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核評測室:低調的 Apple Watch,可能才是蘋果的未來
相比於iPhone,今年的 Apple Watch 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黑馬」。目前任何一款 Apple Watch 都已經需要幾周才能夠發貨。
也就是說,Apple Watch Series 4 出人意料的火爆。
這是符合我使用了 Apple Watch 一段時間以後的體驗的,我發現:
熱銷是有道理的。這是目前最值得購買的 Apple Watch,它的意義不亞於 「iPhone 4 之於 iPhone」。
屏幕變大帶來的全新使用方式
對於手機來說,屏幕變大意味著更多的顯示內容。但又不能過大,需要受到手機便攜物理尺寸的制約。這也是為什麼在今天,全面屏幕會成為行業熱點的原因。
但手機屏幕的大小目前的變化無非是顯示內容的多少,本質上並沒有對手機本身「使用邏輯」有很大的影響。就像是 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本質上還是智能手機通過點觸屏幕的使用邏輯。
本次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提升最直觀的就是屏幕尺寸的變大。但對於手錶來說,屏幕尺寸變大卻不僅僅意味著現實更多的內容,更是 Apple Watch 本身使用邏輯的一次改變。
這一點都沒有誇張,僅僅是提升了屏幕面積 30%,Apple Watch 就已經完全脫胎換骨。如果你試戴了兩種產品,首先是從視覺感官上,你就會覺得這是完全兩代不同的產品。
(新款的Apple Watch Series 4 外形不變的同時,屏幕面積明顯增大)
屏幕面積的改變也在影響著 Apple Watch 的使用方式。
在前幾代Apple Watch 中,手錶是通過「錶盤+App」這種形式呈現的。錶盤上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一種「桌面」或者說是一種「主頁」。
錶盤自己本身僅僅只能夠充當一個顯示時間的角色。在錶盤的各個角落雖然可以設置一些快捷按鈕(就像是電腦上的快捷方式),但是你自己需要使用的一些高頻 App,都需要點進去以後才能夠使用。
之所以會使用這種方式,還是考慮到 Apple Watch 的錶盤實在是太小了。強行添加更多內容,錶盤顯示時鐘的美觀性會急速下降,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可以使用的空間。
(傳統錶盤四周的一些按鈕,只能作為入口)
首先是一個基本的問題,點按的精度。
在前幾代中,有一些非常小的圖標在錶盤上,由於面積過小,所以你的每一次點擊都需要集中精神。這樣長時間使用,就會有一種很累的感覺。
但是現在錶盤面積變大以後,對你點擊的精度要求下降。這樣你在使用的起來的時候會感受到異常的輕鬆。這種輕鬆會體現在你使用的方方面面。
例如,當你收到一條微信的時候,Apple Watch Series 3 和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回復界面後者更加的方便點擊使用。尤其是在運動的時候,這一問題更明顯。在運動中點擊 Apple Watch 上的圖標就像是在移動中打靶。而Series 4 靶子大了,自然好打。
(更容易點擊的按鈕)
其次,錶盤面積的改變讓其本身已經不再僅僅是作為一個快捷鍵的窗口,而完完全全是信息的「窗口」。
例如這次更新發布會上著重推薦的「INFOGRAPH」。在小小的一個錶盤里涵蓋了多種信息。而且每一個信息基本上都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快捷鍵,而是直接顯示更多的內容。
就拿我經常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的 Things 這款軟體。
在 Apple Watch Series 3 這款軟體在錶盤界面僅僅是能夠顯示一個小圖標,而這個圖標只能顯示你今天的進度。至於做了什麼和要做什麼完全不知道。但是在新的 Apple Watch Series 4 中,這款軟體完全可以顯示出你接下來要做什麼事。
這就意味著,在以前你要點擊才能獲得的信息,現在完全不需要點擊。等待更多軟體適配以後,我相信這一個優點會更加明顯。
僅僅是面積的增加,就讓錶盤完成了快捷鍵窗口轉變為信息窗口的蛻變。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對於手錶的使用可以「少點一次」,這種少點一次,可以讓我們使用起來輕鬆不少。
(錶盤上本身就是非常豐富的入口)
當然,首先從審美上來說,我認為「INFOGRAPH」一點也不 Apple。因為錶盤的顏色實在是太多了,顯得過於花哨。可我現在已經完全不會在使用以前非常喜歡的「計時器」這個錶盤。因為新的錶盤實在是太方便了。
