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吃水果不是越多越好,這幾點需注意
水果吃的越多越好?錯!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沒有什麼水果是寶寶絕對不能吃的。
水果的添加和其他輔食的添加原則一致:在不影響寶寶飯量(奶量)的前提下,且寶寶吃了以後沒有明顯的過敏反應,每個寶寶根據自身的情況適量添加即就可以了。
但是要注意水果不是吃的越多越好,凡事都講究營養均衡,適量吃,不貪吃。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1-3歲的寶寶每日攝入150-200g左右的水果即可。
通常一根香蕉是150g左右,而一個蘋果的重量在250g左右,媽媽們可以對比參考下。
關於水果是切成大塊吃還是切成小塊吃,完全取決於寶寶的年齡。
6-9月齡,食物逐漸由泥狀過渡到帶顆粒。
10-12月齡,輔食應該比前期加厚、加粗,帶有一定的小顆粒,並可逐漸嘗試塊狀的食物。比如香蕉片、蘋果片。
>10月齡,基本可以接受質地稍軟的小塊水果。
大一點的寶寶能夠拿穩住整個水果的時候可以抱著整個水果吃,既鍛煉了抓握、咀嚼的能力,又可以防止水果氧化。
但是媽媽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旦寶寶出現皮膚紅疹、口周紅腫、腹瀉等過敏情況,需要立即停止食用該水果。
2、不要在寶寶吃東西時逗他,防止嗆噎。
3、吃水果最好在兩餐之間或午睡醒來,一般在飯後2小時左右。
榨汁、打漿,營養易流失
水果榨汁實際包含兩種辦法:一種是不保存水果殘渣的榨汁,另一種是保存水果殘渣的打汁(或者叫打漿)。
榨汁會破壞水果里的營養成分,僅有一些易溶於水的維生素殘留在果汁里,而不溶於水的膳食纖維,鈣、鐵礦物質,以及細胞壁上的多酚類物質,都隨果渣被丟掉了。
而且,榨一杯果汁,一般需求用到2~3個的水果。孩子喝掉一杯果汁,他實際上攝取了2~3個水果中的果糖。而體內果糖太多時,會導致孩子身體缺乏銅元素,影響骨骼的發育造成身材矮小。也就是,俗話說的「糖吃多了長不高」。
打漿同樣也會破壞水果里的營養物質。當刀刃高速旋轉,植物細胞被破壞的同時,與被渦流捲入的氧氣快速高效地接觸,會發生極為嚴重的「酶促氧化」。簡單地說,在這過程中,80%以上的維生素C會即時損失,多酚類物質也會迅速氧化變色(導致蘋果果肉變色的主要原因)。
所以,讓孩子直接啃水果是最能保留全部營養物質的辦法。
孩子小的時候,推薦用勺子「刮」;孩子大點可以切成合適的小塊(一定要注意大小合適,防止發生水果噎食!),或者讓他直接啃,這樣還能鍛煉他的牙齒咀嚼能力和胃部消化能力,一舉多得!
水果加熱營養會流失
有些寶寶在冬季吃水果,會出現腸胃不適的現象。不加熱寶寶吃了難受,加熱又擔心營養流失。其實,僅是稍微給水果加熱,水果中的維C和維B1流失程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只要寶寶不太在意加熱水果後的口感,冬季是可以將水果浸泡在熱水中片刻再給寶寶食用的。但是加熱程度太高,那水果營養成分也將流失得越多。


TAG:來唄媽媽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