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像王繼才那樣淡泊名利:只留清氣滿乾坤

像王繼才那樣淡泊名利:只留清氣滿乾坤

來源:解放軍報社·解放軍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陳銳

看淡名利的人,心中有「大我」,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總會不計個人得失,自覺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面

淡泊名利,做默默無聞的實幹者,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品德操守。王繼才紮根海島,一輩子一塵不染,身上集中體現了共產黨人淡泊名利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境界。學習王繼才先進事迹,也要學習他甘於平凡,為國奉獻,不圖名不圖利的崇高品格。

人的一生要過許多關口,其中,名利關是最難過的關口之一,名利問題最能考驗人。在名利面前,是追名逐利,還是淡泊名利?對待名利的不同態度,影響人生本色、格局意志、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一些品格高尚的人經得起名利誘惑,樹起了光輝的人格形象,「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王繼才就是這樣的人,他始終平靜看待名利。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後,王繼才將證書、獎盃鎖進了柜子。他說,鎖住這些榮譽就是鎖住名利、慾望和浮躁,也把自己的心鎖在了開山島。開山島上條件艱苦,當年26歲的王繼才受領任務後,毅然留了下來,這一守就是整整32年,他用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共產黨人淡泊名利的榜樣。

「完美的行為產生於完全的無功利之心」。看淡名利的人,心中有「大我」,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總會不計個人得失,自覺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面。「獻身國防科技事業傑出科學家」林俊德一輩子「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默默為國奉獻。儘管崗位不同,但和林俊德一樣,王繼才也有著一顆淡泊名利之心。在競爭激烈、誘惑紛呈的社會裡,出現了經商熱、打工潮,人們辦工廠、跑運輸……那些年,與開山島一水之隔的岸上,人們風風火火去掙錢,而「缺錢」的王繼才卻沒有動這些心思。一生清貧如磐石,是王繼才忠誠堅守的信念,也是他淡泊名利的寫照。王繼才一家人雖過得清貧,但面對種種誘惑,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

「不為物誘,則如明鏡止水,可以鑒照萬物」。曾有人想以在開山島搞投資開發為名,暗中搞偷渡,有個「蛇頭」私下找到王繼才,掏出10萬元現金,求行個方便,卻被王繼才嚴詞拒絕。多年來,王繼才先後報告過9次涉及走私、偷渡等違法事件線索,他說:「不幹凈的錢堅決不要!」其實王繼才當時特別缺錢,他的兒子回憶說,小時候最深的記憶就是「總覺得肚子餓」「為了交5000元擇校費,父親竟然借了高利貸,為了儘快還債,冬天在冰冷的海水裡撈海鮮,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在對待名利問題上,王繼才的事迹給每名共產黨員都出了一道思考題,我們都應自問:「面對名利,該如何取捨?」

習主席深刻指出:「作為黨的領導幹部,一定要以淡泊之心對待個人名利和權位,以敬畏之心對待肩負的職責和人民的事業,任何情況下都要穩住心神、管住行為、守住清白。」身處社會轉型期,面對紛繁擾攘的現實,每名共產黨員都應像王繼才那樣,看重事業,看淡名利,保持一份不為名利幹事業的平常心,始終堅守剛正不阿、淡泊名利的秉性。面對利益取捨,自覺舍「小我」為「大我」,不耿耿於懷於一時之名,不汲汲於一時之利,幹事不求回報,保持共產黨人的卓然風範和浩然正氣,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幹事,用一生回答好名利之問,一輩子追求「共產黨員」這個光輝之「名」、實現「人民利益」這個崇高之「利」。這才是共產黨人應有的名利觀。

古人講,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當前調整改革中,難免會涉及一些人的利益,現實中有的人不滿足於崗位安排、工作分工,斤斤計較,挑三揀四,總想著出名挂號、轟轟烈烈,而對基礎工作、平凡崗位缺乏耐心,如此境界覺悟,照一照王繼才這面鏡子,難道不感到汗顏么?從王繼才的身上,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拋卻私心雜念,淡泊名利,守住平凡,就是走向人生的精彩。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需要大力發揚「鋪路石」精神、「螺絲釘」精神,呼喚更多像王繼才這樣的堅守平凡、在平凡崗位上做出應有貢獻的人。人人都做這樣的平凡英雄,我們的事業就大有希望。

(作者單位:鄭州聯勤保障中心)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