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庭堅傳世草書墨跡考辨——兼論草書分期及風格特徵

黃庭堅傳世草書墨跡考辨——兼論草書分期及風格特徵

黃庭堅傳世草書墨跡考辨

兼論草書分期及風格特徵

文/田旭中

黃庭堅傳世草書墨跡考辨——兼論草書分期及風格特徵

黃庭堅作為北宋"四大家",其在草書領域上的成就明顯蓋過其他蔡、蘇、米。這一點毋庸置疑。《宋史本傳》明確指出"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1] 而黃庭堅對自已的草書成就也相當自負,自稱唐以後得草法者唯張旭、懷素和他本人。[2]歷史表明,山谷是草書史上少有的幾個創新意識強烈且風格十分獨特的書法大家之一,其草法空前絕後。學習研究黃山谷的草書,最可靠的是依據其墨跡。然而,由於各種原因,黃庭堅流傳至今的草書墨跡相當有限。迄今比較可信的草書墨跡主要有七件。據黃庭堅研究著名學者水賚佑先生《作品考釋》[3],這7件傳世作品依創作時間先後分別為:

一、《花氣詩帖》、該帖書於元祐二年(l087)。紙本。草書凡5行、28字、30、7cmx43、2cm、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二、《老杜浣花溪圖引草書卷》約書於元祐三年(1088)。紙本。草書。38行,210字,35、5cmx39、1cm。故宮博物院藏。

三、《廉頗藺相如傳草書卷》約書於紹聖二年(1095)。紙本,大草書,凡205行,1170字。32、5cmx1822cm。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四、《杜甫賀蘭鈷詩帖》約書於紹聖二年(1095)。紙本,草書。凡9行,44字。34、7cmx69、6cm。故宮博物院藏,。

五、《諸上座草書卷》約書於元符三年(1100),紙本,草書,語錄一則,凡92行,747字。33cmx729、5cm。故宮博物院藏。

六、《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約書於祟寧三年(1104)。紙本。草書,存52行、346字。37cmx39、5cm。日本京都藤井齊成會有鄰館藏。

七、《劉禹錫竹枝詞草書卷》約書於晚年。絹本。草書。詩9首,凡40行,283字(其中破損殘缺難辨者37字)。30cmx182cm。寧波天一閣博物館藏。

以上7件墨跡皆無紀年,其中2件有行書跋尾。國內學者大都依據書風演變和行書跋文風格推測其創作年代。水賚佑先生將《花氣詩帖》載明為元祐二年(1087)書寫外,其餘6件創作時間均冠以"約"。這7件作品的時間跨度為18年,也就是黃庭堅從43歲至61歲之間的全部草書。

目前為止,國內各種專業書籍及介紹文章基本上都依據水賚佑先生的觀點加以表述。如《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等。

下面,筆者綜合掌握的各種材料對這七件作品的創作年代逐一進行考辨、同時對黃庭堅草書分期及風格特徵作一論述。

黃庭堅傳世草書墨跡考辨——兼論草書分期及風格特徵

1、《花氣詩帖》是迄今所見黃庭堅最草書墨跡。這年他43歲。事實上在這之前,他學習草書至少已快20個年頭。山谷何時正式學習草書,水賚佑文章交待不詳,只是雲其17歲左右學書。其時山谷隨舅父李公擇遊學淮南,開始正式學書。據陳志平先生考證,山谷約在治平五年(1068)始學草書,其時24歲。[4]當時,他的草書取法主要是右軍、張旭。"少時草聖學鐘王,意氣欲齊韋與張。"[5]而草書的實際指導老師為周越。因為周越在當時頗有名氣,學者翕然宗尚。包括當時的蔡襄、米芾都向其求教。不過,山谷後來對周越草書很不滿意了。他在56歲時說,"予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6]

