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人不適合「春捂秋凍」!千萬別跟錯了這個風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下,對身體健康有好處。但是「春捂秋凍」,真的適合你嗎?
「進入10月深秋的寒露和霜降使得氣溫下降,所以在秋季要穿適合氣溫的衣服,適當秋凍,衣服漸漸加厚,才能讓人體慢慢適應氣溫下降,增強身體防寒能力。
而且不管是「春捂」還是「秋凍」,目的都是顧護陽氣,讓身體適應季節變化,保持一種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然而,現代人容易體質偏寒,表現是脾胃虛陽氣弱的癥狀,大多都不適合「秋凍」。」
「秋凍」只適合身體素質好的人。老人、小孩及體質虛弱的人千萬別嘗試「秋凍」。因為這類人陽氣本來就不足,多穿些衣服反倒有益於固護陽氣。以下五類人不能「秋凍」:
1、有呼吸系統疾病的
哮喘、支氣管炎病人呼吸道的防禦功能比較差,受到寒冷刺激後,易加重咳嗽和喘息等癥狀。
2、有心腦血管疾病的
寒冷容易導致人體的血管緊張,嚴重時還會導致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癥狀,甚至還會使血管脆裂發生中風,引起偏癱,危及生命。
3、有胃病的
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冷空氣侵犯胃腸,導致併發症。如果防護不當,就會使舊病複發。潰瘍病人受寒冷的刺激後,還會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
4、有老寒腿的
屬於中醫「痹症」範疇,即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病。受寒時老寒腿會使疼痛加重,應該注意腿部保暖。
5、體寒女性
虛寒體質的女性,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小腹寒冷的女性朋友,秋季一定要注意自己腳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體寒,甚至疾病的侵擾。
6、有糖尿病的
寒冷時肌體內很多激素水平會升高,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寒冷刺激不但會加重糖尿病,還可能加重微循環障礙,甚至可能誘發急性併發症。
「秋凍」可以保證肌體從夏熱順利地過渡到秋涼,但是「秋凍」也不是隨便凍,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群、不同身體部位、不同的地域都有所不同。
1.時機:夏末秋初最適宜
初秋是秋凍的好時機。晚秋再「秋凍」,不僅對健康無益,還會引發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秋凍的原則是,使身體略感涼意,但不感覺寒冷。
2.溫度:溫度太低別凍了
日照溫度在15℃—20℃時,人們減少穿衣適當「凍」一下,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但接近初冬時,氣溫降到15℃以下,要穿上秋冬衣服了。
3.部位:頭頸腹腿凍不得
「秋凍」並不是全身各個器官都要凍,如頸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應根據氣溫變化注意保暖,尤其是腳部。
頭不能凍。頭部受凍,被寒氣入侵體內陽氣走散,從而引發其他基礎性病症。
腳不能凍。腳冷,則冷全身。肌體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腹部不能凍。腹部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女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
脖子不能凍。脖子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癥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4.地域:南北有別要區別
南方秋涼來得較晚,晝夜溫差變化不大,甚至入冬後也不太冷,因此不必過早、過快地添衣,應適當延長「秋凍」的時間。而北方秋涼來得較早,晝夜溫差變化大,早晚氣溫較低時應及時增添衣物,以防著涼。
「春捂秋凍」應因人而異。如果老人和兒童,或者體質較弱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疾病者,體質本來就弱,最好還是根據氣溫和身體感覺及時增加衣物。對體格健康的人群,過度「秋凍」也不可取。及時收看天氣預報,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是最好的做法。
「秋凍」還應加強體育鍛煉。經常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和新陳代謝能力,人體新陳代謝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強。鍛煉也要注意一個「凍」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讓寒氣入侵人體,當周身微熱,出汗即可停止。


※你家還在用這種油壺?已確認會致癌,快換掉!
※檢測血管堵沒堵,你把這個動作做一遍就知道!
TAG:東科教授談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