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做了體檢卻沒查出早期肺癌?因為少了這項檢查

做了體檢卻沒查出早期肺癌?因為少了這項檢查

做了體檢卻沒查出早期肺癌?因為少了這項檢查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吧!

有約君說

一年新發病約78萬例,死亡69萬多例——肺癌,無疑是危及我國人民健康的「第一殺手」!

在癌魔長大前,怎麼最快最有效揪出它?「盯住」肺癌了,治療前哪些事情必不可少?備受矚目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該怎麼選?肺癌真的能治好,把它當成慢性病「與癌共存」嗎?

這些問題,我們統統給出答案!

做了體檢卻沒查出早期肺癌?因為少了這項檢查

10月9日,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微信號:gzrbjkgj)與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聯合舉辦以「合理治療,把肺癌『變』慢性病」為主題的「名醫大講堂」,國際著名腫瘤學教授、著名肺癌專家吳一龍教授帶著團隊「新星」、肺癌綜合治療專家周清開講。

既前沿又實用、既靠譜又細緻的大咖肺癌治療指引,迅速引爆現場、網路直播的關注,哪怕是上班時段直播,僅即時收看就近10萬人次!

錯過了現場直播?

肺癌離你我很近!

幸好中國男性肺癌出現拐點

「我的父親、母親、舅舅、大姐都患上了肺癌,父親、舅舅都因此去世了……」大講堂上,來自黑龍江省大慶的東北漢子胡先生「有點慌」,特意趕到廣州,只為求當面問問吳一龍教授「肺癌的家族遺傳是怎麼回事」,他家情況也讓大講堂觀眾很是震驚和唏噓。

事實上,這期大講堂讓「粉絲」們從五湖四海趕來,是因為肺癌離每個人都不遠了,而且它的「傷害值」實在太高!吳一龍教授援引今年9月中旬新鮮出爐的GLOBOCAN 2018全球癌症統計證實,中國肺癌年發病77.4萬例,死亡69萬例

做了體檢卻沒查出早期肺癌?因為少了這項檢查

而通過觀察中國肺癌的15年變化,有一新情況算是好消息,那就是中國男性肺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出現拐點:

2002年男性肺癌發病率就已經是42.4/10萬,2012年更是高達52.8/10萬,而最新的GLOBOCAN 2018全球癌症統計證實,已經回落到47.8/10萬

我國男煙民眾多,而「吸煙」正是肺癌發病里目前唯一非常明確有直接證據的元兇,因此醫學專家們認為,拐點出現的最主要因素是中國男性的吸煙率下降了,因為吸煙率下降與肺癌的關係要10-20年才能看到。

然而另一方面,中國女性的肺癌發病與死亡率15年來還在一直升,吳一龍教授認為,原因還不能完全說清,大氣污染問題、女性與男性不同的基因差異及致癌敏感性等,都需要考慮。要特彆強調的,二手煙對女性肺癌影響更大,因此,遠離它,只要與煙氣里呆上10分鐘及以上,就會受害!

肺癌能治好嗎?

吳一龍:治癒希望正在前方

冷不丁地就聽說「誰誰誰得肺癌了」,人們才驚覺肺癌陰影漫散得如此之近;它又兇狠無比,算一算全國每天就有接近2000人因肺癌而死亡。

肺癌真的能戰勝,能治好嗎?吳一龍教授說:「希望正在前方。

早期(I期)通過手術治療,中期(II-IIIA期)、中期(IIIA-IIIB期)通過以手術為主或以放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晚期(VI期)通過藥物治療為主,正讓早中期患者「爭取治癒」,讓中晚期患者「與瘤共存」長期生存;免疫治療覆蓋早、中、晚期,更是治癒肺癌的最新希望。

當然,治好肺癌「不能隨隨便便就能成功」,吳一龍教授強調,早期發現、分期對待、合理用藥、正常生活,是抗擊肺癌的總體四大策略,不可懈怠。

如何早期發現肺癌?

