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貨基年內清盤數量增至8隻 創近三年新高

貨基年內清盤數量增至8隻 創近三年新高

股債市場萎靡、委外需求潮退以及監管政策持續發酵等因素刺激下,2018年以來迷你基金清盤潮來勢洶洶,貨幣基金也未能倖免。

10月12日,民生加銀現金添利貨幣市場基金髮布清算報告,成為年內第8隻清盤貨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除了2015年有15隻貨基清盤外,其餘年份均穩定在5隻以下。距離2018年結束還有兩個半月時間,貨幣基金清盤數量已創下近三年新高。

8隻貨基清盤創三年新高

自2014年公募基金清盤成為常態化後,近兩年,迷你基金清盤愈發呈現加速之勢,貨幣基金也加入了清盤大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Wind統計,截至10月12日,今年以來,已有8隻貨幣基金處於「清盤」狀態,涉及中歐、泰達宏利、民生加銀、西部利得、安信、德邦等6家基金公司。

除去2015年有15隻貨基宣告「夭折」外,其餘年份貨幣基金的清盤數量均不超過5隻。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和2017年,貨幣基金全年的清盤數量分別為3隻、3隻、4隻。

對於貨幣基金清盤數量在今年出現小高峰的原因,盈米財富分析師認為,從歷史上清盤的貨基來看,那些沒有發展寶寶類貨基、沒有渠道優勢、不重視貨基發展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因為貨基規模太小、管理成本較高的原因導致了清盤。今年以來,隨著流動性新規、資管新規等政策的實施,貨基的規模發展會受到抑制,現存貨基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分化也會更為明顯,未來貨幣基金清盤還將持續。

「流動性新規等監管政策、資金面保持相對寬鬆態勢等多個因素,貨基收益率走低,也是資金加速出逃的重要原因。」滬上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補充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0月12日,年內貨幣基金已經從年初超4%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至2.95%。

截至6月末,掙扎在5000萬元清盤紅線下的貨幣基金還有海富通季季通利、國金鑫盈貨幣等6隻產品,28隻貨幣基金規模低於2億元。

對投資者的影響

那麼貨基清盤後,對未能及時贖回的資金會產生什麼影響?貨基贖回期間還有哪些潛在危機?

盈米財富分析師解釋稱,清盤實際上是有利於投資人的,公募基金清盤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為被強制贖回,將基金資產全部變現再分發給投資者,本質在資金上並不會有太大損失。而貨幣基金本身收益波動就比較小,提前贖回更不會對資金本身造成太大影響。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貨幣基金清盤沒有影響,「如果短時間內集中出清,短期利率又處於谷底波動地帶,也很可能侵蝕貨幣基金的投資收益。另外,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基金清盤過程中產生的審計費、律師費等財產清算費用也需要由基金管理人墊資,然後從基金資產中計提。」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稱。

「貨幣基金清盤期間是不可以資金贖回的,也就是說,對資金流動性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這期間有大量需要用錢的緊急情況發生也會對投資者造成較大影響。」業內人士如是說。

盈米財富指出,建議投資者規避超小規模的基金,看清楚基金規模,5000萬~2億元體量的產品就需要避免了。

那麼基金規模是不是越大越好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基金規模過大,會影響投資流動性,進而影響到基金收益,所以在投資過程中也要盡量避免。

另外,機構資金佔比過高的產品也需要警惕,這類產品一旦遭遇大額贖回很容易面臨清盤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情報:宜信領投美國網貸平台Upgrade;BAT出手圍堵「虛擬貨幣」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