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金匱要略》裡面治痛風病的良方,如用量得當,一劑可愈

《金匱要略》裡面治痛風病的良方,如用量得當,一劑可愈

此方出自《金匱要略·痙濕喝病脈證第二》。原文如下: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二兩(炙) 白朮二兩 附子二枚(炮擊皮) 桂枝四兩(去皮)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出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為妙。

這段文字,既說明了痛風的致病原因:風濕相搏。即風和濕是致病因素。又說明了此病的主要癥狀和診斷依據:骨節疼煩,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同時給出了藥方和使用方法,簡單明了。

所謂疼容易理解,痛風的突出特點就是疼。而所謂煩,則易致誤解。這也是現代診斷易犯錯誤的地方。所謂煩,一指心煩,疼故心煩;二是指熱。

《傷寒雜病論》中多處用到煩字,如躁煩,煩痛、痛煩等,其意皆為熱。痛風患者一般都會覺得患處熱,摸起來也確有熱。

因此許多人將此斷為熱病而用寒涼葯,因診斷錯誤只能是越治越重。其實這是真寒假熱,里寒外熱。因為里寒重,寒濕瘀阻,陽不入陰,所以摸起來是熱的。因為疼的嚴重,所以汗出短氣,內有寒濕相阻,水氣不得升化,故小便難,怕風怕涼,重者出現身微腫。

綜合上述分析,痛風的致病原因就是風、寒、濕。原因找到了,治法自然出來了,那就是除濕、去寒、祛風。

此方只有四味葯,白朮能收濕除濕,炮附子能去寒止疼,重用桂枝為君葯,能解肌去風,暢達下肢,使風寒濕自汗而出,給邪以出路。因前三味都是辛熱燥烈之品,故用甘草緩和藥性。同時,桂附甘草相伍,能壯心陽,增強心臟博動能力,使氣血能暢達寒濕瘀阻之處,甘草之用又能顧護心臟不使其過速,同時以其藥性緩和使藥效持久。此方配伍之嚴禁,用藥之精當,史無出其右者。

在用量上,四味葯比例為2:2:2:4,漢代一兩相當於現代15.6克。

在實踐中,根據患者身體強弱重情輕重,一般為前三味10-30克,桂枝為10-60克。一般根據藥量用三到六碗水煮取一到三碗,分三次一日服盡,如用量得當,一劑既可治癒。可謂神效。

此方亦可用於治療輕度風濕關節炎,如膝部疼痛略有紅腫者,包括膝關節增生、積液、滑膜炎、半月板受損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盛好方 的精彩文章:

中醫治糖尿病方子,效果確實好
枸杞有兩個「好搭檔」,一起泡水喝一周,相當於給肝「洗個澡」

TAG:康盛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