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名三級軍士長是怎樣煉成「鐵甲神醫」的?

這名三級軍士長是怎樣煉成「鐵甲神醫」的?

來源: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鄧曦光

軍旅人生:陸軍某合成旅三級軍士長陳海軍煉成「鐵甲神醫」

聽眾朋友,我是記者鄧曦光,今天我和記者王立軍,帶您走近一位三級軍士長,一起分享他煉成「鐵甲神醫」的難忘經歷。

他就是陸軍某合成旅修理保障連分隊長陳海軍。

陳海軍長方臉、小平頭,今年36歲,在他心裡,只有把專業學透練精,才能不負軍人的職責使命。入伍18年來,他先後出色完成數十項重大演習演訓保障任務,並在各類比武中摘金奪銀,收穫了軍隊科技進步獎、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優秀「四會」教練員,以及二等功、三等功等20多項榮譽。

陳海軍說,經過六七年的學習實踐,才算是把坦克修理專業學透了,他也開始在重大演習保障任務中嶄露頭角。

「2007年的時候,那一年演習車輛去的比較多,故障也比較多。在那次我們紅藍對抗的時候,有一個車起動不了,天已經亮了,規定的時間也已經到了,我們需要進攻。去了以後一問駕駛員,具體是什麼情況?我們再去判斷一下,檢查一下能找著故障點,三五分鐘就給解決了。」

記者:您發現是什麼問題?

陳海軍:手搖柴油泵有一個髒東西給堵住了,油供不上來,排氣也排不出來,拿下來以後再進行一步排氣,當時解決了,車發動以後就追上了。

記者:隨著您的實踐經驗越來越多,自己鑽研的理論也越來越深,對於專業修理,保障坦克這一方面,自己的技術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陳海軍:從2007年在整個原瀋陽軍區比武,後來原40集團軍又舉行了五次比武。通過這幾次的比武,自己的功底又加深了很多。

記者:參加了這麼多的比武,哪一次讓您印象最深?

陳海軍:2013年的時候,因為我們是客場,裝甲旅是主場,我們當時舉行了兩個比武,一個是專業方面的比武,另外還有一個創破紀錄比武。因為當時我們在專業比武的時候,考理論、考實際操作,包括我們訓練比賽的那些工具、件,由承辦方去準備,慢慢去觀察、去看,通過加班去練,那次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也是通過認真下功夫。

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每一步、哪個手拿什麼工具、拆什麼部件,我都是在筆記本上記下來,一點一點找差距。在理論這方面不用說了,我們要求的時間是10分鐘200道題,必須能達到一目了然。

記者:在正式比的時候,你比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在什麼環節?

陳海軍:他們給個題目,(坦克)啟動困難,判斷故障點出在哪兒。排除故障就是靠對每個部件掌握的熟練程度,通過這一個一個的現象,就能找到這個故障點。

記者:當時怎麼發現問題的?

陳海軍:聽它的聲音,包括看它的排煙,就能判斷出來提前角,一看它的角度,我們部件上有刻線,包括聽它的聲音明顯不一樣,再一檢查就能判斷出來故障點的位置。

記者:在故障判斷這一方面?你比別人快多少?

陳海軍:當時我們設置的是50分鐘,用了20多分鐘,比別人能快接近20分鐘。

記者:您認為,您能取得好成績的秘訣是什麼?

陳海軍:就是靠堅持,靠毅力。通過一點一點堅持學習,不斷地再擴展,用心去感受我們自己不足的地方,還有需要學習的地方,一點一點去總結,自己掌握它的竅門,掌握它的方法,都是熟能生巧,靠的就是堅持和毅力。

其實,陳海軍能從普通一兵成為長兵專家、「鐵甲神醫」,還因為他身上有一種更寶貴的品質,就是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記者:在這麼多年的實際保障過程當中,有很多革新的器材幫助您快速解決實際故障,哪一項讓您覺得最實用、效果最好,讓您最滿意?

陳海軍:我感覺,噴油器檢測儀。修坦克發動機上的噴油器,都必須每一個都拆下來的話,得利用一天的時間都不一定完成。我想了想,能不能有一個快速的方法檢測出來哪一個是完好的,哪一個是有故障的,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摸索,我們做出來檢測儀,不用拆,連上我們的管路,用壓力表就能測出來每一個噴油器壓力夠不夠,這樣的話就節省了很多時間,檢查一個三五分鐘。

記者:這個準確率怎麼樣呢?

陳海軍:也在90%以上,沒有問題,只要是檢測過的,都能判斷出來它是好是壞。

記者:這些年你有多少項類似這樣的革新?

陳海軍:被原總裝部評的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有兩項,其他的就是我們平時在訓練過程中,有40、50項自己的小革新,小工具,都是比較實用的。

去年,陳海軍所在的步兵旅調整組建新的合成旅,他也告別了保障了十幾年的坦克,但他並沒有因此懈怠,反而是卯足勁頭學習新專業,保障新裝備。

陳海軍:我們必須跟著時代發展去改變自己。所以,現在更高端的裝備配發下來以後,包括現在改完這個專業,就得比以前付出的努力還要大,才能學會學懂。

記者:現在不再保障坦克了,主要保障雷達和無人機,面對新的專業,怎麼學、怎麼練?

陳海軍:努力必須得超過以前的勁頭,專業書有的時候看不懂的地方,向院校裡邊那些教授,給他們打電話溝通,休假的時候去他們那兒坐一坐再看看。

記者:您覺得自己現在對於新裝備的維修保障,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水平狀態?

陳海軍:從去年成立以來,到目前來說,有12、13個人,簡單的故障都能排除得了。因為環境畢竟有限,就靠理論先行,理論必須紮實了,結合實裝,能更快地去適應這個東西。

記者:儘管現在擺在面前的困難還很多,但是相信你們也有信心,在未來的實裝保障中,能夠像過去一樣保障坦克那樣得心應手。

陳海軍:這是我們的一個目標。

記者:回顧這18年的當兵經歷,有什麼樣特殊的感悟和理解?

陳海軍:穿著這身軍裝,必須得有一技之長,如果說不把自己的專業學好的話,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失去我們穿軍裝的作用了,我們靠的就是我們的專業精,能達到保障能力。所以,要求我自己和要求分隊裡邊其他的戰友一樣,必須把我們本專業的東西學精,達到最高的水平。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