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佳作賞析 《古渡遺韻》

佳作賞析 《古渡遺韻》

水旱景《古渡遺韻》 作者:吳成發(吳成發: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國際盆景藝術大師)

古老的渡口,我不知道它起源於何年何月,但我知道它在古代有著重要的作用,曾譜寫過輝煌的歷史。古時的交通工具除了陸上的馬車,就是水上的木船。因此,江河的渡口就是人們出行和運輸的重要交通樞紐。它曾帶來人們生活多少便利和變化,曾造就過多少繁華,也引來了多少古代文人豪傑的駐足流連,留下多少感嘆抒懷、送別離愁、憑弔懷古的詩章。雖然隨著歲月的流逝,它慢慢失去了往日的風采,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其留下的風采餘韻卻依然誘人。它承載著歷史的沉澱,散發出歷史的余香,隱藏了多少動人的故事。難怪不少詩人畫家喜歡以古渡作題材,來對歷史的追思,來抒發自己的寄託和情感。

以盆景來表現古渡題材,過去也有人在盆景創作中進行實踐,但構圖新穎,富有韻味的並不多見。這盆「古渡柏影」盆景,可以說是這分面比較成功的作品,它以其清新、古風及韻味吸引了筆者的注意和欣賞。

表現古渡遺韻,關鍵在於創作手法。盆景作者採用了我國北方盆景流派所常用和擅長的水旱景造型手法。水旱景造型雖然在嶺南盆景中也偶有運用,但傳統的嶺南盆景過去一般以樹樁盆景為主,比較重視和強調單樹造型,即所謂一樹成景。這無疑是嶺南盆景的特點和長處,但有時也因此使表現的題材和內容受到一定局限。近年,嶺南盆景也比較注意學習和吸收其它盆景流派的長處,其中包括水旱景的構圖布局和表現手法。而這盆盆景的作者吳成發先生,不僅在嶺南盆景的技枝法上有相當造詣,而且在水旱盆景製作上也是佼佼者。作者在雲石淺盆上造型,主景是一棵矮壯的樹景,栽於盆的一側向中央飄斜。樹頭下部堆土而成小山坡,周邊以石塊砌成曲折的水岸,盆的中央靠後延伸一塊大山石,使前面與山坡形成一天然江河港灣,突出了渡口的主題。在樹材的選擇上,作者選用了樹榦曲折,紋路扭曲,青翠婆娑的柏樹,突出了千年古柏的「古」味。石塊也選用古香古色,石骨剔透的靈壁石,令畫面古味更濃。雖然港灣水岸已沒有了昔日渡口的碼頭和船隻,但風采餘韻依然,留給我們的卻是更多的想像的空間。

千年歲月,滄海桑田。盆景塑造的畫面雖然有些冷清,但我們可以想像,幾百年前,這裡曾經水上渡船點點,岸上車馬喧鬧,人們迎來送往,上下熙熙攘攘,一派繁華忙碌景象。

正是:

極目渺春秋,古渡依舊。

大江橫千里,餘韻不休。

鳴謝:感謝謝榮耀老師授權發布!

嶺南盆景公眾號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ID: lnpjsj

點擊進入

嶺南盆景分享最有價值的盆景文化

盆景投稿:微信lnpj178

書畫交流:微信tyzw17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嶺南盆景 的精彩文章:

低 語——「品松丘」作品印象(二)
高!離天三尺三!

TAG:嶺南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