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策臨終前有一重大決定,出乎張昭意料,令母親非常擔憂

孫策臨終前有一重大決定,出乎張昭意料,令母親非常擔憂

孫策臨終前有一重大決定,不僅出乎張昭意料,還令母親非常擔憂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發生在孫策臨終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為孫策和孫權。原文如下:

(孫策)隨召張昭等諸人,及弟孫權,至卧榻前,囑付曰:「天下方亂,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大可有為。子布等幸善相吾弟。」乃取印綬與孫權曰:「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儘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權大哭,拜受印綬。策告母曰:「兒天年已盡,不能奉慈母。今將印綬付弟,望母朝夕訓之。父兄舊人,慎勿輕怠。」

母哭曰:「恐汝弟年幼,不能任大事,當復如何?」策曰:「弟才勝兒十倍,足當大任。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囑之也!」又喚諸弟囑曰:「吾死之後,汝等並輔仲謀。宗族中敢有生異心者,眾共誅之;骨肉為逆,不得入祖墳安葬。」諸弟泣受命……言訖,瞑目而逝。年止二十六歲。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孫策遭許貢門客暗算,身負重傷,之後又因怒殺于吉而金瘡迸裂病情再度惡化。孫策自知將不久於人世,遺命由孫權繼位。孫策此後又分別對親人做了一番交代,最終去世。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孫策口中的「舉賢任能」,意為推舉賢者,任用能人。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禮記?大傳》中的「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小說中孫策對孫權的這一段臨終遺言並非是小說家的虛構,而是真實的歷史記載,《三國志?孫討逆傳》中孫策的遺言是這樣:「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與小說情節對比,幾乎是完全一致的。

從孫權後來的表現來看,他沒有辜負孫策的重託。在他的領導下,東吳集團得到了長久的發展,不僅雄踞江東,最終還與曹魏、蜀漢三足鼎立,建立了東吳帝國。從這一點來看,孫策的眼光是非常精準的。

不過,孫策傳位給孫權卻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據《三國志?宗室傳》記載,江東重臣張昭當時就認為孫策看中的人選並非老二孫權而是老三孫翊:「策臨卒,張昭等謂策當以兵屬儼。」而孫策的母親吳氏對於孫策遺命把江東交給孫權也是憂心忡忡。據《三國志?董襲傳》記載:「策薨,權年少,初統事,太妃憂之。」從這兩個記載可以看出,無論是張昭還是吳氏的都低估了孫權。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三二:蔣濟晚年的舉動,為何能改變歷史進程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三零:曹睿擔心司馬懿,蔣濟一番話打消疑慮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