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高祖、唐太宗,皇帝的廟號謚號年號怎麼區分?看過這些後就懂了

漢高祖、唐太宗,皇帝的廟號謚號年號怎麼區分?看過這些後就懂了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看史書的時侯,一些小夥伴可能會對歷代皇帝的稱呼有些疑惑。比如漢高祖、宋太祖、唐玄宗;又比如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再比如永樂大帝、康熙帝、乾隆帝等等。同樣是皇帝,為什麼後世的稱呼方式都不相同呢?

漢高祖、宋太祖、唐玄宗這類的稱呼是以皇帝的廟號稱呼的。在早期的時候,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廟號必須是做出一番大業績的皇帝才能享用。因為這樣的皇帝值得子孫後代去紀念,所以追加廟號以便祭祀供奉。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的廟號為「祖」,比如漢太祖劉邦(後世習慣稱為「漢高祖」)、唐高祖李淵。後世中有為之君的廟號為「宗」,比如漢太宗劉恆(即漢文帝)、漢宣帝劉詢(即漢宣帝)。到了唐朝以後,廟號幾乎成為皇帝的標配。無論皇帝是昏庸無能還是雄才偉略,都可以享用廟號。

謚號是對一個人死後追加的稱號,具有一定的褒貶意義。唐朝之前,皇帝的謚號比較短,只有一兩三個字。所以稱呼皇帝可以用「朝代加謚號」的方式。比如劉徹的謚號為「孝武」,他稱呼就是「漢武帝」。謚號有上謚、中謚、下謚。「武」就是上謚,「煬」就是下謚。

在唐朝之前,人們習慣用謚號稱呼以前的皇帝。但是在唐朝之後,謚號的字數變得越來越多,到明清時期已經超過十幾二十幾個字。用謚號稱呼皇帝不太現實,於是唐宋時期就以廟號來稱呼皇帝。

明清時期多以年號來稱呼皇帝,比如洪武大帝、永樂大帝、康熙帝。這種稱呼習慣則是因為在明清時期,皇帝的年號一直不改變,所以稱呼起來比較方便。而在明清之前,皇帝在位期間可能有多個年號。

帝王年號這個概念是從漢武帝開始的。早期的史書中,都以國君加年來記錄。比如《左傳》中:隱公一年、二年、三年……史學家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有不同說法。一是「元狩」。漢武帝在打獵的時候,獵獲一隻珍獸,於是將年號改為「元狩」;二是「建元」。因為《漢書》中對此記載:「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於此。」所以更多的人認為「建元」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年號。

參考文獻:《漢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史上武功最高的皇帝,拳法流傳一千多年,還是雙節棍的發明者
她是雍正最早的女人,生下兩位公主,為何僅僅只封嬪位?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