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生樁材蛻變成盆景作品的過程

原生樁材蛻變成盆景作品的過程

王選民大師對樹木盆景的研究有獨到之處,他將幾十年來的實踐經驗,從理論高度概括總結出樁材創作的三大技法。近幾年來,我們多次邀請他來廣西進行技術指導,他對我園中不同的樁材提出了不同的創作思路和建議,讓我受益匪淺。本文主要以我園的樁材為例,將王大師總結的整形、雕刻和嫁接三大技法在創作中的具體應用,做一個詳盡的闡述,希望能對大家今後的盆景創作,尤其是雜木盆景的創作有所幫助(圖1)。

圖1 王選民大師在南寧留園講解樹樁盆景技藝的具體實施和運用

原生樁材是指沒有經過任何人為加工的樹樁材料。包括下山樁和苗培樁兩種。本文重點針對下山樁介紹這三大技法的應用。

其一,整形技法

1.通過整形,改變樹的型格

自然界原生態樹形中,常有斜飄(即樹榦往一邊生長)樹、拖頭(特徵是有強大的長拖根)樹,這類樹樹頭霸氣,隆肌健碩,根基牢固,有天然的美感,是製作盆景的好材料。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這類型的樹,根據樁頭特點,結合作者喜好,通過裁根、旋轉、擺位等方法,可製作出理想的作品。如懸崖、撈月等型格,完全不同於原來的形態。

圖2是購於2001年的朴樹下山樁地培6年後的樹相。總覺得這個樁還沒有將它的潛質發揮出來,經過觀察,樁材拖根的轉彎引發了我的靈感:能不能作掛壁造型呢?隨後就原地挖去左邊泥土,把樹尾往下掛,看看效果還不錯(圖3),於是按掛壁型去培育。就是基部直徑偏小,但朴樹生長快,估計到枝條長成,基部與樹身的過渡也基本協調了。

圖2 對養了6年的朴樹下山樁的初步構想圖

圖3 倒掛後的效果

經過幾年的蓄養,拐彎處的「抓腰」(指突然收小的情況)狀態明顯改善,與下部的比例基本協調,過渡自然。根部原來拇指粗的根也長成直徑12厘米的大根了,多出一個彎曲,效果更好了(圖4),與圖2相比能清楚地看出樹樁的明顯變化。

圖4 經過幾年的蓄養,拐彎處的「抓腰」狀態明顯改善,與下部的比例基本協調,過渡自然

2.通過整形,改變樹的走勢

當樁材形狀走勢不理想時,就要進行調校。藉助機械設備和槓桿原理,將主幹或粗大的枝條調校至理想位置。如主幹偏離中軸線,可調拉矯正;粗大枝條可以進行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的調拉,調好後用金屬線固定即可。

比如這棵1998年買的懸崖式榕樹,頭徑40厘米。如此大的下掛自然式懸崖樹可遇不可求,但仔細審視發現,樹尾右飄不太理想,主要問題是中段過長,僵直,少變化(因當時沒留照片,只能用復原圖展示當時的大概狀態,圖5)。反覆斟酌後決定將樹身在紅圈處拿彎,讓尾部向左邊走,形成「抱盆撈月」之勢。紅圈處直徑23厘米,用油鋸破干,稍微扭曲旋轉一定角度,用緊線器和花籃螺絲分階段調拉,然後包紮保護。用了2年時間才調整到位。

圖5 榕樹原樁復原圖

經過18年的培育,樹身走勢順暢,回頭望足,顧盼生情,枝條過渡也得了好幾節了,根基肌肉隆起,線條富於變化,「抱盆撈月」型日趨成熟(圖6)。不足之處是紅圈處疤口還很大,可拉幾條樹本身的氣根,讓其長粗粘連,即可修補。計劃再用10年時間培育成成熟作品。

圖6 調整後現在的樹相

其二,雕刻技法

1.樹榦的雕刻

用雕刻法對樁材的樹榦進行雕琢是常用的手法,柏類樹樁為營造出轉筋扭骨、峰迴路轉的感染力,必須對樹身進行拉絲處理,以塑造出絲般柔順的線條。松類樁材,通常要保持樹身的完整,只對樹身的疤、節進行雕刻,或對樹榦、樹枝的舍利進行細緻的雕琢,使其富於變化,凹凸自然,產生美感和滄桑感。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生長速度快的雜木樹種,根據審美需要,可在線條阻滯不流暢、起伏變化小、臃腫的位置進行削減,拿去部分木質,經過幾年生長癒合,即可達到比較滿意的造型要求(圖7~13)。