元祐初,山穀草書從體勢上看,還偏於小草一路。他雖在元祐二年二月接觸到懷素小草《千字文》,對懷素草書有所認識,但並不深刻。也就是說草法基本類似周越。而《花氣詩帖》正體現了周越草書"筆勁"和"沉著"的特點。山谷在這幅作品中專註於每個單字的法度完備,以及用筆的乾淨利索,而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顯然缺乏後來成熟期所具有的空間布白意識和揖讓有致的禪意。整幅作品雖然點畫精到,而整體顯得平淡無奇。

山谷早期草書與晚期草書之最大區別,在於字中有無筆趣。這個筆趣不關乎法度而關乎學養與審美情趣。山谷在書論中非常強調這一點。如他後來在自評元祐間字時說:"蓋用筆不知禽縱,故字中無筆耳。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豈易言哉!"[7]

其實,對於山谷元祐初的草書,當時名家如王鞏(定國)、蘇軾、錢穆父(勰)總體評價並不高,認為其病在"俗"。元祐三年,當他在蜀中石揚休家中見到懷素《自敘》真跡後,眼界大開。[8]黃庭堅開始對此期書法的"俗"病進行了認真反省,並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錢穆父、蘇子瞻皆病予草書多俗筆,蓋予少時學周膳部書,初不自寤,以故久不作草。數年來,猶覺湔祓塵埃氣未盡,故不欲為人書。[9]

由於山谷對自己草書"俗"病有了切膚之痛,故一方面不再輕易為人作草書,另一方面轉而刻苦學習張旭、懷素。所以山谷在以後七八年間基本不為人寫草書。這是山谷早期草書作品稀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黃庭堅對自己元祐期間草書總體評價是"差可觀,然用筆亦不知起倒","用筆不知禽縱,故字中無筆耳"。[10]可見山谷在這一階段的草書基本是為法所縛,遠未進入化境。

黃庭堅傳世草書墨跡考辨——兼論草書分期及風格特徵

2、《老杜浣花溪圖引草書卷》水賚佑先生根據此帖山谷自書歌詞,將此殘卷確定為山谷元祐三年(1088)所書,其時山谷在祕書省兼史局,年44歲。

在現存所有山穀草書墨跡中,這件作品明顯具有一種探索性痕迹。它既沒有《花氣詩帖》的用筆精審,也缺乏《諸上座帖》的老到曲折,而在很多地方類似《寄賀蘭鈷詩》,如字與字的連帶牽映。此殘帖中多次出現兩字連或三字連。此外,用筆明顯放緩,注意線條節奏變化,其收放的對比度已經明現拉開,但整體線條松沓,筆力不夠,沉著有餘,痛快不足。章法上雖巳出現一些錯落,具有《諸上座》的某些特徵。但從通篇看把握不到位。

此卷巳明顯看出山谷在努力探索和用心解決字中有筆的問題。而在他看來,這是擺脫草書俗氣的關鍵之所在。徐邦達先生認為"此卷書法老頹,恐非那時所寫。""是山谷晚年所書,多骨而少肉。"[11]應該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無論是從用筆特點和整個草法精神都不象山谷最成熟期作品。最大可能性是在元符三年前後(1098),也即他在54歲前後所寫。此外,至於線條松沓乏力,極可能是山谷採用極柔雞毫書寫所致。山谷在題跋中曾多次提到用廉價雞毫書寫作品。[12]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一時期,山谷在已經在思想上認識到學周越沒有出路,欲辟新徑一時又找不到更好方法。因為那時他還沒有看到懷素真跡。(山谷是元符三年見到懷素《自敘》真跡的)。由於其眼界沒有真正拓出來,他只能憑藉對張旭草書的認識和他的理解進行創作。

因此,這件草書殘卷的書寫時間應當在《杜甫寄賀蘭山鋯詩》之後,《諸上座帖》之前,為山谷中期草書向晚期草書轉換的過渡性作品。

黃庭堅傳世草書墨跡考辨——兼論草書分期及風格特徵

3、《廉頗藺相如列傳》這不僅是黃庭堅一生中創作的最長的草書作品,也是宋人手卷中最長巨制。從草書創作風格和用筆特點看,應當放在《花氣詩帖》之後,而並非是水賚佑所說的《老杜浣花溪圖引草書卷》之後。(與《廉》風格相類的還有《杜甫賀蘭鑽詩卷》)。水賚佑認為《廉》為山谷初次貶官時因心情頗不平靜故有此作。並據此推斷稱約作於紹聖二年(1005)。假如這一推斷是恰當的,這一年山谷年51歲。距書《花氣詩帖》時隔7年。

