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口700多萬的大姓,經常見到,為什麼在《百家姓》中查不到

人口700多萬的大姓,經常見到,為什麼在《百家姓》中查不到

《百家姓》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都是由中國姓氏所組成的。雖然沒有什麼文理,卻承擔了識字和傳遞姓氏文化的功能。因此,成書於北宋年間,收錄了568個姓氏的《百家姓》流傳千年,連綿不絕。

在很多時候,我們經常將身邊人的姓氏與《百家姓》對照,看看有沒有錄入其中,看看排名是否靠前。不得不佩服古人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有序,目前幾乎所有的主流姓氏在百家姓中都能一一查到。然而,你有沒有發現,有一個姓氏,人數不少,在我們周邊很常見,卻沒有被百家姓收錄。

這個姓氏就是肖,對,就是生肖的肖。這個姓氏是不是很熟悉?還有很多名人都是這個姓(不要扯肖邦!)。根據統計,肖姓是我國排名第三十位的大姓氏,共有708萬人口。這麼數量龐大的人口,為什麼沒有被《百家姓》所收錄呢?這是因為它在北宋時期,人數並不多嗎?

這種說法有一定根據,肖姓本來是一個小姓,自古就有之。只不過數量極少,要麼是出自於少數民族,要麼是由其它姓氏所改的。在明朝,有個叫做凌迪知的人,曾經編纂了《萬姓統譜》中提到:

肖:漢,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陳留人,見《印藪》)。明,肖靖,襄城人,宜德中解元。

這說明,肖姓一直存在,但並不起眼,所以在《百家姓》中就沒有收錄進來。那麼,它為什麼在現在又擁有了700多萬人口呢?這是因為大量的「蕭」姓人加入了進來。

我們現在所用的簡化字,都是由繁體字所簡化過來的。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因為存在一些不足和不適應時代的要求的元素,所以簡化漢字是勢在必行的,這個呼聲從民國時期就開始了。建國後,經過長時間艱苦的摸索,我國不僅在1956年通過了《漢字簡化方案》,而且還在1960年開始了第二次漢字簡化工作。

在第二次漢字簡化中改變的漢字,稱為「二簡字」,「蕭」字就是在這個時候改為「肖」。然而,在當時並未規定「除姓氏外不更改」,因此當時上戶籍的時候,祖國大陸大量的蕭氏族人都改為「肖」姓。

不過,在1986年之後,「二簡字」被全盤廢除,「蕭」字依舊回到了日常生活中,照常使用。但是,數量龐大的肖姓人,卻因為戶籍管理部門的相關規章,更改起來異常困難。所以,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花費時間精力改回來,畢竟也不影響正常的生活。

至於「蕭」姓,在歷史上一直就是大姓,《百家姓》中排在第124位。一般認為,蕭姓的起源來自於贏姓、子姓、少數民族融合等等。在歷史上蕭姓的名人也十分多,比如幫助劉邦建立漢朝的第一功臣蕭何,又比如南北朝時期,分別建立了南齊和南梁的蕭道成和蕭衍。

可以說,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肖姓人,都是由蕭姓所更改過來的。作為姓氏文化,一方面承擔了家族的榮譽和信仰,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衝擊。據了解,很多年輕人對於是姓肖還是姓蕭並不是那麼在意,然而也有很多人卻想盡辦法,也如願以償地改回了蕭姓。

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姓氏文化也是其中最有魅力的一環,你還知道有什麼姓氏文化的話題,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她侍奉性情古怪的皇帝,教子有方不徇私情,死後風光無限
他被皇帝點為狀元,口口聲稱要為主盡忠,一句話卻暴露了本性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