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件青銅器被180元賣到廢品站,差點毀掉,竟是自帶幸運的國寶

這件青銅器被180元賣到廢品站,差點毀掉,竟是自帶幸運的國寶

在甘肅省博物館,有「一馬一牛」兩件動物形象的國寶級文物,馬就是眾人皆知的「馬踏飛燕」,它「出生」高貴,發現於雷台漢墓;而另一件「牛」卻是在廢品站里發現的天祝青銅氂牛,雖然同為國寶,但後者卻顯得默默無聞。其實,這件天祝青銅氂牛若論其價值,以及文物背後承載的意義,絲毫不比馬踏飛燕差,讀者朋友,想要了解這件天祝青銅氂牛的秘密,今天小編就給您一一道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天祝青銅氂牛能被收藏於甘肅博物館,也是歷經坎坷和波折。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天,在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的峽門台,生產隊正在修建牲畜飼養圈的時候挖到了一個銅疙瘩,社員們經過清理,發現竟是一隻青銅氂牛。當時人們文化水平有限,哪裡識得這是什麼東西,就知道銅鐵能賣錢,於是就將它運到供銷社的廢品站,準備當破銅爛鐵給賣掉,換點錢維持生計。

好在供銷社的領導是個文化人,看出這青銅氂牛應該是個文物,於是就將它保存在供銷社庫房裡面,而這一放就是六年多。後來,供銷社的領導也換了幾波,一位不負責的領導,又將它當成廢銅,以180元的價格賣到了另外一家廢品站,幸虧被天祝縣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發現,文物局的領導火速來到了廢品站,以雙倍的價格回購了這件青銅氂牛,結束了它顛沛流離的生活。

這件青銅氂牛造型精美,樸實自然,長118厘米,高61厘米,重達75公斤,它的尾巴短粗,像個球一樣,表現的正是當地珍貴天祝氂牛的特徵: 尻部著生較短的粗毛及絨毛,尾毛蓬鬆。

小編寫到這裡,有很多讀者會滿頭霧水,天祝青銅氂牛莫不是有原型?您真的說對了,天祝氂牛原產於甘肅的天祝,目前已經成了國家保護的珍惜畜禽品種,那麼天祝產的氂牛為何如此珍稀呢?小編總結了一下,大概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天祝氂牛是絕佳的運輸工具。天祝藏族自治縣地處西北,以前交通不便,而天祝氂牛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交通工具,它們耐力極強,對低氧高寒的環境也極為適應,被譽為的是「高原之舟」。在長途遷徙過程中,天祝氂牛能負重百斤且日行百里,它們邊走邊採食路邊的青草,對水的需求也不大,所以讓人很省心。那時候家裡有一頭天祝氂牛,就像我們現在家裡有一台豪華轎車一樣。

第二:天祝氂牛渾身是寶。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這天祝氂牛就是稀罕之物,因為氂牛多為黑色和雜色,而唯有天祝氂牛是聖潔的白色。生活在高原的天祝氂牛,吃的是冬蟲夏草,喝的是雪域凈水,因此成年的天祝氂牛渾身都是寶。首先,超過75%的無髓毛,是經紡工業昂貴的紡織材料。其次,它的毛髮廣泛應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古代兵器上的纓穗,戲劇人物的鬍鬚和假髮,甚至道教中的「拂塵」也是選用天祝氂牛的體毛。然後,氂牛皮也是各家頂級皮具製造商們眼中的上好皮革。最後就是它的藥用價值,牛骨和牛、鞭等都是名貴的中藥材。

第三:獨特的宗教價值。藏、族人崇尚白色,而潔白的天祝氂牛,在藏、族文化中就有著神聖的地位,它們代表著純潔,吉祥和善良,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因此,在該地區的佛教中白氂牛也就具有了獨特的宗教價值。甚至有人說,如果一個人在高原有幸看到白氂牛,那麼就預示著他的好運即將來臨。

天祝白氂牛必須要到天祝地區,才可以見到,但甘肅博物館中的天祝青銅氂牛,卻時時都在,如果您有機會,不妨去看一眼這千百年前的天祝青銅氂牛,說不定您的好運也會隨之來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武松是窮小子,武大郎卻是小闊佬,施耐庵筆下的套路實在太深了!
清朝最節儉的皇帝是道光,最節儉大臣竟是他,他還有個綽號叫掘墓人!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