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78歲「鄉村寫信人」:代寫書信48年 筆下見證改革開放後鄉村巨變

78歲「鄉村寫信人」:代寫書信48年 筆下見證改革開放後鄉村巨變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訊(記者 吳柳鋒 見習記者 鍾曉璐)14日,四川省岳池縣苟角場鎮,路邊掛著「寫信件」的一張桌前,一位年輕人不斷訴說著家庭情況,旁邊坐著的老人側耳傾聽,然後寫在一份材料上。這是一份職業學校的助學認定表,年輕人初中畢業,本會寫字,「找他幫忙,因為他寫得好些。」記者了解到,老人是鄉村寫信人,今年78歲,在這條街上坐了48個春秋,也寫了48個春秋。他的筆下,見證了改革開放後,苟角鎮的巨變。

14日,苟角場鎮趕集。中午12點過,小王來到毛盛倫的攤位前,請他幫忙寫一份職業學校的助學認定表。「我也會寫,但怕寫不好,請他幫忙是因為他寫得好,有經驗。」小王說,毛盛倫在當地很有名,在苟角幫人寫信寫了幾十年。

毛盛倫聽完要求,詳細詢問小王家庭成員及收入情況,口頭總結一遍,再鄭重地記在紙上。當小王詢問收費時,毛盛倫停筆抬頭回答,「你看著給就行,有多少零錢都成。」

據了解,毛盛倫今年78歲,退伍後見當地很多村民不識字,1970年開始就在此擺攤,幫村民寫信、寫春聯。「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幫寫一封信收一毛錢。」毛盛倫說:「那時候的一毛錢,可以吃一碗面。現在一封信最高收費5元,可買不到一碗面了。」

毛盛倫回憶,改革開放後迎來了打工潮,他的生意非常火爆,當地人很多外出打工,全靠寫信聯絡。他經手的信中,描繪著生活一天天變好的樣子。「那時候,來寫信的很多人第一句話,就是說寄來的錢已經收到了。」他說,買電視了、洗衣機了、摩托車了……信中多是說家裡一天天變好,講述著各家各戶的變化。也有些是找他幫忙寫信鬧離婚的,他一邊寫一邊勸,在信中也勸在外打工的,「有很多對都是我勸好的,看他們現在還生活得很好,我也覺得是功德一件。」

不但幫忙寫信,毛盛倫也經常幫人讀信,有的人在場鎮上取了信後,徑直找毛盛倫幫忙念。「很多都是講在外面掙到錢了,不讓家人擔心,等掙夠錢就回家修房子。」毛盛倫說,電話普及了後,寫信的人就很少了,現在最多的一天,寫了5封信。家人也勸他不幹這個了,好好在家享享福,但被他拒絕了,「也不是為了掙錢,就是做點能夠幫到別人的事,今年我就幹了48年了,大半輩子都這麼過的,突然不幹,心裡空落落的。」毛盛倫說,等真的干不動的那天再說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辦卡遭遇「區別對待」 視障人士將銀行告上法庭
探館雙創周主會場:能監測駕駛員狀態的「黑科技」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