然而,由於這兩件墨跡均無年款,那麼,水賚佑所斷書於1005年這個時間也就比較可疑。

今觀《廉頗藺相如傳》,整卷作品點畫乾淨,線條硬朗,直線條過多,某些字用筆飄浮,結體鬆散,而《寄賀蘭鈷詩》則相對成熟多了,用筆以直為曲,結字更加自由靈活,章法平中見奇。這兩件作品顯然不會是同一年所書。《廉頗相如列傳》應當還在《寄賀蘭鈷詩》之前若干年。。

事實上,對於《廉頗藺相如列傳》早己有學者提出質疑,認為非山谷所書。曹大民先生曾經從六個方面(文字錯謬,草法失誤,筆勢乖謬,用筆線質特點迴異黃書,用筆輕佻浮滑、結體低俗醜陋、印章疑偽、鈐印位置和排列詭異反常)舉例論證,提出質疑。[13]然而《黃庭堅書法全集》主編黃君則堅稱,《廉頗藺相如列》為黃山谷本人所書。

曹寶麟先生在撰《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時,亦認為《廉頗藺相如列傳》為山谷所書,只是認為該卷"圓轉太多,與懷素的面目過分接近",並認為"並不是黃氏最成功的作品"。曹寶麟還將是卷列為黃庭堅草書創作最晚一件。[14]

筆者最近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親睹了這件黃庭堅草書巨制,發現這個長卷儘管總體藝術水準不低,從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上看,的確存在不少疑點。例如最主要的是"走之"寫法,《廉頗藺相如列傳》出現有14處,除了57頁的"遇"字走之筆意最接近黃書外,其餘各處都不太相似。特別是當幾個走之連續出現時,都大同小異,極少變化。而他在《杜甫賀蘭鈷詩帖》中,涉及到走之寫法的4個字,"隨"、"邊"、"蓬"、"迴"都極盡變化之能事,而且非常生動自然,沒有《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生硬呆板之象。至於該卷中出現的一些字,線條飄浮輕佻,也是經不起認真推敲的。

特別蹊巧的是,這個大作品居然在山谷所有題跋中見不到一點信息。即使同時代其他書家題跋中也沒有任何影子。按理說,山谷在創作完成這件大作品時必然會留蛛絲馬跡。所有這些都存在疑點。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山穀草書從俗向雅轉型之間的過渡性作品,存在一些瑕疵也屬正常。水賚佑先生也明確說是早期草書的佐證。但筆者認為,這件作品寫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是不是山谷所書則是另一回事。因為這件大作品對山谷太重要了,如果抽掉,將會使山穀草書成就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對其真偽認定必須持十分鄭重態度。筆者主張在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其偽作時,姑且存疑。書史上這類事例並不鮮見。如王義之《大道帖》、王獻之《中秋帖》,儘管有人提出為米芾所臨寫,但是並不妨礙我們對它的藝術認定。[15]

不管怎麼說,《廉頗藺相如列傳》決非山谷晚年成熟期作品,也不能算作早期草書,如果它確為山谷所書,其最晚應當在紹元年至紹聖二年之間。也就是山谷51歲上下,屬於山谷中期草書的代表,因此卷已多次出現兩字或三字連屬,而此前草書則多為獨草。筆法勁利,線條多直,,沒有晚期草書線條的曲折多變,章法方面也還沒有晚期草書的大開大合,搖曳多姿。[16]

