得了那些世界第一。導致美利堅合眾國從昔日地位跌落的是一種疾病,我們本可以與世界各國共享金融穩定和經濟繁榮。

Cayce58回復DaeguDave:真是瞎扯。我們之所以成為世界老大,原因在於我們有煤炭、石油、天然氣、鐵礦、銅礦、肥沃的農田以及高素質的工人和國家領導人。美利堅曾經是人類的燈塔,充滿了機會,而世界上其他地方,尤其是歐洲,他們害怕工人階級,歐洲的工人在政治上是被無視的。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的另一個原因要從歷史中尋找。在我們1941年加入二戰之前,英國、俄國和德國已經被戰爭變為一片廢墟,是我們結束了那場戰爭,先是打敗了德國,然後是日本。1945年的時候,我們的工業產值已經佔全世界的一半。美利堅的歷史也好、國家原罪也好,這些並非導致國家衰落的原因,是我們的政治制度出了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損壞率10%,中企在曼徹斯特終於還是干不下去了
白人退伍兵為在時代廣場「干一票大的」,拿黑人流浪漢操練劍術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