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官渡之戰:擁有極大優勢的袁紹為何反而戰敗?

官渡之戰:擁有極大優勢的袁紹為何反而戰敗?

原標題:官渡之戰:擁有極大優勢的袁紹為何反而戰敗?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李力


官渡,位於今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東部,是從河北進軍河南地界的軍事要衝之地。這裡說的河北可不是今天的河北省,而是指黃河以北。同樣,河南也不是指今天的河南省,而是指黃河以南。

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沉重地打擊了漢朝地主階級的統治,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佔據河北的袁紹和佔據兗豫的曹操就是當時著名的割據勢力。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縣,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也先後擊敗公孫瓚等,意欲南向以爭天下。



曹操

其時,袁紹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達十萬以上。曹操則是處於四戰之地,不得不分兵把守四方,用於與袁紹作戰的兵力十分有限。



袁紹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至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月,在官渡發生了一場載入中國戰役史的以弱勝強的重要戰例——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歷時一年有餘,梟雄曹操和袁紹在此「相會」,相愛相殺。


官渡之戰


戰爭後期,曹操派軍奇襲袁紹的屯糧地烏巢(今河南新鄉延津東南),一把紅果果的大火把袁紹的軍糧燒的一乾二淨。餓肚子的袁紹軍自然無法繼續作戰,大軍崩潰。袁紹倉惶帶八百騎兵退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袁軍數萬餘人。


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之間的一場戰略決戰。此戰袁軍主力被擊潰,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奠定了基礎,也奠定了三國的雛形。


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劉放曾評價說:「以二袁之強,守則淮南冰消,戰則官渡大敗;乘勝席捲,將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勢以見。」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私人時間 的精彩文章:

在古代納一個小妾要多少錢?你可能納不起

TAG:私人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