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信達生物全球路演,17條研發管線會是最大「賭本」

信達生物全球路演,17條研發管線會是最大「賭本」

無盈利、無商業化產品的信達生物又要如何在港股立足?

據IPO早知道消息,今日,中國生物製藥公司信達生物製藥在香港開始全球路演,募資規模在4億美元至5億美元之間。該公司的估值將在20億美元左右,並將於10月23日前後進行IPO定價。

信達生物成立於7年前,一直在開發、生產和銷售用於治療腫瘤等重大疾病的單克隆抗體新葯研發方面發力。該企業早前的上市目的地是美股,今年4月,港交所IPO「新規」生效,允許生物製藥公司無需盈利登錄港股上市,信達生物開始轉戰港交所。6月遞交招股書,10月初通過上市聆訊。

信達生物成了今年赴港上市的第4支未盈利生物科技股。

在此之前,歌禮製藥、百濟神州、華領醫藥已於8月、9月成功上市,3家企業都是在既無盈利又無商品化產品的虧損狀態下踩中上了市節點,也都遭遇了股價破發,截止發稿,3家企業股價相對發行價的股價跌幅分別為56%、29.7%、11.7%。

新股接連破發,這讓部分擬赴港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從最初的情緒高漲轉為躊躇不前。據時代周報消息,復星醫藥長期培育的醫藥獨角獸復宏漢霖已經推遲了赴港掛牌計劃。比較來看,堅持赴港上市的信達生物也受到了市場大環境的影響,遭遇估值下調,但這並沒有打亂其上市節奏。

招股書顯示,信達生物在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分別虧損4.95億元、7.57億元、5759.6萬元。生物科技股在二級市場遇冷,信達生物自身現階段又不具備盈利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公司估值。根據新浪財經報道,此前信達生物製藥獲保薦人給予27億至38億美元之間的估值,現在縮水了7億~18億美元。早在歌禮股價下跌之際,路透社發出評論稱,「今後生物科技初創公司如果在香港上市,會面臨非常謹慎的估值。」

雖然個股境遇不佳,中信證券卻是態度樂觀,認為即使企業破發,也不會影響國內創新要的投資熱情。具體到信達生物,17條研發管線的未來優勢也很明顯,甚至可以說是該公司堅持赴港上市的最大「賭本」。

根據招股書,信達生物的產品研發管線由17種抗體候選藥物組成,4種核心產品擁有全球化專利,已在中國進入了後期臨床開發階段,分別是新型的PD-1抗體信迪利單抗IBI-308和生物類似葯IBI-301、IBI-303、IBI-305。公司計劃於2019年推出信迪利單抗,並在同年提交另外三種新葯申請。另外,還有6種藥物已通過臨床試驗申請、7種藥物正在臨床前研發。

信達生物產品管線及主要階段(圖源自企業招股書)

反觀已經登錄港股的另外3家企業,歌禮製藥有5項抗病毒藥物發現和研發計劃,百濟神州有3種自主研發後期臨床候選藥物及3種自主研發臨床1期在研候選藥物,華領醫藥專註研發1種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創新口服藥Dorzagliatin,另在研發一種用於治療左旋多巴誘導的運動障礙的潛在新型候選藥物。

歌禮製藥截止2018年8月31日產品管線(圖源自企業中報)

百濟神州業務概覽截圖(圖源自企業中報)

華領醫藥研發中產品的主要階段及逾期研發時間表(圖源自企業中報)

對比之下,信達生物的藥物研發管線多樣,研發進度也各有不同,能保證其藥物商業化進度有序進行,或許更能說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首家落戶港交所的生物科技公司歌禮製藥在發布2018年中報之前,研發的第一個丙肝新葯達諾瑞韋(戈諾衛)獲得國家葯監局批准上市,企業實現扭虧為盈,上半年實現凈利為3412.5萬元,在業績發布當天,歌禮製藥股價大幅增長28%。這已是生物科技股的資本價值體現,隨著各家企業藥物商品化的推進,二級市場情況的改善也會伴隨發生。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第三屆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期間表示,生物科技公司本身特殊,在藥品審批前不可能有產品銷售收入,研發階段又急需資金,資本市場對於這些企業意義應該是「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尚德機構2018財年Q2財報:凈收入同比增長134.1%
徵集令!首屆中國養老產品暨康復輔具設計大賽作品徵集中!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