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他是北大唯一的終身教授:一個人的格局,藏在他看的書里

他是北大唯一的終身教授:一個人的格局,藏在他看的書里

文 | 小七 · 主播 |常浩

上次給大家推薦了女性必讀書籍,很多讀者都說非常喜歡,想讓我再多推薦一些好書。今天,小七就繼續來跟大家分享讀書的話題,但在推薦好書之前,我想談談關於讀書的一些想法。

不知何時起,我發現大家都愛看一些「有用」的書,而有一類書,被認為是閑書,總是待在不起眼的角落裡被忽略,那就是經典文學。

說起這些「無用」的書,我想起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師,因為在學術界的巨大成就,他是北大至今唯一的終身教授。回憶早年的讀書經歷,他說:「小時候,最愛讀的是『閑書』,從長輩眼裡看,讀這樣的書是壞,但我卻認為是好。」

讀經典文學,影響了他一生的寫作和治學。

說起閱讀,如今的青少年也不愛讀經典作品,書架上擺滿了各種益智書籍、考試秘籍、優秀作文選……這些,似乎更受大家青睞。

我想起我的一個發小,小時候我們還在看小人書的時候,她愛的卻是雨果、魯迅、季羨林等的小說和散文。我們當時覺得這些讀起來晦澀難懂,也不覺得讀了有什麼益處。

等到上了初高中,寫作文常常令同學們感到頭疼,於是找來各種作文選、寫作秘籍,希望能補救自己的作文。

她則是從來不看這一類書,就能輕輕鬆鬆寫出滿分作文,還常常在國內一流的文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真是讓我羨慕得不行。

每次我們問她:「你有什麼秘籍,為什麼寫作文這麼厲害?」她就說哪有什麼秘籍,如果有,估計就是她看的那些「閑書」。

長大後,我曾在季羨林先生的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句話:

據我瀏覽所及,古今中外就沒有哪一位大作家真正靠什麼秘訣成名成家的。記得魯迅或其他別的作家曾說過,「作文秘訣」一類的書是絕對靠不住的。想要寫好文章,只能從多讀多念中來。

才發現,那些看似「無用」的經典文學,才是真正的秘訣。它可能無法短時間內讓人學會某種技能,但卻長期積累了潛在的文學素養。只有吸收了精華,才能吐露芬芳。

說了這麼多,今天小七想給大家推薦的,便是一套極具文學性的經典作品,專門給孩子準備的——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集。

點擊下圖,查看詳情

季羨林是中國一代語言學、文學大師,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他出生於山東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卻考入了清華大學西語系,本科畢業當了一年國文老師,又考取了去德國交換的留學生,在德一待就是整整10年。

回國後,他任教於北京大學,繁重的學術研究之餘依舊筆耕不輟,留下了許多傳世的經典文學作品。由於其在國學上的深厚造詣,他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成為了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

(國學大師 季羨林先生)

他的散文,光是入選中小學課本的就有17篇,選入中高考閱讀的篇目更是數不勝數,在所有名家中,季羨林被選入教材的作品是最多的。

因此,讓孩子從小讀季羨林的作品,既能讓孩子在經典中提升文學素養、拓展閱讀的格局,也能切實地幫助孩子提升語文能力。

這套書的編者用心地把他的作品分成七個主題,完全對標了中學寫作的七大必考主題:人物、記事、抒情、寫景、遊記、議論、讀寫。

讓孩子既能讀經典,又能切實學寫作。

說起季羨林散文,印象很深的是小時候讀他寫的《神奇的絲瓜》,十分普通的絲瓜,卻被他寫成了頑皮的活物,這些絲瓜會控制自己的「體重」,還能改變「姿勢」,讓自己「躺在別人的窗台上」,以此避免墜落……

著名作家梁志剛曾提起這篇文章,說季老筆下的絲瓜,讓寫作不及格的侄子開始了對寫作的興趣,並由此開啟了高分作文的大門。

偉大的作品,其實就是來自對生活的用心觀察,以及一顆充滿熱情的心。

這套書的封面和內頁插畫,均為國際繪畫大師吳冠中的水墨國畫和油畫,他的畫在國際上的拍賣價格高達上千萬,可以說每一幅都是國寶

兼具中國傳統古蘊與西方現代美感的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搭配抽象的線條與跳躍的色彩,意境悠遠。

(書中插畫 吳冠中《紹興小景》)

(人物卷封面圖 吳冠中《雙燕》)

(書中插畫 吳冠中《溪邊》)

名畫的點綴給文學增添了更豐富的內涵,孩子翻開閱讀時,便可以感受到藝術大師的審美熏陶。

十點特惠,全網最低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你感到累了,請記住這幾點!
一個人的沉默,是成熟的開始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