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青州從事北海高密孫仲隱墓誌

孫仲隱墓誌,東漢靈帝熹平四年(175年)刊,1973年,出土于山東高密市田莊鄉住王莊孫仲隱墓中,今藏高密市博物館。志青石質,圭形首,通高88厘米,寬34厘米。志文隸書,6行,行9字不等。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魏故著作郎韓君(顯宗)墓誌

韓顯宗墓誌,北魏太和三年(479年)刊,早年出土於河南洛陽,今藏山東省博物館。志石高55厘米,寬33厘米。圭形首。額題篆書「魏故著作郎韓君墓誌」9字。志文魏書,18行,行24字。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陳三墓銘(陽)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陳三墓志銘(陰)

陳三墓志銘

陳三墓誌,北齊武平五年(574年)刊,1992年,出土于山東濟南市南郊八里窪。志石通高110厘米,寬50厘米。額題隸書「陳三墓銘」4字。志文楷書,刻兩面,正面14行,行20字,背面6行,行13字,內容相連。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陳君(遵)之銘(陽)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陳君(遵)之銘(陰)

陳君(遵)之銘

陳遵墓誌,隋開皇八年(588年)刊,1989年,出土于山東濟南市東八里窪陳遵墓中。志石碑形,高53厘米,寬26厘米,額鐫篆書「陳君之銘」4字。志文楷書,13行,行12字。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大魏故介休縣令李明府君(謀)墓誌

李謀墓誌,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刊,早年出土于山東安邱縣,今藏山東省博物館。志石高75.7厘米,寬49厘米。額題「大魏故介休縣令李明府墓誌」。志文魏書,18行,行19字不等。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黃縣都鄉石羊里鞠彥雲墓誌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黃縣都鄉石羊里鞠彥雲墓誌(蓋)

黃縣都鄉石羊里鞠彥雲墓誌

鞠彥雲墓誌,北魏正光四年(526年)刊,清光緒初出土于山東黃縣(今龍口市),現藏山東省博物館。志與蓋均長28厘米,寬25厘米。志蓋題魏書「黃縣都鄉石羊里鞠彥雲墓誌」,3行,12字。志文魏書,14行,行13字。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魏故使持節都督濟州諸軍事征東將軍濟州刺史宣成公房使君(悅)墓志銘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魏故使持節都督濟州諸軍事征東將軍

濟州刺史宣成公房使君(悅)墓志銘(蓋)

房悅墓誌,東魏興和三年(541年)刊,1972年,出土于山東高唐縣城關鎮房悅墓中。有蓋,刻陽文篆書「魏濟州刺史房公之銘」9字。志石正方形,邊長56.5厘米。志文魏書,26行,行26字。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崔鴻夫人張玉憐墓誌

崔鴻夫人張玉憐墓誌,東魏天平四年(537年)刊,1973年冬,出土于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大武鄉窩托村南夫婦合葬墓中。志石長74.6厘米,寬41.5厘米。無蓋。志文魏書,30行,行16字。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魏故輔國將軍琅琊太守平原明府君(賚)墓誌詔

明賚墓誌,東魏興和三年(541年)刊,1973年,出土于山東陵縣於集鄉孟廟村,今藏山東省博物館。志無蓋。寬35厘米,高60厘米,厚17厘米。志文魏書,刻正與兩側面,內容連貫,計33行,行28字不等。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崔德墓誌

崔德墓誌,北齊天統元年(565年)刊,1973年冬,出土于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大武鄉窩托村南崔德墓中。有蓋。志石正方形,邊長54.5厘米。志文隸書,22行,行22字。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齊故刁主薄(翔)墓志銘

刁翔墓誌,北齊天統元年(565年)刊,1985年8月,出土于山東樂陵縣楊家鄉史家村刁翔墓中。磚質,正方形,邊長44.3厘米。志文楷書,17行,行8至20字不等。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魏故使持節鎮東將軍督青州諸軍事度支尚書青州刺史崔文貞侯(鴻)墓志銘

