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聯盟力量:美國海軍未來規劃中的國際因素

聯盟力量:美國海軍未來規劃中的國際因素

原標題:聯盟力量:美國海軍未來規劃中的國際因素



作為當今世界的第一海上力量,美國海軍在三十年來飽嘗獨孤求敗的困擾。一方面是需要在國會中同軍費砍手們較量,另一方面卻又在各海域中難覓同級別的對手。隨著所承擔的任務覆蓋區域擴大,對於自身要求也勢必水漲船高。


在此背景下,美國海軍早已不滿足於打贏對手,而是要變著法子去保持高強度壓制。2017年初公布的幾個未來規劃方案,就是這種思維的體現。但計劃本身可能遠遠不止對美軍一家的影響。那些分布在各大洋的美國盟友,都完全有可能被拉入這個龐大的規劃。


擴編勢在必行


美軍可能希望自己也擁更多次級的航艦


無論是私人機構推出的《重塑美國海上力量:美國海軍的新艦隊架構》,還是海軍自己搗鼓出的《未來兵力評估》,都要求美國海軍在未來的5-20年里擴充兵力。


其中,《重塑美國海上力量:美國海軍的新艦隊架構》可謂野心勃勃。要求海軍發展4萬噸級以上的「輕型航母」,擴充航母編隊的總數。以便建立前沿存在的威懾艦隊。在衝突爆發後,立刻與敵軍進行針尖對麥芒的消耗作戰。然後撤出戰區進行彈藥補充,並由大型航母領頭的機動艦隊替代。如果衝突級別較低,那麼更省錢的威懾艦隊也可以獨當一面。



沒有船塢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被認為是輕型航母的原型


其實這也並非全新的戰略規劃。早在21世紀初,美國海軍就將自己的兩棲艦隊升級。通過為兩棲編隊加入巡洋艦和驅逐艦的辦法,發展出兩棲攻擊大隊。在低級別的衝突中,這樣的編隊可謂綽綽有餘。但當對手具備中等軍事強國的勢力後,這種臨時組合就顯得難以應付。



進入21世紀 美軍就已經有了兩棲攻擊大隊編製


為此,《重塑美國海上力量:美國海軍的新艦隊架構》認為,美軍有必要發展至少4萬噸級的輕型航母,編入舊的兩棲攻擊大隊。通過電測彈射器來運作F35艦載機和E2D預警機。同時再發展一種更為廉價的輕型兩棲攻擊艦,專註於陸戰隊的兵力投送。


原有航母編隊將成為機動艦隊


相比之下,《未來兵力評估》則顯得謹小慎微。最大的變革在於要求將兩棲攻擊和濱海巡邏艦都編入現有的航母攻擊大隊。兩棲艦將使用陸戰隊的F35B短距起降戰機,作為航母上F35C艦載機的補充力量。重型航母則可以增加更多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和無人機來提升持久戰鬥力。


但《未來兵力評估》並未解決一個問題。即兩棲攻擊艦加入航母編隊後,如何彌補原兩棲攻擊大隊的兵力真空。或許,當我們將兩個程度不一的規劃案放在一起比較,可以得出比計劃本身更為廣闊的戰略。



美國海軍自己則希望將兩棲攻擊艦編隊航母攻擊群


理想與現實



美國海軍可預見的對手 基本都不會來自海上


關於《重塑美國海上力量:美國海軍的新艦隊架構》,其實可以看做是美國海軍的理想。這個理想在冷戰中就反覆出現,在冷戰後也初露端倪。即用更多層次不一的航母編隊,實現對更廣袤戰區的控制。只不過冷戰時的著眼點是遠海,冷戰後的目光聚焦沿岸與內陸。

既然有美好的理想,那就一定有殘酷的現實。任何擴軍計劃都需要財政支持,並服從建造周期的規律,還要解決結構性的巨大調整。如果衝突在2020-2025年爆發,長期計劃就是一紙空文。沒有完成轉型的海上力量,也不過是貼了新標籤的舊酒瓶。



美國海軍自身也需要不短的調整期


所以,《未來兵力評估》更加貼近真實世界的需求。在不要求立刻變出更多部隊的前提下,在局部進行兵力集中。為單個航母編隊設立2個可以起飛戰機的平台,無疑是快又省的辦法。同時也很好迴避了F35系列飛機完全交付前的航空兵力不足現象。將更多高科技武器集成到舊式的部隊編製中去。


只是,這種看似急功近利的兵力集中方案,如何去彌補陸戰隊和兩棲戰能力的損失呢?或許答案不在美國本身。或者說短期內根本不會為所有航母編隊都配備兩棲攻擊艦,而是用全球各地的盟國兵力來將就一下。



