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樣板戲·奇襲白虎團 創排始末

樣板戲·奇襲白虎團 創排始末

原標題:樣板戲·奇襲白虎團 創排始末



這是一部反映志願軍抗美援朝題材的戲。與其他樣板戲相比,《奇襲白虎團》將京劇傳統的表演程式和身段用於現代戲戰爭生活,特別是其中的武打場面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其背後的付出是:體力消耗巨大的演員一謝完幕即癱倒在地。它或許是樣板戲中唯一一部動作多過唱腔的戲。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一部動作片。


《奇襲白虎團》大事記


1953年

1953年,京劇演員方榮翔與志願軍京劇團的李師斌、李貴華等人經過日夜磋磨,搞出京劇《奇襲白虎團》。1955年首演。


嚴偉才原型叫楊育才



《奇襲白虎團》中的主人公嚴偉才,原型是志願軍戰鬥英雄楊育才。


楊育才(1926-1999年)是陝西勉縣人,1951年6月赴朝作戰。1953年7月金城戰役時,楊育才任偵察排副排長,奉命率小分隊執行「虎口拔牙」——突襲敵軍精銳部隊首都師第1團(即「白虎團」)團部任務。他指揮分隊3個小組分頭作戰。僅用13分鐘就結束了戰鬥,斃傷敵機甲團團長以下97人,俘敵軍事科長、榴炮營副營長等19人,繳獲李承晚親自授予「白虎團」的「優勝」虎頭旗。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方榮翔等人作為志願軍京劇團成員,和戰士們一起出生入死。在一份《戰地簡報》上,方榮翔看到一篇介紹戰鬥英雄楊育才帶領尖刀班,深入敵後智殲李偽軍白虎團的故事,深受感動,決定將這一事迹搬上京劇舞台。不久,他與劇團的李師斌、李貴華、殷寶忠經過磋磨,搞出一台70分鐘的京劇《奇襲白虎團》(最初名叫《志願軍偵察兵》),在戰場上為志願軍戰士演出。1959年,志願軍京劇團回國後,原班人馬轉業組建了山東省京劇團。1963年10月,為了參加全國現代戲觀摩大會,該戲進行了重新加工。



志願軍繳獲的南朝鮮軍「白虎團」團旗。


1964年


毛澤東給予好評

1964年6月,《奇襲白虎團》赴京正式演出。首場演出時,周總理、朱德、賀龍、陳毅等都前來觀看,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與全體演員合影留念。8月,經江青推薦,毛澤東在北戴河觀看了《奇襲白虎團》,並接見劇組人員,以「聲情並茂」來評價這台戲。(本報綜合)


1970年


江青指示將《奇襲白虎團》劇搬上銀幕,並將這個任務交給長春電影製片廠。蘇里與王炎聯合導演,1972年9月28日拍攝完成。


一個字一個字對口型拼接電影



曾廣發1960年從中國戲曲學校畢業後調到山東省京劇團,從1966年起擔任山東省京劇團副團長,後任山東省京劇院院長,並在《奇襲白虎團》中扮演志願軍尖刀班成員。


江青打斷八一廠拍電影


1964年6月,《奇襲白虎團》赴京演出並一炮打響,八一電影製片廠想把《奇》劇拍成電影。江青知道消息後插了進來,問:「是想搞樣板戲還是拍電影?」劇團當時已經在八一廠拍了半年的樣片,聽了江青的話,不得不撤了下來。


1966年,江青調《奇襲白虎團》去上海彙報演出。江青看完演出後做出「指示」:要查查是誰指揮的打「白虎團」的戰鬥。後來查到一封毛主席指揮戰鬥的電報,江青喜出望外,對《奇襲白虎團》的熱情也高了起來。江青要求砍掉劇中團長、政委的唱段,增加嚴偉才的唱段,以突出主人公。《趁夜晚》在過去是團長的一個大唱段,最後只保留了六句。


山東京劇團差點就沒了

「文革」期間,山東省京劇團又排了個劇目《海鷹》,據說是根據張愛萍將軍的事迹改編的,惹得江青很不高興。她覺得山東團很不聽話,怎麼排了這麼個戲。


1969年,江青讓山東省京劇團跟中國京劇團合併。這期間還暗中讓中國京劇團排演了《奇襲白虎團》,但看完中國京劇團由浩亮(《紅燈記》中李玉和的扮演者)主演的《奇》劇,她對浩亮說了一句:「你不如小宋,還是把小宋調來吧。」1970年1月,又是江青的一句話,將山東省京劇團歸還給了山東。