崔鴻墓誌,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刊,1973年冬,出土于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大武鄉窩托村南辛店電廠工地崔鴻夫婦合葬墓中。同時出土的還有其夫人張玉憐墓誌。崔鴻墓誌正方形,邊長82厘米。有蓋,盝形頂,素麵,已破碎,邊長82厘米。志文魏書,28行,行28字。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魏故使持節都督洛兗州諸軍事刁府君(遵)墓誌

刁遵墓誌,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刊,清代出土於河北省南皮縣,今藏山東省博物館。志石長73.5厘米,寬64.5厘米。志文魏書,28行,行33字。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魏故散騎常侍營州刺史高使君(道悅)墓志銘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魏故散騎常侍營州刺史高使君(道悅)墓志銘(背面)

魏故散騎常侍營州刺史高使君(道悅)墓志銘

高道悅墓誌,北魏神龜二年(519年)刊,1969年,出土于山東德州市胡官營,今藏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無蓋,與夫人李氏墓誌為一盒。志石長83厘米,寬82厘米,厚10厘米。志文魏書,28行,行30字。背面刻12行,行17字不等。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李璧墓誌

李璧墓誌,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刊。出土時間、地點有二說:一說清宣統元年(1909年),出土于山東省德州;一說清光緒廿四年(1898年),出土於河北省景縣。後者為是。墓誌出土後不久,歸濟南金石保存所收藏,上世紀50年代初,移藏於山東省博物館。志石高104厘米,寬89厘米。系舊碑改作而成,碑陰上截所刻二螭仍在。志文魏書,33行,行31字,背面有題名1列。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魏故伏波將軍司空中兵參軍高輝之太夫人墓志銘並序

高輝之太夫人(高道悅夫人)李氏墓誌,北魏神龜二年(519年)刊,1969年,與高道悅墓誌一同出土于山東德州市胡官營夫婦合葬墓中,今藏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志石長92厘米,寬91厘米。至文魏書,33行,行33字不等。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宋故建威將軍齊北海二郡太守笠鄉侯東陽城主劉府君(懷民)墓志銘

劉懷民墓誌,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刊,早年出土于山東益都縣(今青州市),曾歸端方,今不明藏處。志石長52.5厘米,寬49厘米。志文魏書,16行,行14字不等。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魏故員外散騎常侍清河崔府君(猷)墓志銘並序

崔猷墓誌,北魏延昌元年(512年)刊,1983年4月,出土于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大武鄉窩托村辛店電廠工地崔猷墓中,今藏淄博市齊都博物館。墓誌無蓋,長114厘米,寬69厘米。志文魏書,24行,行34字。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有魏使持節冠軍將軍濟州刺史崔使君(鷫)墓志銘

崔鷫墓誌,東魏天平四年(537年)刊,1973年冬,出土于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大武鄉窩托村南崔鷫墓中。志石長56.7厘米,寬54厘米。蓋佚。志文魏書,22行,行21字。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大魏徵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南陽鄧恭伯夫人崔氏(令姿)之墓志銘

山東出土墓誌20通(附賴非先生文章)

大魏徵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南陽鄧恭伯夫人

崔氏(令姿)之墓志銘(蓋)

崔令姿墓誌,東魏天平五年(538年)刊,1965年春,出土于山東濟南市東郊聖佛寺村東,今藏濟南市博物館。有蓋,盝形頂,額題魏書5行,曰:「大魏徵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南陽鄧恭伯夫人崔氏之墓志銘」。志石正方形,邊長46厘米。志文魏書,16行,行15字。

附:

山東墓誌出土概況

賴 非

山東的墓誌,大約皆因3種情況而面世。一是因墓葬盜掘,墓誌與其他隨葬品一同出土;二是為科研目的而進行的考古發掘,墓誌作為重要文物被發掘出土;三是自然因素或其他動土工程,墓葬遭到破壞,墓誌被暴露於野。第一種情況多發生在舊時代。一些不法之徒,為了獲取不義之財,越過道德底線,盜掘古人墳墓。在洗劫隨葬品的同時,墓誌也被順手牽羊,拋出墓穴,流落市井田陌。盜墓賊看重的是金銀財寶,冰冷的石頭並未攪動他們的貪心。