黃庭堅傳世草書墨跡考辨——兼論草書分期及風格特徵

4、《杜甫寄賀蘭鈷詩》水賚佑先生認為此帖與《廉頗藺相如列傳》系同年所書,這不大能夠站住腳。因為無論從筆意還是章法特點看,此帖不可能在紹聖二年,只可能在這後面若干年。筆者認為最有可能是元符元年(1098)年之後,因為這是山谷遷戎州時過涪陵,見到"長年盪槳,群丁拔棹"而大悟筆法,故該書用筆隨意曲折,有意到筆不到之妙。[17]試看該帖"震蕩中"及"萬里日"等字群,其用筆上的澀勢和沉鬱之力明顯可見,而在直線條過多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幾乎是看不到的。此作實際上己標誌著山穀草書由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各種信息表明,山谷在54歲前後真正悟出了草書之道。誠如他在《書自作草後》所說:"紹聖甲戌在黃龍山中忽得草書三昧。覺前所作太露芒角。"[18]應該說,《杜甫寄賀蘭山鈷詩》的創作,標誌著山穀草書已經隱其芒角,潛氣內藏,吐納心胸,自此進入一個新境界。

黃庭堅傳世草書墨跡考辨——兼論草書分期及風格特徵

5、《諸上座位帖》這是山穀草書成熟期代表作,在山穀草書藝術上佔據最重要的地位。水賚佑先生將此帖斷為山谷於元符三年(1100)所書。是年山谷56歲。

在這件作品中,山谷表現了他卓越的藝術思想,不僅破天荒地首次以楷法作草書,而且創造了一種罕見的空間布局法,通過點、線、面的結合,從"行布"中求"韻",從聚散開合中求"趣",其出發點與歸宿都是為了抖擻俗氣。他在草書中將引帶變實,並創造性的拓展了草書點的意義,不僅以點代線,以點生勢,而且以點增趣。如帖中"行者"二字,共有7點,如把"者"第二橫也視為斜長點外,這兩個字就僅有一個長撇畫。此中草法古來無有。在章法上此帖也極有創新,大開大合,縱橫顛倒,搖曳多姿。姜夔在《續書譜、草書》中一方面批評山谷壞了古法,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草法自山谷又是一變"。

而事實上,此帖恰恰是山谷在悟得草書三昧後,自覺拋棄重規疊矩,追求"心不知手,手不知心"[19]的一次重大實踐成果。在審美上,山谷這種寫法與他作詩的以俗為雅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山谷對自己追求的草書堍界是滿意的。自稱,"龍蛇入筆","學書四十年,今夕所謂鰲山悟道書也。"[20]

黃庭堅傳世草書墨跡考辨——兼論草書分期及風格特徵

6、《李白憶舊遊詩》崇寧元年(1102)以後,山谷已進入暮年。他在飽經人生憂患、閱盡人世滄桑之後,心境更加沖淡。後以這一時期的草書可謂達到"散僧入聖"的藝術至境。《李白憶舊遊》便是此期經典之作。這件作品不僅發展了《諸上座帖》的風格,而且在某些方面又有了新的深化。其突出之點是"繩纏帶繞,亂石鋪街",在沉著與痛快的結合上較諸他帖更勝一籌。

水賚佑先生將此帖斷為祟寧三年(1104),山谷年屆60歲。

7《劉禹錫竹枝詞》(圖略)這件作品從整體風格上與《李白憶舊遊詩》相類。水賚佑先生據此將其列為晚期作品,而王玉池先生認為此帖有柔婉特點,故將其作為早期作品。筆者認為,此帖兼具《諸上座帖》的謹嚴和《李白憶舊遊》的柔婉,恍惚出神,超然高舉,達到了"不煩繩削而自合"的境界,正好是山谷在人生與藝術兩個層面上由絢爛歸於平淡的最生動寫照,也是閱盡人世滄桑後的心境超脫。山谷借禪宗的"木人之喻"概括了草入進入至境後的體驗:

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間幣緣,如蚊蚋聚散,未嘗一事橫於胸中,故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則已。亦不計較工拙與人之品藻譏彈,如木人舞中節拍,人嘆其工,舞罷,則又蕭然矣。[22]

