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裁員指南

裁員指南

為應對經濟危機,降低成本,科技公司通常採取裁員路線(特別是缺乏盈利能力,依靠VC融資存活的企業)。

但是裁員這件事,往往需要謹慎,韋物主義一位創業的朋友就因為裁員,讓公司產生了諸多痛苦「副作用」,整個公司勢頭都不對了。

裁員不止是縮減成本、減少人員這麼簡單,其範疇遠遠超越了「財務計劃」。

諾基亞、索尼、摩托羅拉等公司都在大裁員之後永遠喪失活力與信心,從此一蹶不振,喪失了翻盤的機會。資本寒冬大家都在裁員,然而處理稍有不慎,裁員將很可能直接導致公司的「休克」,甚至死亡。

對公司信心的崩塌

員工之所以會加入一家公司(特別是初創公司),是抱有遠景期望的,從而對該公司產生歸屬感,以致於擁有「員工忠誠」。

「公司忠誠」是一家公司能實現高速成長,或者逆勢而行必備條件。韋物主義發現員工忠誠度高的公司才可能有戰鬥力、創新性、自主性。擁有忠誠度的公司,其員工往往會自覺舉一反三地優化工作流程,努力協作,並在任何情況下都看重公司利益,這是一家公司生存的必要條件。

而一個處理不好的大規模裁員,將可能打擊公司士氣,瞬間喪失掉「公司忠誠」。

「管理學」中描繪,員工對於公司的忠誠來源於三個方面:

1、希望在公司內獲得安全感;

2、希望在組織內有特權或有超過工資預期的回報;

3、希望通過與領導的親近獲得在組織中的地位。

而一個處理不善的裁員,將會使這些關於「忠誠度」的動機全部被推翻。

大規模裁員將會引起公司內部群體性猜疑——這家公司的戰略是不是有問題,我們付出的努力有意義嗎?創始人是否有能力執掌公司?公司是否還有現金能夠維持運營?

群體猜疑將會造成嚴重的信心喪失,無形中,大家便會懷疑起工作的意義。做公司如打戰,內部組織的疑慮將會使士氣蕩然無存。

負情緒將會爆棚,全面影響公司業務

Google員工Louis Gray描訴自己曾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看到的大規模裁員情景:

「我看到公司僱傭武裝警衛巡邏大樓,以防報復。一個清晨,當警衛們工作疏忽,人力資源副總裁的辦公室玻璃便被一塊磚給砸碎了。」

而在中國,這種情況也會經常發生。

例如2015年一畝田就發生了大規模的員工聲討事件,這種大規模或有衝擊性的聲討事件,將會對公司造成嚴重的負面情緒,加深員工對公司的疑慮。

並且,這還將影響資本方、業務合作方,對於大規模裁員公司的擔憂。

裁員是一個致命題

裁員絕對不是一個「財務問題」,它將深刻影響到公司的品牌,員工士氣等多個方面。而如今快速成長的新興科技公司創始人往往是第一次面對這種情況,他們在裁員中很可能會犯下致命錯誤。

狐公司副總裁,主管人力資源和行政工作的張雪梅認為,在裁員中,創始人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1.決定裁員就不要想著降薪觀望。

曾有一個公司,所有的員工降薪,降到原來薪水的80%。這導致優秀的員工都走了,核心力量都移植了。因為他覺得我出去隨便找一個工作會重新有這個價值,但是公司給我降薪是對我的不認可,所以他離職了。而留下來的是很多平庸的員工,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導致優秀員工的流失,員工士氣下降。

2.一定要一次性裁員,長痛不如短痛。

大家面臨的問題還有分批裁員和一次性裁員,這樣的決定做的時候往往是老闆很心慈手軟,說我們先裁十個人吧,如果能撐下去就不裁了,撐不下去就再裁。

這樣員工穩定狀態被打破了,對公司就沒有信心了,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我會被裁掉,所以這個時候員工的士氣度就極具下滑,所以不建議大家採用分批裁員,最好是一次性。

3.如果因為財務問題,不要去大規模裁底層員工。

大家在企業中會發現往往人力成本在什麼地方最高,第一是管理層,成本非常高。可能一個副總裁的薪水能夠頂很多普通員工的薪水。再有一部分是核心員工,他們掌握著公司核心的競爭力,核心的價值,所以我們樂意付給他更多的薪水,來維持公司的競爭力,維持公司的核心技能。所以真正成本是在他們身上,或者說整理人員整個支出是在他們身上。而對於一些基層員工他們在這個比例中並沒有佔到多少,所以大家如果本著節約成本的目的去裁員往往是不能奏效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無人機市場趨於平靜,深陷泥潭的零度智控能否化險為夷?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