宋代金石學興起後,出土文物受到前所未有的熱捧,然而人們對墓誌的關心仍然非常有限。趙明誠的煌煌巨著《金石錄》,僅僅收錄了107件墓誌。元代陶宗儀的《石刻叢抄》,以收錄墓誌為主,也僅見37件。明代都穆的《金薤琳琅》,僅收錄3件。清代乾嘉之際,金石之學鼎盛,墓誌的收集著錄方興未艾,但其出土的數量仍然非常有限。

即便如此,從全國來講,山東一帶出土的墓誌仍算是最多的,其次才是河南與山西。山東出土的墓誌有,康熙間,德州出土了北魏正光二年(521年)《高植墓誌》。雍正三年(1725年),壽光縣田劉村出土了北齊武平二年(571年)《朱岱林墓誌》。乾隆十四年(1749年),德州運河岸潰,出土了東魏元象二年(539年)《高湛墓誌》。乾隆間,益都(今青州)出土了北齊天保四年(553年)《崔頠墓誌》。光緒元年(1875年)三月,陵縣東門外三里河劉家莊北出土了東魏武定元年(543年)《王偃墓誌》。光緒七年(1881年),諸誠縣西古婁鄉出土了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時珍墓誌》。光緒初年,益都出土了北齊天統元年(565年)《房周陀墓誌》。黃縣(今龍口)出土了北魏正光四年(523年)《鞠彥雲墓誌》。大約此時,長山出土了北魏普泰元年(531年)《賈瑾墓誌》。益都出土了唐開元四年(716年)《高應墓誌》。寧陽縣興隆出土了唐《張守進墓誌》。

清末到民國,是墓誌出土最多的時期。其地點主要集中河南洛陽、河北邯鄲及陝西西安一帶,山東地區也集中出土了一批。如:掖縣(今萊州)出土了晉太康三年(282年)《房宣墓誌》,德州出土了北魏神龜二年(519年)《高偃墓誌》,益都出土了北魏正光元年(520年)《韓玄墓誌》,德州出土了北魏正光元年(520年)《李璧墓誌》,安丘縣出土了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李謀墓誌》,昌邑出土了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李頤墓誌》,福山縣出土了東魏興和二年(540年)《郗蓋族墓誌》,益都出土了隋開皇十三年(593年)《修梵石室志》,開皇十五年(595年)《燕孝禮墓誌》,淄博出土了隋仁壽元年(601年)《房吉墓誌》,濰縣出土了隋《邵孝禮墓誌》,益都出土了唐貞觀五年(631年)《房守仁墓誌》,德州出土了唐永徽三年(652年)《趙公墓誌》,歷城出土了唐咸亨三年(672年)《孟善至墓誌》,濰坊出土了唐廣德元年(763年)《義葬墓誌》等等。

1949年後,考古工作納入了全國文化建設的規劃,大大小小的田野考古發掘在全國各地展開。墓誌的出土與獲得,一改舊中國千餘年墓葬盜掘的破壞性做法,從此走上嚴謹而科學的獲取資料的路子。田野考古是一項經過周密的科學論證,並遵循著嚴謹的發掘程序,而進行的田野挖掘工作。工作的性質和結果,都具有完整的資料體系和古文化信息。所以,由考古發掘所獲得的墓誌,其信息的科學性、完整性上,比盜掘流散的墓誌要高得多。因此,它們也是考古綜合研究最重要的資料。

從全國範圍看,考古發掘出土的墓誌主要集中在以下地區:南朝墓誌以江蘇南京最為集中。北朝墓誌以河北南部古鄴城(今邯鄲附近)為中心,另還有山西大同、太原附近。河南、特別是洛陽邙山一帶,是北魏墓誌的集中出土地。陝西關中地區也是常出墓誌的地方。特別是隋唐時期的墓誌,陝西西安及其附近,河南北部的安陽地區,是出土最集中的區域。山西省出土隋唐墓誌較少。北京及河北省境內,也陸續發掘出土了一些隋唐墓誌。甘肅東半部,新疆高昌故國境內,也有驚人的發掘。湖北、廣東等南方地區,唐代墓誌也有偶爾出土。五代、宋、遼、金、元墓誌,見於發掘記錄的不過千件,分布在中原各省區,其中出土數量較多的主要是河南、江西、陝西、江蘇與浙江。明代墓誌出土了六、七百件,主要分布在北京、遼寧、江西、江蘇、四川、陝西等地。