山穀草書多寫於紙上,唯這件寫於綾絹。至於這件作品究竟創作於何時?因無年款,我們只能作推斷。這件作品距《李白憶舊遊》在時間上應該比較接近。如《李白憶舊遊》為60歲所寫,這件作品大致應在61歲,也就是山谷老人辭世前最後一件草書精品。另外,此件作品後所附行書風格與山谷60歲時所書《范滂傳》相類,故亦可以佐證其創作時間在60歲上下。

現在,我們可以根據以上考辨,對黃庭堅傳世墨跡的先後順序作以下認定:

1、《花氣詩帖》書於元祐二年(1087),山谷時年43歲。

2、《廉頗藺相如列傳》,約書於紹聖二年(1095),山谷時年51歲。

3、《杜甫寄賀蘭山鈷詩帖》,約書於紹聖四年(1097),山谷時年53歲。

4、《老杜浣花溪圖引草書卷》,約書於元符元年(1098),山谷時年54歲。

5、《諸上座帖》,約書於元符三年(1100),山谷時年56歲。

6、《李白憶舊遊詩》,約書於祟寧二年(1103),山谷多年60歲。

7、《劉禹錫竹枝詞》,約書於崇寧四年(1104),山谷時61歲。

這樣,我們就能夠較清晰地尋覓到黃庭堅草書創作的軌跡。其總的演進方向是從草書不自覺階段向自覺階段,進而再向自由階段發展。具體講,是由字字獨立的精到小草向氣象崢嶸的連筆大草發展,由用筆堅實幹凈向用筆講究變化和趣味發展,由注重單字結構的美觀向注重字群結構的整體美觀發展,由關注線條的時間關係向關注點畫的空間構成關係發展,由刻意安排向合於自然發展,由造險求變向沖淡自由發展,由追摹古人向獨抒心性發展。

如果我們對山穀草書進行分期,可以大略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早期是青年至元祐未,即23歲學草書至49歲。這一時期特點是在周越指導下學草書,專註於規矩,其創作處於一種非自覺階段,線條單調,結字規範,章法平淡,個性語言不突出,個性化風格不明顯。

中期是元祐未到元符二年,即50歲至55歲,這一時期的特點是通過自我反省升華對草書的認識,進入草書創作的自覺階段。具體表現在創作中注入了個人的情感變化,其草書中已有較明顯的筆趣,草書線條開始具有一種"透脫""活脫"的特色。

第三個時期是元符三年至祟寧四年,即56歲至61歲。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形成鮮明的草書個性化語言特徵,進入草書創作的自由階段。具體表現是在用筆的曲直、順逆、虛實、連斷、行留,結字的大小、妍拙、平險、收放,章法的聚散、穿插、顛倒、開闔等方面表現出驚人的操控能力,沉著與痛快兼得,創作進入一種自然隨意的化境。山谷自謂"年衰病侵百事不進,唯覺書字倍勝。"[22]

黃庭堅存世的7件草書墨跡正好囊括了他的三個時期。其中每個時期典型的草書風格特徵都清楚地表現在他的作品中。如早期有《花氣詩帖》,中期有《廉頗藺相如列傳》,晚期則有《諸上座帖》。

黃庭堅的意義在於,他是繼"二王",張旭、懷素之後,吸收禪宗佛性論的思想,對草書的空間構成關係作出了全新的詮釋。而這種詮釋幾乎是顛覆性的。[22]如果說"二王"創立了草書規範,張旭、懷素創造了草書運動變化法則,而黃庭堅,則創新了草書空間構成秩序。

水賚佑不愧為當代黃庭堅研究專家,其在《中國書法全集/黃庭堅》所撰《作品考釋》,對黃庭堅存世的7件草書墨跡的時間先後順序基本是成立的。只是在對《老浣花溪圖引草書卷》和《寄賀蘭鈷詩》的創作時間上推測得不夠準確。另外,他將《廉頗藺相如列傳》斷為"大草",而其他均為"草書"也不夠恰當。嚴格地說現存草書中,除《花氣詩帖》小草外,其餘6帖均為大草。大草的最基本特徵是變字字獨立的草體為用筆連屬的草體。

