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首次朝廷內鬥——劉基緣何敗於李善長?

明朝首次朝廷內鬥——劉基緣何敗於李善長?

原標題:明朝首次朝廷內鬥——劉基緣何敗於李善長?


話說朱元璋幹掉陳友諒、張士誠並收拾妥北元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開始著手恢復生產與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朝廷上下,一片歡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鬥爭!其時,明朝朝廷內部的矛盾開始激烈,大臣以地域區分成為兩派,展開了鬥爭。


所謂的派別實際就是老鄉會,當時最大的老鄉會無疑是淮西派,因為朱元璋就是鳳陽人,當然身為皇帝的他註定只當裁判而不會參與到派系鬥爭中去。淮西派的老大是丞相李善長,人多勢眾,主要成員有李善長、郭興、郭英、湯和、周德興,還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這些人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當時的人們見面都以會說淮西話為榮。有人或許為問,李善長何許人也?他何德何能居然位居丞相?確實,他很少露面,因為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李善長主要負責後勤和辦公室工作,鞍前馬後的舟車勞頓,費心勞力又不討好。朱元璋是個明白人,加之又重鄉土觀念,所以建國後便以李善長為第一功臣,任命其為丞相,年薪4000石。李善長的特點是外表寬厚,在朱元璋面前裝孫子裝得可像了,但他心胸狹窄,誰敢和他過不去,他一定要解決對方。



朝廷嘛,有敢專權的,就有敢分權的!淮西派遇到的對手就是浙東派,浙東派的老大就是劉基。劉基的官位是御史中丞,也就是言官的首領。言官的力量有多大,這裡就不贅述了,反正是連皇帝也敢罵罵了也沒事,你說牛不?但這裡有個頗為有趣的事情,就是劉基的年薪只有240石,不及李善長的十分之一。按說劉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許多重要決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什麼到頭來待遇不如李善長?其實細想一下就不難理解,劉基既不是朱元璋的老鄉,又在謀略上勝過朱元璋。從龍灣之戰到救援安豐,朱元璋想到的,劉基也想到了;朱元璋沒想到的,劉基還是想到了。外加劉基厚黑學根底深厚,朱元璋時不時就會想起劉基勸他不要救韓林兒那件事,會不會有一天用到自己頭上?換做你是皇帝,你會重用劉基嗎?不殺就不錯了!劉基聰明一世,貌似疏忽了這一點,這就註定了他在與李善長的鬥爭中很難取勝。


洪武元年(1368年),雙方首次交鋒。引發矛盾的導火線是李善長一個叫李彬的親信由於犯法被劉基抓了起來,查清罪行後,劉基決定殺掉李彬。李善長連忙去找劉基說情,劉基卻根本不買賬,待李善長走後將此事直接彙報給了朱元璋。朱元璋自然大怒,命令立刻處以死刑,可這份回復首先經過的是身為丞相的李善長之手。李善長苦苦思索後,又找到劉基對他說:「京城好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時不應殺人吧?」可劉基答曰:「殺李彬,天必雨!」,就這樣,劉基堅持把李彬幹掉了。關於下不下雨的問題,現在的天氣預報還有失誤呢,劉基雖然懂得天文氣象但終究也有不準的時候。這次,他的運氣就不太好,殺了李彬後好長一段時間也不下雨!李善長積聚的憤怒爆發了,他煽動很多人攻擊劉基,迫於壓力,劉基於當年8月請假回了老家。



劉基臨走前,運作楊憲接任了御史中丞,楊憲是劉基的死黨,這也是劉基布下的棋子。楊憲也不簡單,他韜光養晦,利用言官的力量不斷收集李善長的把柄,並時不時在朱元璋面前告黑狀,說李善長無才無德不能委以重任。朱元璋雖然知道這是兩派之間的鬥爭,但架不住楊憲的「堅持」,時間一長,他慢慢對李善長有了看法,對李善長的指責不斷增加。11月,他召回劉基並委以重任,淮西派開始被反打壓。


浙東派眼看就要成為勝利者,李善長很擔憂,他明白自己已經成為了靶子,必須要學劉基找個代言人。於是他看中了老鄉胡惟庸,胡惟庸很早就追隨朱元璋,卻一直不得志,總是幹些知縣之類小官,但他的能力很強,在得到李善長的認可後成為了淮西派的新老大。其時,浙東派可謂是春風得意,但很快就有了轉機。由於劉基說話直接,缺乏溝通技巧,很多人開始在朱元璋面前說他的壞話,朱元璋對這個足智多謀的人也起了疑心,於是就有了那次決定劉基命運的談話。


那天,朱元璋單獨找到劉基,開始比較和諧,聊聊天氣拉拉家常,就在漸趨融洽時,朱元璋突然用嚴肅的口氣問劉基:「若要換掉李善長,誰可以做丞相?」劉基十分警覺,馬上回道:「這要陛下決定」。朱元璋臉色稍緩,接著問:「你覺得楊憲怎麼樣?」這是一個陷阱,朱元璋明知楊憲是劉基的人。劉基突然明白,這是一次異常兇險的談話,稍有不慎就會人頭落地!他馬上回答:「楊憲有丞相的才能,但沒有丞相的器量,不可以。」考驗繼續,朱元璋接著問:「汪廣洋如何?」這是第二個陷阱,汪廣洋不是淮西派的,朱元璋懷疑他和劉基勾結。劉基見招拆招,回道:「此人淺薄,不可以。」朱元璋佩服的看了劉基一眼,此子精明啊。他接著說出了第三個人選:「胡惟庸如何?」劉基長吁一口氣說:「胡惟庸現在是一頭小牛,但將來他一定會擺脫牛犁的束縛!」說完又鬆了口氣,他以為考驗已經過去,但下一個問題才是致命的。朱元璋用意味深長的口氣說道:「我的相位看來只有先生能擔當了。」極度緊張後,劉基終於犯了一次致命的錯誤。他沒有細想,脫口回答:「我並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這個人嫉惡如仇,皇上還是慢慢挑選吧。」這句話說得非常不合適,自居丞相之才不說,還說什麼嫉惡如仇,那誰是惡呢?劉基的昏勁還沒過去又補了一句:「現在的這些人,在我看來沒有合適的。」這就叫牛逼吹大了!明朝離了你就沒丞相了?朱元璋就此與劉基決裂,再也不信任劉基。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親自下書對劉基說:「你年紀這麼老了,應該在家陪老婆孩子,何苦在這裡陪著我呢。」劉基只好回鄉下去了,失去劉基的幫助,楊憲很快被胡惟庸為首的淮西派排擠,不久被胡惟庸找個借口殺掉了。


劉基明白,自己失敗了,當時他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好好養老,度此餘生,但失敗的代價往往就是巨大的。成為丞相的胡惟庸沒有放過劉基,指使手下狀告劉基佔據了一塊佔有王氣的地。至於王氣到底有沒有,鬼才知道!朱元璋再次下詔扣除了劉基的退休金。劉基沒有等死,出人意料的回到京城,他認為胡惟庸對付他的根本原因在於朱元璋,只要回到京城在朱元璋眼皮底下,讓他放心,自己的性命就有保證,但他又錯了!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劉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探視,胡惟庸隨身的醫生給劉基開了藥方,劉基服藥後病情愈重,不久即死去。後來的胡惟庸案發後,醫生供認是胡惟庸指示他毒死劉基的。但是,劉基到底死於誰手呢?喜歡歷史的人自己思考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斗子侃車 的精彩文章:

TAG:斗子侃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