但如果你真的還是不愛這一款,也沒有關係,Apple Watch 的錶盤風格現在已經選擇非常豐富。發布會上還展示了一些極簡主義的錶盤,尤其是實物拍攝的質感更酷的「VAPOR」。
所以現在你既可以選擇「信息豐富」,也可以選擇「只有時間」。
性能提升是「更實用」的關鍵
我相信大部分擁有 Apple Watch 的用戶,都應該知道,「時間就是金錢」。畢竟一塊 Apple Watch 使用一年,相當於每天十塊人民幣左右。而如果你一天看 5 次 Apple Watch,那也就意味看一次就要兩塊錢。
之所以會有這麼奇怪的計算,就是因為想要表達:
「Apple Watch 本身的存在屬性有一半是屬於效率的」
他應該可以讓我們可以有效的利用時間,而不是無謂的浪費時間。可遺憾的是在前幾代的 Apple Watch 中,很多情況真的是在「浪費時間」。最直觀的就是,在 Apple Watch Series 3 上才逐漸好轉的應用打開速度。
雖然如此,Apple Watch Series 3 上還是會有明顯的等待過程。雖然這個等待過程不長,但是的確會讓人感受不夠流暢。
尤其是 Apple Watch 是搭配著 iPhone 一起使用的。而 iOS 系統的響應速度是迅速的,這就會讓用戶有著明顯的割裂感。甚至是還會有更嚴重的問題,非常多的應用很多時候打開著過程中就崩潰了。雖然很有可能是優化問題,但很多情況依然是性能不足造成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打開應用的等待過程)
但在 Apple Watch Series 4 上,應用的打開速度有了一個本質提升。已經做到了幾乎沒有任何的「等待過程」。
任何軟體只要是打開之後,就可以立刻進入界面,完全沒有任何的延遲。這樣的體驗,已經完全跟 iOS 的響應速度相媲美。所以這會大大的增加的你使用頻率,而在前代當你嘗試打開一些軟體沒有打開的時候你就會放棄使用的念頭。
更有意思的是,以前很多體驗不夠好的軟體在這一代上都有了本質提升。對於我們日常最為使用的就是微信。
在 Apple Watch Series 3 中的微信一直處於不可用的狀態。這種不可用是因為微信在 Apple Watch 上非常的飄忽。有的時候推送,有的時候不推送。點進去之後的響應速度也特別慢。而且聊天記錄同步的也非常奇怪。
對於微信都不能使用,就意味著 Apple Watch 在科學有效的管理通知提高效率方面沒辦法在國內有較高的意義。但在 Apple Watch Series 4 上完全就不一樣了,微信的使用體驗提升明顯。無論是打開的響應速度,還是聊天記錄,回復體驗等等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隨時隨地通過手錶管理自己的通知)
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很熱愛健身的人。所以我最喜歡的 Apple Watch 最大的意義並不是健身和運動,而是「可以減少對於手機的依賴」。
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民網民的狀態,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把自己的時間花在手機上。這也是為什麼 iOS 12 推出了屏幕時間管理功能來讓你知道:
「你在手機上花了很多時間,但其中很多時間並不是有意義的。」
其中有一項參數非常有意思,就是你每小時拿起手機的頻次。在這一個功能中,我第一次驚訝的發現原來我每個小時拿起手機的次數這麼的高。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很擔心錯過通知。
例如,即使你想要聚精會神的看電視,你現在也會是不是看一眼手機,擔心自己是不是錯過什麼消息。
當然你會說,手機本身不就是響鈴的嗎。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手機靜音是常態。
另一方面,很多時候,比如手機在充電,或者在運動等等情況無法攜帶手機的時候我們仍然在擔心。每一次打開看是不是錯過通知,都有可能讓自己刷一定時間的手機。
但在有了 Apple Watch 以後,這類現象完全可以避免。因為,只要你的手錶沒有通知,就說明沒有人找你。你就沒有必要打開手機。像查看天氣,查看日曆,查收郵件等等這些在手機上可以的高頻但是完全不需要打開手機繼續操作的內容完全都可以使用 Apple Watch。
你少打開一次手機,就意味著你少玩一定時間的手機。
更關鍵的改變在於,蜂窩網路的出現,讓 Apple Watch 完全可以離開手機使用。這完全可以解放我們對於手機的依賴。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在過交通卡的時候,不需要掏手機,而是直接一抬手就可以了。這也是目前最為方便的乘坐公共交通的方式。
當然除了晶元以外,還有一些有意思的硬體改變。