最後說明一點,關於《廉頗藺相如列傳》,無論是否為黃山谷所書,這件作品作為一件完整的草書,在藝術上還是相當成功的。第一,它在筆法、字法、章法上都有黃山谷早期草書的諸多特徵,同時也有中期草書的筆意連貫、注重筆趣的特徵。第二,這件作品歷史上諸多書法典籍,如《式古堂書畫匯考》《平生壯觀》《墨緣匯觀》等都先後載錄,建國後幾乎所有的書法史著作都收錄於黃庭堅名下,特別是國內權威的《中國書法全集》和《中國歷代墨跡大觀》《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俱作為黃庭堅草書代表作,因此要推翻既有定論須相當謹慎。第三,目前國內有學者提出質疑這很正常,真正辨明真偽自有其重大學術意義,這件工作還可以深入。

注釋

[1] 《宋史下,文苑六,黃庭堅本傳》見《二十五史》第八卷148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

[2] 《豫章先生遺文》卷十一載,山谷嘗雲: 學草當得古法,"數百年來,惟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餘三人悟得此法。"轉引自水賚佑《黃庭堅書論選注》。見《中國書法全集》黃庭堅卷451頁。

[3] 見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黃庭堅卷》424頁所附水賚佑《作品考釋》。榮寶齋出版社2001年6月1版(以下同)。

[4] 水賚佑先生認為黃庭堅學書始於17歲。學書和學草書非同一事, 陳志平則考證為始於23歲左右。見陳志平《黃庭堅書學研究》第215頁。中華書局,2006年北京第一版。

[5] 黃庭堅《觀王熙叔唐本草書歌》。見吳光田《黃庭堅書論全輯注》第50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1版。

[6) 《山谷題跋》卷七《書草老杜詩後與黃文武老》,引自《中國書畫全書》第1卷698頁。

[7][9]《山谷題跋》卷五《自評元祐間字》。引自《中國書畫全書》第1卷689頁。

[8] 黃庭堅最早接觸懷素《自敘》真跡的時間應在元符三年(1100)。山谷蜀中行止,惟一一次到眉州時間是在其時,山谷自戎舟行省其如於青神,青神屬眉州。見陳志平《黃庭堅書學研究》第219頁。同上。

[10] 黃庭堅《自評元祐間字》,見吳光田《黃庭堅書論輯注》第16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11] 轉引自水賚佑《作品考釋》,見《中國書法全集》黃庭堅集,424頁。

[12] 黃庭堅《跋與張載熙書卷尾》雲:"一日飲屠蘇,頗有書興,案上有墨瀋而佳筆莫在,因此以三錢雞毛筆書此卷。"見《山谷題跋》卷五。

[13] 見2013年8月2日《東方早報》曹大民文。

[14] 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第三節《黃庭堅的書法創造》。江蘇教育出版社12009年4月1版。

[15] 雷德侯《米芾與中國書法的古典傳統》第183頁。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年8月1版。

[16] 山谷早期草書與中期草書最明顯區別是變字字獨立的今草為字形連屬的大草。中期與晚期的最大區別是用筆速度放緩,化直為曲,筆致多變,章法由中規中矩變為大開大合。

[17] 《山谷題跋》卷九《跋唐道人編余草稿》。《中國書畫全書》第一卷710頁。

[18] 《山谷題跋》卷五《書自作草後》,《中國書畫全書第一卷689頁。

[19] 黃庭堅《論黔州時字》,引自吳光田《黃庭堅書論全輯注》第14頁。

[20] [22] 《山谷題跋》卷七《李致堯乞書書卷後》。《中國書畫全書》第一卷699頁。

[21] 《山谷題跋》卷八。《中國書畫全書》第一卷711頁。

[23] 參見拙作《中國草書藝術史》第五章第五節《黃庭堅的意義》。四川美術出版社2011年11月一版

2016.8.於成都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新銳|饒一凡篆刻新作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