如果方案實施 意味著美國兩棲攻擊艦數量將嚴重不足


潛在的即戰力



F35的大量服役 是美軍及其盟友的一次戰鬥力提升

隨著全球新一代航母和類似軍艦的服役,以及F35對海外客戶的逐步交付,美國海軍在實際上就具備了大量即插即用的「友軍模塊」。



美國海軍希望將這些陸戰隊常用武器編入航母攻擊群


早在冷戰期間,美國海軍就在全球主要水域進行過類似的戰略布局。在自身艦隊承擔海戰與對陸攻擊主力時,盟國艦隊要在反潛、近距離支援和防空網路方面進行必要的補充。有些盟軍艦隊還需要在美軍主力抵達前,完成類似威懾艦隊的消耗任務。



兩代西班牙海軍航母都源自美國的輕型航母方案


在當時,符合此類情況的國家就包括了英國、西班牙、義大利和日本。其中除了日本海上自衛隊外,這些國家的海軍都裝備了水平等級不一的航母力量。可以承擔的職能,也包羅萬象。義大利人要在地中海頂住蘇聯水下艦隊與支援兵力的第一波猛攻。日本海自則將在太平洋上承擔類似的任務。西班牙負責把守直布羅陀與中大西洋的水域安全,為聯盟提供穩定的後方。英國則兼具防禦北海前沿與提供兩棲戰支持的所有功能。



冷戰中結伴航行的美國與英國航母


回看當今世界的美國友軍,這些國家依然維持著類似的合作模式。而且隨著美國亞太戰略的擴張,符合需求的友軍數量還在增加。

在歐洲方面,英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地位依然穩固。英軍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在很多方面都符合美國智庫所期望的輕型航母標準。義大利的加富爾號則可以被看做是沒有船塢設備的兩棲攻擊艦。兩家的艦隊仍舊要在南北不同方向上,牽制俄羅斯的威脅。除了任務最輕的西班牙外,英國和義大利都開始服役F35B型戰機。



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號 可以充當美國航母的補充兵力



皇家海軍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也是美軍需要的重要支援


在亞洲方面,新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下的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海軍,也是最直接的兵力補充。由於亞洲的戰略壓力遠高於歐洲,所以美軍會在亞太優先進行兵力集中改革。聯盟力量則會被要求作為諸如反潛、兩棲支援方面的補充,而不需要有英國、義大利這樣的獨當一面。因而,這些國家至今沒有採購艦載版F35戰機的計劃。日本的DDH、韓國的獨島號和澳洲的堪培拉級,都只會在第二線位置居多。



澳洲的堪培拉級只能是一個二線補充



韓國海軍的獨島號也只能是選擇之一


日本的DDH 是目前唯一達到最低標準的航母補充力量


當然,日本海自的航母之路已經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只是因為操作繁瑣和周期性較長的問題,可以暫時不予考慮。



日本海自的航母計劃 依然需要很長時間


此外,我們還可以發現兩個潛在因素。作為美國亞洲新戰略的西部支點,印度海軍的發展同樣值得關注。新服役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雖然不是美系武器系統的產物,卻可以達到「輕型航母思維」下的最低標準。在配合美國重型航母編隊作戰時,具有極好的加成效果。



聯合演習中的美國 印度航母與日本DDH.


深處歐洲的法國,同樣會是美國新戰略的變數之一。法國人在印度洋和太平洋都有大量的海外領地與海洋專屬經濟區,不可能不對地區內的風吹草動所注意。戴高樂號航母可能趕不上任何突發情況,但長期在全球部署的西北風級兩棲艦卻可能隨叫隨到。作為直升機、無人機和陸戰隊使用的平台,甚至可能成為日後美軍補償兩棲戰力的方案藍本。作為二線支援力量,同樣值得信任。


法國的西北風級兩棲艦也可能出現在聯盟艦隊中


所以,2017年公布的兩個美國海軍未來規劃方案,影響力遠遠不止美國海軍本身。結合特朗普要求各國增加軍費、開啟印度-太平洋戰略的政治背景,你就應該明白其中的深層次聯繫。


羅馬人在正式進入帝國時代之前,就是國際外交場上的聯盟高手。通過各類同盟獲得海軍、騎兵、弓箭手和其他輔助部隊,為羅馬野戰軍支撐起超過自身原始設定的作戰能力。

今天,作為當代羅馬的美國,也在加速步入自己的「帝國時代」。以最優化的手段,招募儘可能多的盟友、整合儘可能晚上的聯軍,也將是顯而易見的美軍發展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末世狂歡:蘇軍「西方」81軍演的簡單回顧
巴內特之戰:玫瑰戰爭的風雲再起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