我最喜歡的就是 Apple Watch 的數字錶冠的震動反饋功能。
蘋果的震動一直都是強項,在 iPhone 上的震動反饋是真的無出其右。而這一優良體驗也來到了Apple Watch上。當你在調整的時候你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咯噠」「咯噠」的聲音和優良的震感。這可以讓我們的很多操作更加的具有質感。
只要你使用過全新的錶冠,在使用 Apple Watch Series 3 以前的錶冠你就會覺得缺點什麼。
運動和健康越來越好,當然要是有EGC就更好了
運動和健康一定會在未來成為數碼產品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過去的十年是屬於智能手機。但未來的十年無論載體是什麼,運動和健康一定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先來說說運動。我並不是專業的健身達人,平時的運動也僅僅是在附近的大學操場跑幾圈。但我感觸很深的是,Apple Watch 的運動體驗更加「科學」和「輕盈」。
從軟體上來說,目前 Apple watch 涵蓋的運動場景已經足夠豐富。基本上主流的運動形式,你都可以在 Apple Watch 里找到。而且目前很多第三方軟體,尤其是運動類軟體都有著針對性的配合優化。
以鬱金香運動這款軟體為例,針對 Apple Watch 可以檢測你整個身體的運動狀態。這樣你在做健身操的時候,如果姿勢不到位,還會給你相應的提示。只有正確姿勢達標以後,才能計數。這對 iPhone 來說完全不可能。
而從硬體上來說,目前 Apple Watch甚至已經能夠和一些跑步機等運動器材進行聯動。
帶手機運動,手機絕對會是負擔。這種負擔並不是來自單純的重量,而是手機帶來的心裡「惶恐」。只要你的手機在身上,你就總會擔心手機的安全問題。尤其是當你使用的是 iPhone XS Max 的時候,這樣的感覺會更加明顯。
所以一些劇烈運動攜帶手機完全不現實。而手錶這個時候就是完全的優勢,綁在手腕上,不會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擔心意外損壞。更重要的是,你不需要擔心沒有手機而錯過重要通知和電話。
所以,只要我是外出運動,我就根本不會再帶手機。
出門 Apple Watch 刷交通卡,運動使用內置 APP 記錄,結束以後還可以在便利店用 Apple Watch 直接刷一瓶水,再刷地鐵卡回家。如果你要是再有一副 AirPods,運動過程中聽音樂絕對是目前非常愜意的運動方式。
(AirPods 和 Apple Watch 是目前非常優雅的運動方式)
而說到健康方面,我們可以先從 Apple Watch 上最近主推的小圓環開始說起。小圓環最大的意義就是讓大部分人久坐的身體在日常生活中動起來。
三個小圓環分別檢測你消耗的卡路里,鍛煉的時間和站立的次數。卡路里和鍛煉時間就不說了,重點說說站立這個參數,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你多動一動。
如果你在一個小時以內沒有任何的動作就會要求你站立起來一分鐘活動下。我自己是非常喜歡這個功能,因為無論是修圖也好,還是碼字也好,都是長時間坐下來的工作。每次提醒我站立的時候我就會乖乖照做,不然時間久了真的會各種脖子痛和腰痛。
從設計的角度上來說,小圓環的閉合機制還是非常鼓勵人的,尤其是 Apple Watch 上還有徽章成就機制。
對於身體的狀態的檢測一直是 Apple watch 的功能重點。尤其是在前幾代的 Apple Watch 中對於心率等一些體征的檢測。不僅僅如此還出現了很多 Apple Watch 救命的消息。
新一代的 Apple Watch 中首先從硬體上就開始了更新,讓監測更加準確。你會發現Apple Watch 背後的感測器有了明顯的新變化。
(左側為Apple Watch Series 3,右側為 Apple Watch Series 4)
當然我相信最關心的一定是 EGC(心電圖) 功能。這個功能一出現就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爭議的點在於一部分醫學工作者認為這和傳統的心電圖能力差距很遠,純粹是噱頭。而另一部分醫學工作者認為,已有的功能已經很了不起,和同類產品已經足夠好。
其實大家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 Apple Watch 的真正意義在於「監測」而不是「檢測」。也就是說它並不能用來診斷你是不是有什麼疾病,而是來實時監測你的身體狀態。
如果你是一個百分之百健康的人,這無所謂 。但是只要你有任何的心臟類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身體都會隨時出現狀況。這個時候只要多一個監測指標,你發現問題的概率就更大。哪怕 EGC 只能監測一種指標,但很有可能就因為如此獲得及時就醫。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EGC 當然有意義。
