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戰到二戰的德國是什麼樣的社會制度,為什麼發展那麼快?

一戰到二戰的德國是什麼樣的社會制度,為什麼發展那麼快?

一戰時期的德國和二戰時期的德國的社會制度是不一樣的,但制度的變化是有聯繫的。

一戰時期的德國採取君主立憲制,德國皇帝之下是由首相主理的議會。議會表面上總理國政,實際上德國皇帝有很大的權力。議會的權力受到皇帝的限制,變得十分有限,基本上負責預算的審批等少數工作。而德國皇帝可以隨時解散或者召集議會,因此一戰時期的德國的君主立憲制只是十分有限的民主制度,封建色彩依然濃厚。

一戰後期,作為戰敗國的德國面臨著許多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發展限制,國內民眾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多。而此時的舊有的君主立憲制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是時候要改變了。於是1918年的「十一月」革命爆發,原來的君主立憲制轟然解體,取而代之的是由資產階級主導的民主共和國——魏瑪共和國。

然而此時的社會制度儘管有了變化,但是國內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仍未解決,民眾的不滿情緒還需要疏導、宣洩。納粹黨借著這種局面崛起,推行「國家社會主義」,頗有趁火打劫的意味。

這個所謂的「國家社會主義」只是說著好聽,實際上就是進行獨裁的納粹主義,將國家權力都收歸統治階層的領袖一人之手。當大權獨攬後,就將關係國家命脈的重要工業和商業收歸國有,藉此掌握整個國家。這種社會主義其實就是將整個社會納入手中,然後讓社會服務於國家,而不是讓國家服務於社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戎要志 的精彩文章:

網傳蘇-35能打贏F-22是真的嗎?第四代隱形戰機從不是虛名
令人頭大 印度不買美國無人機準備自己造 誰給印度的自信?

TAG:兵戎要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