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射鵰》之精促穴:一個穴位的百年武俠江湖

《射鵰》之精促穴:一個穴位的百年武俠江湖

點穴是金庸小說中最常見的功夫之一,那麼金庸對點穴術是否真有研究?對此方舟子曾有一篇文章說道:

金庸當然不懂什麼點穴術,他不過是拿著一張穴位分布圖作藝術想像。

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其實在梳理了相關點穴術的源流後,就不難得出結論:這麼說純屬放屁。

讓我們先從一個奇怪的穴位——精促穴說起。

作者:茅十七

轉載自:一本神經

眾所周知,金庸小說經過兩次修訂,改掉了很多細節,精促穴正是他開刀的對象之一。在初版《射鵰英雄傳》(1957-1959連載版)的牛家村密室療傷情節中,金庸這樣寫過:

郭靖緩緩運氣,劇痛稍減,低聲道:「你在我精促穴與笑腰穴上用金針刺幾下。」黃蓉道:「是啊,我真胡塗。」取出一枚金針,在他左腰傷口上下這兩個穴道上各刺三下,這是既緩血流、又減痛楚之法。

然而到了後來的新版中,這段就改成了:

郭靖緩緩運氣,劇痛難當。這時黃蓉心神已定,取出一枚鋼針,去刺他左腰傷口上下穴道,既緩血流,又減痛楚。

這段文字刪掉了精促和笑腰兩個穴位,而考察金庸相關作品版本,笑腰穴在修訂後還大量保留,在射鵰和神鵰俠侶中數次亮相的精促穴卻只刪得剩了一處,可以判斷,金庸此處的修改主要就是針對精促穴。

金庸為什麼和精促穴過不去?精促穴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穴位呢?

在正規的中醫穴點陣圖是里找不到這個穴位的。郝金凱《針灸經外奇穴圖譜》,收集經外奇穴近1600個,同樣沒有精促穴的身影。那麼金庸描寫的精促穴是怎麼來的?

這個問題,要結合傳統武術與武俠小說的傳播史來觀察。

民國時期,局勢動蕩,內憂外困,強敵環伺,在嚴重的危機感中,傳統武術得以廣泛普及,武館遍地開花,拳譜秘籍四處流行,武俠小說也進入了新的時代。相比清代的俠義小說,民國武俠小說的特點之一,就是開始大批量的渲染點穴功夫。

然而縱觀民國武俠小說史,以還珠樓主、平江不肖生等為代表的這一批金庸前代作家,其作品中都沒有發現精促穴的身影。

像王度廬,其《鶴驚崑崙》的重要情節便是江小鶴(江南鶴)學點穴;《劍氣珠光》中李慕白盜點穴圖的情節貫穿大半本書;《卧虎藏龍》中碧眼狐狸也是點穴高手。

像鄭證因,《鷹爪王》中有「三十六手擒拿點穴手」,威震江湖。

像宮白羽,《十二金錢鏢》中,十二枚銅錢打人三十六穴道,百發百中。

這些作品大量描寫點穴術,作者中不乏有真功夫的練家子,但其中都看不到精促穴,這似乎說明了這個穴位還沒有進入他們的視野。

考《民國時期總書目》之《教育·體育》卷武術部分,在20年代有一部重要武術著作,面向大眾介紹了點穴術,那就是1923年出版的《國技大觀》,主編者之一正是著名武俠小說家平江不肖生(向愷然),其「人身穴道及治療法」部分中,同樣沒有精促穴的影子。

到1929年,武術宗師萬籟聲的《武術匯宗》出版,很簡單的介紹了幾句少林點穴秘傳,還附了兩張穴點陣圖,圖中註明了精促穴所在,這似乎是這個穴位在民國武術著作中的首次亮相,但萬籟聲對其並沒有進行進一步的解說。

直到1932年,終於有一本「武林奇書」現世——《點穴法真傳秘訣》,這是《民國時期總書目》中記錄的唯一點穴專門著作,書中介紹了少林點穴法的三十六主穴(死穴),其中正包括了不見於正統穴點陣圖的精促、笑腰等穴。

和《點穴法真傳秘訣》在同一叢書的,還有一本《擒拿法真傳秘訣》,其序言中稱「茲正值國步多艱,提倡武術之時,故付梓人,以公同好」云云,時代氣息頗為濃厚。這兩本書的關係很密切,因為它們的作者都是金倜生,都明言內容出自江湖奇人徐畏三傳授,而且說明了擒拿術自點穴術演化而來,不過只有二十四穴可拿。

在《擒拿法真傳秘訣》的「拿穴述要」一節,對二十四穴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解說,其中精促穴部分是這樣的:

