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廣戰績明顯低於衛青霍去病,為何反而獲得詩人一片叫好之聲

李廣戰績明顯低於衛青霍去病,為何反而獲得詩人一片叫好之聲

李廣一生的戰績其實非常一般,官位也非常一般,最終連一個最起碼的侯爵都沒有得到,和衛青、霍去病遠遠不能比。但是他對後世的影響,則明顯地超過了衛青、霍去病。唐宋兩朝,都把他放在古代最重要的將軍行列,詩人讚歎他的詩詞,那更是數不勝數。

(飛將軍李廣畫像)

那麼,李廣為什麼會在後世,尤其是在詩人中獲得那麼大的推崇懷念呢?

第一,詩人推崇李廣,是因為感同身受。

古代詩人,尤其是詩詞寫得好的詩人,大都是不得志的。有一句話叫做「愁苦之詞易巧,歡愉之詞難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古代詩人才華橫溢卻不得志,李廣武藝高強也是一生不得志,「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最終連一個侯爵都沒得到。這樣的境遇,讓古代優秀的詩人們感同身受,所以,經常會以寫李廣來「澆心中的塊壘」,抒發自己的鬱悶之情。選擇李廣,而不是選擇一生榮光無數的衛青霍去病來寫,就很容易讓人理解了。

同時,選擇李廣作為寫作對象,還有一個原因。中國古代從漢高祖那裡傳下來一個規矩,非同姓不封王,無戰功不封侯。封王完全是一種奢望,封侯倒是可以追求的一個人生理想。但是封侯必須要有戰功,所以班超「投筆從戎」開了一個先河,詩人們都想學班超,「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而李廣作為一名能力卓著的戰將,就算「從戎」了,就算立下了不少戰功,依然不能封侯。因此,這不能不讓人慨嘆。

(大將霍去病)

第二,李廣的「相對戰功」,絕不輸於衛霍

我這裡所說的「相對戰功」,是基於這個武將的身份,他所能帶動的兵力情況,以及他所參加的戰役情況進行的綜合考量。

衛青、霍去病因為是漢武帝的親戚,因為性格很好,又極力討好漢武帝,因而深得漢武帝寵愛。他們由此成為三軍統帥,所帶的兵力非常多。基於漢武帝時期軍隊整體的戰鬥力強大,他們所打的都是大戰役,獲得的都是大勝仗。雖說這個大勝仗並不一定就是他們打下來的,但他們作為軍隊的最高統治者,肯定獲得最多的獎勵。

李廣一生都只是個偏將軍,他指揮的軍隊數量非常有限。當他單獨出戰的時候,所帶的軍隊更少。雖然經常都能打勝仗,但是取勝的規模不是很大。當他作為大軍團中間的一個方面軍的時候,其戰功又會被埋沒。或者被安排去打戰略不是很好的那種戰爭。比如他幾次跟隨衛青作戰,衛青給他安排的路線都很糟糕。

不過就算這樣,相對於他殺死敵人的數量,他的「相對功勞」並不在衛青、霍去病之下,所以後世的詩人們非常地同情他推崇他。

(衛青)

第三,李廣具有強大的人格力量,這種人格力量折服後人。

李廣的人格力量體現在兩點:

一是英勇無畏。李廣被稱為「飛將軍」,就在於他不但武功高強,騎射一流,而且英勇無畏。他數次深入險境,但最後都能依靠他絕世的謀略和不屈的精神,從險境中走過來。這種英勇無畏,是一個軍人最重要的品格。李廣就具有這樣的品格。

二是不附權貴。李廣之所以一生沒有封侯,就是他不攀附權貴,因此也不像衛青霍去病那樣,受漢武帝的重用。而這種不附權貴的秉性,也就是他人格最閃光的地方。

李廣一個不得志的將軍,能夠在後世有那麼高的令名,絕不是偶然的。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楚莊王要以打啞謎的形式聽人勸諫,當時他究竟顧忌什麼
唐代最高建築,有30層樓高,卻被人一把火燒光,此人為何放火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