山東地處海岱地區,自古代以來,就保持並延續著自已相對獨立的文化體系與內涵。山東的田野考古工作,從上世紀20、30年代即已展開。至50年代,全省性的田野考古調查拉開序幕,但墓誌僅有零星出土。60、70年代,田野發掘工作推出第一輪高潮。出土了3位名人的墓誌:一是北魏熙平元年(516年)《羊祉墓誌》。羊祉,北魏鎮軍將軍、兗州刺史,《魏書》有傳。其墓位於新泰市天寶鎮顏庄村東。這裡地勢較高,背山面水,顯然是一處風水寶地。村民們平整土地時將墓挖開,考古人員聞訊後作了善後清理。墓早年多次被盜,除墓誌外,僅見少量小件隨葬品,今藏泰安市博物館。二是東魏天平五年(538年)《崔令姿墓誌》。該志1965年1月出土於濟南東郊盛福庄(原名聖佛寺)村東。崔令姿,清河太守崔延伯之女。夫鄧恭伯,魏徵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北魏名臣鄧淵之曾孫,《魏書》有傳。三是北魏太子中庶子《高道悅夫婦墓誌》。高墓位於德州東北運河東岸二屯鎮胡官營四小隊村北。封土高大,群眾呼曰「後山」。1969年冬,生產隊修路於此取土,致使墓室暴露,遂被村民掘開。德州市圖書館文物工作者聞訊前往調查,清量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包括《高道悅夫婦墓誌》,一盒二方。高道悅,孝文帝時期的名臣,追隨孝文帝改革,死時僅35歲。《魏書》有傳。

上世紀70、80年代,是山東地區墓誌頻繁出土的時期。

1970年,北魏吏部尚書、齊州刺史《傅豎眼墓誌》出土。傅墓位於淄博市淄川區二里鄉石門村東。原有高大封土,被村民夷為平地,並將墓室挖開,取出墓誌。傅豎眼是孝文帝的著名武將之一,跟隨王肅、邢巒、高肇常年戌邊在外,英勇善戰,屢建戰功。《魏書》《北史》有傳。

1971年,唐左威衛翊府中郎上柱國《項法墓誌》出土,同時出土的還有其弟《項承暉墓誌》。兄弟二人墓同在濟南東郊。因市中心醫院修防空幹道而暴露,隨即由文化部門進行了清理,現藏濟南市博物館。

1972年春,東魏興和三年(542年)《房悅墓誌》出土於高唐縣城關鎮。房墓早年被盜,頂部坍塌。經山東省博物館文物組勘察後清理,出土了墓誌和少量瓷器、陶器等隨葬品。同年,《曹大墓誌》在濟南千佛山東北麓出土。

1973年,山東地區集中出土了三批墓誌:一為臨淄崔氏家族墓誌,一為壽光賈氏家族墓誌,一為陵縣明氏家族墓誌。崔氏家族墓地位於淄博市臨淄區大武鎮窩托村南400米,即今辛店電廠涼水塔向東至樓房西,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300米。這裡北瀕烏河(溡水、耏水),南依黃山北麓,地勢開闊。由黃山向東至牛山、稷山,自古即被視為東齊名山。由群山而出的大小河流,蜿蜒曲折,北流歸海。春秋戰國以來,齊城的貴族多以此處為冥歸的風水天堂。墓葬是在電廠施工中被發現的。省文物部門隨即組織力量進行了搶救發掘,共清理墓葬14座,出土了崔鴻夫婦、崔鷫、崔混、崔德、崔博六人的墓誌。10年後,這裡又發掘了崔猷墓,得其墓誌一方。

壽光賈氏,亦名門望族。家族墓地在城關鎮李二村。1973年,出土了《賈思伯墓誌》及夫人《劉靜憐墓誌》。賈思伯,見載於《魏書》,與其弟賈思同俱知名於當時。卒後,二人皆歸葬於齊郡益都(今壽光境)。其墓久為當地人傳知,歷代編修的《壽光縣誌》,均對此二墓作過相應地記錄。

