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為何能稱帝時不稱帝?是不敢還是另有原因?

曹操為何能稱帝時不稱帝?是不敢還是另有原因?

原標題:曹操為何能稱帝時不稱帝?是不敢還是另有原因?


東漢末年,吏治腐敗,軍閥割據,百姓流離失所,曹操以漢丞相的身份,以復興漢室為號召,籠絡了大批文臣武將,東擊呂布、劉備於徐州:北破袁紹和烏桓;西勝馬騰、馬超:南降荊州之地,重新統一了中國北方地區,功績非凡。當時漢帝只是傀儡,軍政大權皆歸曹操,想得皇帝之位如囊中取物。那麼,曹操為何不敢趁機稱帝呢?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有礙於正統觀念。漢時的五德思想始終還是很盛行。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尊崇劉氏的觀念根深蒂固。百姓只認劉姓皇帝。所以無論是何進、董卓還是曹操,雖然位極人臣,大權在握,也只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不能取而代之。


第二,信奉儒家的價值標準。忠君報國,掃除奸佞,匡扶社稷,是那個時代所有有志之士的理想與追求。曹操起兵的初衷就是討伐董卓。他亦深知那個時代人的普遍願望,所以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只能是依託漢室,招攬人才。


第三,曹操是個實幹家,注重實實在在的利益。皇帝不過是一個名號,他掛著丞相的名號,做的是皇帝的事情,如果廢漢自立,必然招來其他地方軍閥的不滿和討伐,還落得個叛逆的罵名,得不償失,反而不美。


第四,形勢需要。當時軍閥割據,擁兵自重,孫權、劉備二人又虎視眈眈。曹操依託中央漢室.便於發展自己的實力。對於實力強大的地方豪強,也只能是一步一步慢慢地削弱


第五,珍惜名譽和後世評價。曹操統一了北方,恢復了工農生產, 穩定了社會秩序。他甚至自比周公.謀漢自立這種事他做不出來。正所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漢末的人還是很注重自己的名譽和後世評價的。



?從以上分析可知,曹操稱帝不合時宜。他雖然沒有稱帝.但他建立的基業為後來曹丕廢漢建魏奠定了基礎,一番心血也算沒有白費。(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變遷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