但,遺憾的是目前這個功能還處於只有在美國地區。
有消息稱是在國內也在努力申請。所以,我非常期待這項功能的加入。
這些沒變的事 可能是Apple Watch的新未來
可惜的是,有兩件事在這一代上還沒有解決。而這兩個問題也是目前最棘手的問題。
首當其衝的是續航,當然這一代的續航沒有問題。
基本上,按照我的使用頻率,如果是簡單使用一天的用電不會超過 30%。也就是說,輕度使用三天一充是沒有問題的。而如果有長時間的運動,或者是頻繁的使用兩天一充是肯定的。要是經常使用蜂窩網路的話,下降的會更加明顯。
目前來看,這個問題也不是蘋果能夠解決的,除非是電池技術上有著本質的進步。
當然,也不需要把 Apple Watch 和其他的表甚至是手環進行比較。畢竟要在功能一致以後才可以比較,不然沒有意義。
另一件事就是 Siri。
目前我認為 Apple Watch 比 iPhone 更需要 Siri。不管怎麼說,iPhone 所有的交互還是完全依賴屏幕。語音無論再怎麼好,也僅僅是一種輔助。但是對於 Apple Watch 來說完全不同。屏幕只能做簡單的交互,而這個時候語音就是最好的方式。
雖然Siri現在看起來已經非常智能了,比如你現在可以直接拿起手錶對它說:「打開滴滴」,然後一鍵叫車回家,完全不需要手機做任何操作。
可真正的智能應該是「滴滴叫車回家」,應用直接調取家中的地址以後直接叫車,而不是還需要再次滴滴應用哪內點擊。
這很關鍵,這決定里這個行為中,是不是需要「我」的參與,以及是不是 Apple Watch 能夠擺脫手錶上的屏幕交互而直接變為語音交互。
雖然目前各家的智能語音都不夠好,但是至少進步都是明顯的。但目前 Siri 已經原地踏步了很久了。如果 Siri 能夠再有一天能夠本質進步,那個時候 Apple Watch 成為全新一代的智能終端,不是不可能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Siri 對於 Apple Watch 的意義和 對於 iPhone 完全不同。
買和不買 Apple Watch,跟生活無關,但跟生活態度有關
說了這麼多,終於要來回答這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了:
「買不買Apple Watch Series 4?」
如果你已經有 Apple Watch,而且能夠有條件升級,我十分建議升級。哪怕你是使用上一代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都十分建議升級到 Apple Watch Series 4。
因為你會發現這一代的使用體驗,已經完全不同於上一代。之於其他兩代更是不同。
至於買哪一款,只要你是在大城市,也就是可以開通 e-Sim 卡的城市,強烈建議你買蜂窩版本。脫離 iPhone 使用是 Apple Watch 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如果你的城市無法使用 e-Sim,那麼就買 Wi-Fi版本就可以,不然多花錢。
至於顏色,版本,錶帶這個完全就是看個人的審美了。只要選擇自己的喜好就好。Apple Watch 目前作為時尚單品還是很好看,仍然具備裝飾屬性。
(女性用戶選擇不鏽鋼版本的金色更具時尚感)
而如果你不是 Apple Watch 用戶,你從來也沒有使用過 Apple Watch,這個時候就是考慮需不需要的問題了。
Apple Watch 貴不貴呢,如果從數碼產品的角度來說似乎是昂貴的。但是從手錶的角度來說,比這個貴的表比比皆是。
但Apple Watch 可以讓你科學的管理通知,在很多場景中提高效率。會嘗試幫你擺脫對於手機的依賴。與此同時,通過對你的身體實時監測讓你意識到自己的健康狀態,並激勵你運動(真的會為了小圓環加大自己的運動量)。
也就是說,如果你發現這兩個大問題你現在遇到了。那麼一塊 Apple Watch 很適合你。目前這兩點,而 Apple Watch Series 上已經做得足夠好。
Apple Watch 將來會不會是成為全新的智能設備,這還有很多變數。但是 Apple 在發布 iPhone 4 的時候,也沒有人想到 iPhone 4 會成為一個時代的開始。
如果 Apple Watch 真的可以成為下一個十年的智能設備引領者。那當我們說起 Apple Watch 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人說:
「我從 Apple Watch Series 4 起就開始用了。」
作者 | @Derrick_Zhang_
編輯 | 小明


※裸機售價 29900 元,富士 GFX 50R 無反中畫幅將於 11 月上市
※身為西北人的我,用一根洗澡刷治癒搓澡癮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