德州陵縣明氏,也為當地名門。家族墓地位於陵縣城東北於集鄉孟家廟村東北,明賚、明湛父子墓在此。1967年,明賚墓遭到破壞,1973年,山東省博物館派人前往調查清理,出土了《明賚墓誌》。後來又出土了賚之子《明湛墓誌》。

同年,新泰還有《崔元容墓誌》出土。崔元容乃羊祉之子羊深的夫人。羊深,《魏書》《北史》均有傳。崔元容,清河東武城人,祖烈、父士懋,皆名著當時。元容卒於東魏武定二年(544年)正月,其年11月與夫羊深合葬於舊塋。塋在今新泰市天寶鎮顏庄村東。

1974年出土墓誌中最著名的,要算晉《劉寶墓誌》了。劉寶墓位於鄒城郭里鄉獨山村西。墓室由前室、後室及左右耳室組成,磚砌,弧券頂,方磚鋪地,規模很大。隨葬品有金銀器、青瓷器、銅器、鐵器及陶質鎮墓獸,軺車、武士、男女侍俑和骨尺、圍棋,計170餘件。墓誌置於前室墓門內右側。劉寶曆官侍中,使持節安北大將軍,領護烏丸校尉,都督幽、并州諸軍事,封爵關內侯。是山東地區有墓誌出土的晉代官員中,地位最顯赫的一位。

同年秋,青州雲峽河鄉井亭庄出土了隋開皇六年(586年)《朱神達墓誌》。碑形,較為特殊。兗州城東南泗水河岸邊出土了《穎川陳夫人墓誌》和《東海嚴夫人墓誌》。陳、嚴二人為妯娌關係。同死於唐咸通十三年八月的那場「寒署作癘」。死時年僅30歲。

1976年,嘉祥縣滿硐公社楊樓大隊英山出土了北齊太常卿《徐之范墓誌》及其次子《徐敏行墓誌》。不久,嘉祥縣馬集鄉孟良山又出土了《徐謨墓誌》。徐謨是北齊尚書令、西陽王徐之才之子。徐之范是徐之才之弟。因此得知,此兩處塋地乃北齊隋唐間名門望族徐氏先人的去所。當地群眾說,英山附近多有古墓,解放前曾有四座被掘出。孟良山塋地規模也很大,動土即見墓葬跡象。三徐墓葬暴露後,文物工作人員進行了相應地清理。

1977年,濟南東郊第二磚瓦廠內(今改建為小鴨集團廠房)動土,挖出房彥詡父子墓。山東省博物館隨即派人前往調查。墓室已遭破壞,骨架堆放系二次遷葬,隨葬品大都遭到破壞,出土《房彥詡墓誌》《房夷吾墓誌》各一方。房彥詡為唐代名相房玄齡之父房彥謙的二哥,明辨有學識,位殿中侍御史,千乘、益都二縣令。房夷吾是他的兒子。房氏出自祁姓,舜封堯子丹朱於房,朱生陵,以國為氏,綿延至漢常山太守雅,徙清河繹幕(今山東平原縣西北)。十一世孫植,後漢司空。植八代孫湛,隨慕容德南遷至今濟南歷城,遂家焉。

同年,濟南還出土了北齊秘書監、宜陽王、司空趙彥深之母《傅華墓誌》。傅華墓在歷城區西郊鎮後周村附近。墓室高6米,青石板砌成。早年被盜,墓誌置於墓門內偏西處。今藏濟南市博物館。傅華27歲守寡,其子彥深年僅3歲,母子相依為命,歷盡艱辛。後彥深貴,為生母亡父奉孝,竭盡全力。立碑銘志,為一時楷模。