十九、精促穴。此穴位居於鳳尾穴之下正方,而在後腰之上,即後肋骨下面盡頭之處,亦左右各一,而居背部之兩外側,部位與鳳尾穴相同,特上下尺寸有異耳,此為死穴中之小者,若被拿尚輕,亦止昏暈,施以手法,不難挽救,若被拿過重,則當時亦不至馬上即死,但可限期取命,然尚可用藥石救治也。

對於此段描寫,有兩點要注意:

第一,後來出現的各種精促穴相關描寫,大部分與此大同小異,也許大多受這套書影響。上世紀1980年代,少林寺曾整理出版一批武術書籍,時任方丈等多位高僧參與審訂,可謂權威。其中《少林點穴法》一書開篇「點穴總論」,和《點穴法真傳秘訣》開篇的「點穴概說」大段文字雷同,如「點穴者,僅以星斗山河之象,沙蟲猿鳥之形,據其部位,仿其動作,而演變為拳法奇技」這段開宗明義,幾乎一字未變。對於這一現象,大概可有兩種解釋:其一是金倜生書確實源出少林,這說明其內容很正宗;其二是少林寺後來搜集寺內外秘籍時抄了金倜生,這也能說明其內容得到少林正宗的認可。所以不管怎麼說,大致都可以確定一點,金倜生傳播的包含精促穴的這一派點穴擒拿術,應該算得上淵源有自,系出名門。

第二,《擒拿法真傳秘訣》中記載了自達摩祖師以降的師承源流,提到了金元時有覺遠上人,明代有張松溪等。眾所周知,《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的師父是覺遠和尚,四弟子則是張松溪,此書中的譜系和倚天由此產生了聯繫。

那麼金庸武俠小說是否受到了這兩本書的影響呢?由於金庸從沒說起過類似話題,只能側面推斷一下。

金庸這兩部書出版時候屬於同一系列,全套書三十多冊,蔚為大觀,出版者為上海武俠社,發行者為中西書局。有研究者曾總結民國武術著作出版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武俠社和中西書局分居第四和第五,如果數據是分開計算的話,這兩家加起來,武術著作數量可居前三,妥妥的民國武術出版權威機構。

在其他幾家中,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的地位不必多說,上海大東書局在解放後曾一度承印人民幣和中國人民郵政郵票,實力也毋庸贅言。與這些大出版社的陽春白雪相比,武俠社和中西書局的這一系列就下里巴人多了,無論是裝幀、排版還是插圖,都可以說是地攤水平,然而這也許正是他們的成功之道——前面介紹過的巨著《國技大觀》,一本要賣大洋五元,絕對是一筆巨款,而這些小冊子,每本定價只有一角多錢,像周星馳電影《功夫》里那些「武林秘籍」一樣,實乃佔領街頭巷尾地攤報亭的利器。

像現在能看到的這本《點穴法真傳秘訣》,到1940年已經是第四次印刷,印數貌似是四萬六千冊,推算下來發行總數起碼十多萬冊,作為市面上的唯一點穴著作,在當年絕對是風靡一時的武功秘籍。

武林秘籍書影

我們知道,金庸生於1924年,在這套書流行的1932-1940年間正處青少年時期,據嚴曉星《金庸識小錄》年譜,金庸小時候酷愛讀書,八歲起便沉迷武俠小說,十三歲初一時便讀完了學校圖書館三分之一藏書,可謂博聞強記,無所不讀。金庸家在浙江海寧,離武俠社所在的上海僅一百多公里,那麼當時的這些《點穴法真傳秘訣》、《擒拿法真傳秘訣》他是否也看到過呢?雖然沒有切實的證據,但想來還是很有可能的。就算當時沒有看到,以後也有可能接觸過。

比如舊版射鵰的另一處精促穴描寫,歐陽克偷襲丘處機:

左掌虛揚,右手鐵扇咄咄咄,連點丘處機背心「鳳尾」、「精促」、「脊心」三穴。眼見他難以閃避,突然身旁人影一閃,一隻手伸來搭住了扇子。

民國時點穴術有少林武當兩大流派,少林點穴術中又有若干分支,這三個穴位,正是出自金倜生記錄的含有精促穴的分支流派。

由此,也許還可以解釋為何民國武俠小說家沒有寫到精促穴,因為在這套書流行時,這批小說家們多已功成名就,在武學認識上早已過了積累期,這些檔次太低的地攤小冊子進不了他們的法眼吧。

和這些前輩們不同,後來的新派小說家們在這套「武林秘籍」流行時正值少年,如金庸(生於1924)、梁羽生(1924)、卧龍生(1930)、雲中嶽(1930)、蕭逸(1936)等等的作品中,都出現了相當數量的精促穴描寫,也許正是這套書影響了這一代人對於點穴術的認識。

所以,不管點穴術這種功夫是否真管用,金庸等武俠作家對其有所研究肯定是真的,方舟子所說「金庸當然不懂什麼點穴術,他不過是拿著一張穴位分布圖作藝術想像」,只能說是扯淡。

那麼金庸後來為什麼又要刪掉精促穴呢?