拍電影時宋玉慶嗓子壞了


1970年,江青指示將《奇》劇搬上銀幕,並將這個任務交給長春電影製片廠。


由於演出場次過多,到拍電影時,宋玉慶先是得了肝炎,後來嗓子又遭到損壞,成了劇組的一大難題。由於嗓音鬆弛,不能現場錄音,攝製組只好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借來了1965年宋玉慶的演唱錄音帶,一寸一寸地挑選、剪輯,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對口型,拼接成唱段。更麻煩的是,當年的錄音沒有第三場《偵查》,劇組只能一個音一個音地給宋玉慶錄音,只唱詞「安平里查情況」的「況」字,就錄了七八遍。


《奇》劇在長影拍了一年零10個月。上映後,轟動全國。


1972年


1972年3月,《奇襲白虎團》連環畫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定價0.2元。



圖為著名畫家楊文仁。在連環畫盛行的年代,楊文仁的國畫連環畫十分出名。他與同仁合作的《西遊記》曾獲全國第四屆連環畫評獎一等獎;《林則徐》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畫成連環畫沒署名


學唱樣板戲蔚然成風的年代,許多出版社都將移植樣板戲當作頭等大事,組織人員進行創作連環畫。1971年我被調入山東省《奇襲白虎團》連環畫創作組任主筆創作,和李章庭、王啟民、殷培華一起組成4人繪畫隊伍開始創作。


我們隨奇襲白虎團劇組上山下鄉,進軍營去工廠,演到哪跟到哪畫到哪,拍電影后也是演到哪看到哪,與宋玉慶等人結為知己。一年時間,我們完成全部畫稿。1972年3月,這本連環畫(初稿)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大眾日報》還做了連載。但由於當時形勢的需要,這本連環畫上沒有繪畫者的名字,只在底頁上印著「《奇襲白虎團》連環畫創作組編繪」。(山東青島楊文仁 71歲)


1989年


1989年4月22日,方榮翔在濟南病逝,享年64歲。


《奇襲白虎團》演員今何在


因《奇襲白虎團》而走紅的演員們,經歷了不同的人生風雨。



方榮翔劇中飾演王團長


由宋玉慶扮演的嚴偉才英武、瀟洒,是眾多人心目中的偶像。1964年《奇襲白虎團》在全國會演中獲得成功,宋玉慶一舉成名,但是在「文革」風暴的席捲之下,宋玉慶又變成了「修正主義的黑苗子」、「黑省委的紅人」、「三名三高的典型」,被關進牛棚,遭到批鬥。造反派改了劇本,換了主演繼續上演《奇》劇。原《奇》劇劇組同志鼓動宋玉慶給江青寫信反映情況。江青讀了信,說:「小宋他們在山東吃苦了,把他們調到北京來吧!」於是在1970年,《奇》劇劇組被調到北京。宋玉慶受到江青的重視,不僅當了劇團「革委會」主任,後來還當上了省文化局局長。「四人幫」倒台後,宋玉慶又一次接受了審查。雖然沒什麼大事,又回到劇團做演員,但直到1983年,他才又以主演身份登台演出,露面次數並不多。上世紀90年代,宋玉慶去美國定居。

方榮翔扮演的王團長唱段雖少,但經典唱段《趁夜晚》的傳唱卻最廣。方榮翔祖籍北京,本姓周,幼隨繼父姓方。他12歲首次登台演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京劇團赴朝達7年之久。1989年4月22日,在濟南病逝,享年64歲。


說起謝偉才,許多人都知道他是山東省話劇院的演員,扮演粟裕將軍的「專業戶」。在《奇襲白虎團》中,他扮演了朝鮮人民軍某部偵察排戰士金大勇。1979年,謝偉才調到山東省話劇院當古典形體老師。1989年6月,他接到一封電報,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大決戰》攝製組約他試演粟裕的,從此一舉成名。2001年,謝偉才從話劇院離休。


崔大嫂的扮演者沈健瑾目前生活在北京,雖已退休多年,但仍沒有離開舞台,經常參加一些京劇演出活動。(摘編自《濟南時報》)


■相關鏈接


改編樣板戲快板書


「這是七月中旬的一個夜晚,陰雲籠罩安平山……」這部《奇襲白虎團》快板書是我1967年寫的。當時我已加入北京市文工團,正鬧「文革」,我想做點正事,找到了山東省京劇院的一個京劇本,覺得這個故事情節挺好的,就把它改編成快板書。我1967年就開始寫,找各種機會演出。一直到1972年,才在全國播出。當時文藝禁錮了10年,全國的曲藝團都解散了。突然有曲藝播出了,大家都特別高興,奔走相告,全國紛紛重建曲藝團。(北京 梁厚民 72歲)


(來源:快樂老人報-快樂老人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劇藝術 的精彩文章:

馬連良先生「四十八我」劇照詳解

TAG:京劇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