圖7 如圖所示,將紅線標註臃腫部位或根去掉

圖8 初步整形後,樹的線條發生了很大變化

圖9 三個紅圈處還是臃腫,要再次進行雕鑿

圖10 紅圈處已作了徹底雕鑿:前枝擋視線,鑿掉了;繼續拿掉臃腫塊根。這樣整個樹體苗條了,左右根的視角效果也趨於均衡

圖11 枝條作了相應取捨。最後將上圖左旋40度,效果基本達到設計要求

圖12 生長一年後的變化,增強樹勢的線條和滄桑感的疤口已初具雛形,但紅圈處仍需雕鑿

圖13 過一年後經雕鑿,紅圈處已基本達到效果

2.根的雕刻

雜木類樹樁根系發達,有的根臃腫成板狀,因此對根的取捨是一件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決定每條根的去留之前,要從整體構圖出發,認真審視。根的作用一是穩定樹樁;二是通過根的線條、肌肉的上下貫通,產生樹氣,增強樹勢感染力。根的取捨都要為這兩點服務。對於根系稀少的松柏類樹種,做適當取捨調整即可。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雜木類的根,如榕樹、朴樹、榆樹等生長速度快的樹種,可大刀闊斧地裁鑿,幾年就長好了。缺根的部位也可以用靠接小樹法補根,癒合後達到完整效果(圖14~17)。把圖14和圖16對比,可看出通過樁材的雕刻,讓作品脫胎換骨了。經過三次加工,根、干、枝基本達到設計效果。

圖14 榕樹樁雖已上紫砂盆,但根、干身尚未雕琢,枝條也沒仔細推敲

圖15 第一次進行雕鑿的狀態:左邊銳角處附近的幾根枝條全拿掉了,樹氣貫通了,飄枝已明朗,但根部線條還是凌亂,要進行再審視消減

圖16 雕鑿生長一年後的樹相,根基穩固,線條流暢,氣韻生動

圖17 雕鑿部位特寫效果,肌肉線條順暢,紋理清晰,蓄養些時日,疤口癒合,更加賞心悅目

3.疤、結、洞、穴的雕刻

疤結洞穴是作品歲月的印記。樹身光滑的樹,說明樹齡年輕,對這種樹樁需要人工造老。榕樹、朴樹造老的方法可用刮傷、不規則敲打樹身表皮的方法,重複幾次後,樹身的蒼老感就出來了。老態的樹,樹身常布滿疤痕、節眼、腫瘤、洞穴、坑槽和舍利骨等,這是大自然崢嶸歲月留給大樹的珍貴紀念品。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但天然的東西總有不如人意的地方,盆景創作者可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對疤、節、洞、穴、瘤和舍利進行因勢利導的加工,使它們更富於美感,更貼近自然,達到樹氣更流暢、更具藝術感染力的效果(圖18)。

圖18 榕樹造老法是根據作者設計,將樹身、根的木質鑿掉,顯出彎曲、變化的線條,生長几年後,達到理想的效果(照片樁材來自福建朋友)

其三,嫁接技法

嫁接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補枝,在缺枝部位靠接上枝條,讓樹形豐滿。雜木類如榕樹、朴樹、榆樹、羅漢松、三角梅、紫薇等都可用這個方法補枝。二是改良品種。基礎好的樁,三級枝條蓄養完成後進行換冠,把優良品種的接穗嫁接到養好的樁材上,使作品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得到提升(圖19~22)。

圖19 紅圈處缺枝部位靠接半年的朴樹枝條,已經完全長好了

圖20 紅圈處靠接枝條3個月的榕樹,上部已經粘連,下部還沒長好,再過幾個月才能完全粘連

圖21 羅漢松原生態葉子長,沒光澤,觀賞效果差

圖22 換冠貴妃品種後,葉子短、葉形好,呈菊花狀,色澤靚麗,觀賞價值大大提高

盆景創作是個動態過程。作者認為創作完成了,效果達到最佳了,但其實只是某個時間點的定格而已。樹木每時每刻都在生長,效果也日新月異,所以盆景人隨著自己閱歷積累的不斷豐富,作品效果也會不斷提升。作品同作者一起成長,這就是盆景人享受過程的最大樂趣。

原載:《中國花卉盆景》,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認可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轉發,

頂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關注,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原載:《中國花卉盆景》

獲取更多花木盆景資訊

關注公眾號,


送《小型盆景製作與賞析》電子書

愛木期待與您面對面的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木盆景 的精彩文章:

礎潤而雨 風骨凝然——淺談盆景的根盤(1)
淺說根盤的兩種處理方法

TAG:愛木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