在金庸小說的修訂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傳世化和典雅化特徵。所謂傳世化,是指金庸將自己作品作為傳世經典對待,因為不想誤導後人,所以將一些不太「雅馴」的地方進行修改。由此標準來看,精促穴等穴位不見於正統中醫穴位理論,有點荒誕不經,所以就有了處理掉的理由。比如前面寫歐陽克突襲丘處機時點的「鳳尾」、「精促」、「脊心」,後來就改成了位置相近的「陶道」、「魂門」、「中樞」三穴。

【少林點穴法之鳳尾、精促、脊心】

【國家標準經穴之陶道、魂門、中樞】

所謂典雅化,是指金庸將一些有「誨淫誨盜」跡象的情節進行了和諧,從這一角度,「精促」這樣不正經的名字,想來也很容易被他盯上。其實精促穴在一開始出現時,其實並沒有什麼三俗涵義,然而這個名字實在容易引發聯想,金庸在射鵰中對精促二字有沒有多想暫且不說,梁羽生《雲海玉弓緣》可是寫過孟神通以邪派「催精迷神」手法戳中滅法和尚尾閭的「精促穴」後,滅法和尚立刻血脈僨張,神智迷糊,惡狠狠地向金世遺撲來:

原來這「催精迷神」的手法,能令人在神智迷亂之後,全身的潛力都發揮出來,最少也比尋常增強了一倍。

法名催精,穴名精促,這個場景瞬間變得不那麼正經起來——在這裡要指出一點,在梁羽生別的書里,精促穴大多位於背部,而到了雲海玉弓緣里,卻到了下三路的尾閭,還寫出了「催精迷神」之類粗鄙之語,頗有矛盾。要是以方舟子的風格,這裡大概又要說是代筆了,由於證據不足,此處暫且擱置不論。

在金庸70年代的修訂時,精促穴在文學作品中出現了什麼樣的三俗化轉變,由於材料不足,暫時也不能下定論。不過在1980年左右興起的「香艷武俠」風潮中,由於精促穴這個名字實在是艷情描寫的利器,自然被大大的利用了一番——由於相關描寫實在不方便貼出來,所以就開個車吧:大家用丹雲、松柏生等作者名字加精促穴一起百度搜索,定有驚喜。

由此來看,不管金庸以何種理由刪除精促穴,在結果上都算得上正確,避免了和這些黃書的H情節為伍。

【大陸盜版松柏生《小寶六鳳》,託名金庸卧龍生】

進入二十一世紀,精促穴繼續在各種H文中出沒,由於這些黃文作者們並沒有太多文化素養,所以精促穴的相關描寫越來越三俗,連位置也發生了變化,很多時候跑到了更為直接的菊花附近。由於相關描寫更加不方便貼出來,所以大家可以用小龍女等金庸小說女性角色加精促穴百度搜索,會有更多福利……

從民國時的習武浪潮,到和平年代的情色香艷,這近百年中,精促穴在文學作品中的演變,詮釋的正是語言學和符號學角度的「意義流變」,展示出了一個詞語或符號隨著歷史環境、流行文化、文學語境的變遷,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如果更深一步挖掘的話,相信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

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我想聲明一下,由於掌握材料還不夠全面、相關領域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所以此文中的觀點,更多的是出於推測,並不代表事實肯定如此。很多問題,如果金庸本人沒有做過解答,很難說有真正的答案。比如金庸到底什麼時候接觸的精促穴,是在三十年代的街頭,還是50年代的香港?這個問題就不太好給出百分百的回答,只能說一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像1954年推動金梁武俠創作的那場香港太極門白鶴門兩掌門決鬥,鷹爪門宗師劉法孟是公證嘉賓之一,他後來傳授的鷹爪擒拿術就有對精促穴的拿法,金庸也有由此接觸精促穴的可能)。

不過在我個人的想像中,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生的這批武俠作家,在他們的少年時代,應該都有著接觸這些「武林秘籍」的機會。就像周星馳電影《功夫》中的少年一樣,他們也許曾經堅定的認為,自己骨骼驚奇、天賦異稟,能夠在這個動蕩的時代中脫穎而出,將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挑在肩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符號帝國 的精彩文章:

一向凶頑吊打土地神的孫悟空,為什麼對砍柴的農民卻很客氣?
亞馬遜食人魚:體長只有30厘米的小魚,為何能夠稱霸整個海域?

TAG:符號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