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城樓上的哨兵,看到敵人後是如何示警的?不說你可能想不到

古代城樓上的哨兵,看到敵人後是如何示警的?不說你可能想不到

【本賬號文章內容全部為作者原創,禁止抄襲轉載!歡迎訂閱多多評論留言!】

古代城池遇敵,可不是哨兵通過肉眼發現敵人後點烽火這麼簡單,而是非常有層次感和立體感。使用的工具涉及到:烽、表、燧、火苣、鼓。

烽:一種槓桿,一頭懸掛桔槔,作用是標識敵人數量;表:一種長木杆,一頭掛有旌旗,作用是標識距離,有時候也當做小型的烽來使用;燧:柴草垛,作用是點燃後示警,晝夜通用;火苣:也就是火把,一般長5尺,是晚上示警用具;鼓:及時傳遞敵人進軍信息,晝夜通用。

敲鐘,大城的話聽到別的鐘響也要一起鳴,直到整個城池都開始響,然後哨兵放火箭,不過一般不管白天夜晚都是互射火箭,縱火+照明,所以很多著名突襲都是大雨之時成功的。

此外,為了讓城內的守軍及時接收到敵情信息,無論晝夜,哨兵還需要敲鼓,比如敵人逼近了城牆女垣,敲7通鼓,如果城池大半都快要失守,那麼擊鼓聲不停,這樣可以讓城內人員及時了解敵人進犯情況。

PS:本文到此結束,歡迎訂閱多多評論留言!往期內容更精彩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搞笑記 的精彩文章:

民國不過短短30年,為什麼誕生了那麼多大師?原來真相是這樣

TAG:天涯搞笑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