與70年代出土的一批北朝隋唐名門望族成員墓誌不同的是,80年代山東出土的墓誌主人,絕大多數都是「小人物」。人員族屬也比較分散,很少再有系列的家族成員墓誌出土。如:80年代初,《王憲夫婦墓誌》(唐乾寧二年,895年)出土於莘縣妹冢。臨朐主薄《唐聘夫婦墓誌》(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出土於冠縣縣城西關。《張元用夫婦墓誌》(唐乾符四年,877年)出土於冠縣店子村。長史《陳文岳墓誌》(隋大業二年,606年)出土於滕州官橋鎮魏樓村。淄州兵馬使《靳朝俊墓誌》(唐貞元十六年,800年)出土於東平縣宿城鄉馬庄村北。《令狐懷斌墓誌》(唐大中十二年,858年)出土於陽谷縣郭屯鄉黃庄村。《思穆墓誌》(隋開皇九年,589年)出土於青州市彌河鎮代家莊。《陳審墓誌》(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土於淄博。《道貴墓誌》(北齊武平二年,571年)出土於濟南馬家莊南。《朱林槜墓誌》(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出土於博興縣馬家村。饒安主薄《刁翔墓誌》(北齊天統元年,565年)出土於樂陵縣楊家鄉史家村。《周皆墓誌》(隋大業三年,607年)出土於章丘明水鎮聶家村南300米。《朱元夫婦墓誌》(唐開元二十年,732年)出土於莘縣西街。《李公殷墓誌》(唐廣明元年,880年)出土於陵縣。

80年代後期出土的墓誌有:北齊天保二年(551年)魏威烈將軍行台府長史《崔芬墓誌》,出土於臨朐縣冶源鎮海沸村。唐景龍三年(709年)祝阿縣丞《張弘夫婦墓誌》,出土於莘縣張寨鄉黃廟村。唐咸通三年(862年)《李讓夫婦墓誌》,出土於陽谷縣石佛鄉陳海村。唐天寶十四年(755年)《蘇崇俠妻墓誌》,出土於臨邑縣雙豐鄉司光現窯場。唐咸通九年(868年)《盧榮夫婦墓誌》,出土於冠縣煙庄鄉西宋村。唐元和九年(814年)滳河縣尉《王斌墓誌》,出土於寧津縣劉營伍鄉龍潭村。唐興化二年(899年)《劉會墓誌》,出土於冠縣城關鎮劉西村。唐大順二年(891年)《許和墓誌》,出土於冠縣翟庄。隋開皇十二年(592年)逸士《苟舜才墓誌》,出土於臨邑縣翟家鄉前後於村。隋開皇八年(588年)《陳遵墓誌》,出土於濟南東八里窪。北齊武平元年(570年)《陳三墓誌》,出土於濟南東八里窪。此期間,濟南出土的墓誌還有,北齊天統元年(565年)《房子明墓誌》,隋開皇六年(586年)《李惠墓誌》,唐天寶七年(748年)《王賓墓誌》,唐久視元年(700年)《劉公幹墓誌》,唐開元十二年(724年)《董神寶墓誌》等。

90年代,山東出土的墓誌不多,大約不超過10方。1991年,冠縣城東北70里甘官屯鄉王二庄,出土了唐大順二年(891年)《鄒明夫婦墓誌》。1993年,新泰市羊流鎮出土了隋開皇九年(589年)義州太守《羊烈夫婦墓誌》。羊烈見載於《北齊書》、《北史》,是泰山羊氏家族中的顯赫成員。1994年,平陰孝直鎮孝直村磚廠,出土了唐咸通三年(862年)右廂馬步都虞侯《李雲墓誌》。兩年後,其父《李敢言墓誌》也於此磚廠內出土。1995年,濟南經七路小緯六路銀行宿舍樓工地,出土了隋大業十年(614年)《秦愛墓誌》。秦愛乃唐朝開國名將秦瓊之父,墓誌彌足珍貴。隋開皇三年(583年)蕩寇將軍《羅暎墓誌》,出土於臨淄一帶。出土後即被盜賣於外地,有拓片見之於濟南文化市場。此外,青州《周少成墓誌》,也出土於90年代。

20世紀之初的10年,山東更少見出土墓誌。目前所知,僅有隋開皇十二年(592年)呂道貴、呂倉兄弟二人的墓誌,出土於濟南匯苑家園住宅小區工地。二呂為隋文帝楊堅之母呂苦桃之堂兄,其墓誌也是難得的資料。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蘭亭書會」,搜索「lantingshuhui1982」即可關注。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于右任的書法之路
啟功:盲目臨帖,日書萬字也沒用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