唯一推薦低劑量螺旋CT

談癌色變是正常反應,但越來越多人知道,包括肺癌在內,很多癌症早期發現,是可以治癒,活過5年、10年,甚至20年。

最關鍵的是,如何能儘早發現肺癌?年年做體檢行嗎?

做了體檢卻沒查出早期肺癌?因為少了這項檢查

對此,吳一龍教授指出,「明明經常體檢,結果一直是『正常』,得了肺癌檢測不出來」是很多人不斷追問的,事實上,無論多規律、多昂貴的體檢,如果缺少了最關鍵的低劑量CT篩查,就不可能發現早期肺癌。

無論幾十還是上百的常規體檢,還是升了規格的比如399元「體檢套餐」、899元的「豪華套餐」,項目漸多,尤其抽血查驗「腫瘤標識物」,還有胸片,好象讓人心安了,問題是它們真是與早期發現肺癌「沒關係」。

胸片和胸透很難發現早期肺癌,也不主張做血的腫瘤標誌物篩查,低劑量螺旋CT是唯一推薦早期篩查肺癌的方法。」吳一龍教授說。他引述一項全球5萬多人的研究結果指出,只有低劑量螺旋CT篩查,才能達到降低全人群20%肺癌死亡率的效果。

這一項目花費不算貴,即使有高危因素的人士,每年做一次低劑量CT篩查,每年花費也不過二三百元,相當值得花。

肺癌治療前要做什麼?

三部曲「一個也不能少」

查出肺癌,先別忙著想怎麼治,因為治療前還得「唱好」三部曲,一個也不能少,每一步都直接關係到後面用哪些治療策略。

第一部曲:病理診斷,

解答「是什麼肺癌」的問題。

很多人誤以為肺癌就是肺癌,其實隨著醫學進展肺癌已經被視為「N種病」的統稱,通過穿刺手術後,對樣本進行活檢,可以分清所得肺癌到底是佔15%-20%的小細胞肺癌,還是佔80%-85%的非小細胞癌;是腺癌、鱗癌、大細胞癌、腺鱗癌還是其它。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不能動癌,動一動會加速擴散」,是真的嗎?吳一龍教授特別澄清,全世界接受癌灶穿刺活檢的數億人,「加速擴散」之說沒有任何根據

第二部曲:PET/CT檢測,

解答「肺癌嚴重到什麼程度」的問題,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分期」。

PET/CT是將把掃描與反映癌細胞「吃糖能力」的兩種技術疊加相融,確定是早、中、晚期,如今檢測普及些了,雖然還是近萬元費用,但值得也必須做。

第三部曲:基因檢測,

解答「有沒有特異基因改變」的問題。

發現驅動基因的突變導致肺癌,並找到藥物進行基因靶點治療,這是近20年來全球肺癌治療的第一大革命。它直接將患者平均生存時間從傳統化療時代的約12個月,提升到如今的七八成患者中位生存期達39個月。

能做的基因檢測很多,如何選擇?吳一龍教授直言道,一種是市面上有什麼葯在用,就檢測藥物針對的靶點基因,好處是價格相對便宜;另一種是大樣本檢測,相當於「大包圍」,花費多一點,但提供更多可能治療機會,「最好視乎經濟能力選擇」。

做了體檢卻沒查出早期肺癌?因為少了這項檢查

肺癌治療關鍵點

目前,在肺癌治療上,常規方案設計原則已經不止手術、放療、化療了,包括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在內的藥物治療,在早中晚四種肺癌分期里都能「唱主角」,而扮演的作用大小,則很多關鍵點要知道。

關鍵點一:

I期毫無疑問是手術

「不能做手術,誰、誰,還有誰就是手術做壞了,死了!」讓吳一龍教授無奈的是,盲目拒絕動手術的肺癌患者不少。

其實,今天的手術與過去大不同,不再要開大胸、切肋骨,只要開兩個洞,效果卻非常棒——

2017年全球五大洲各大醫院的數據顯示,最適宜手術的IA期患者,術後生存5年以上的超過90%;I期5年以上生存率73%,II期56%,III期也有41%。

拒絕手術,等於抗擊肺癌的門被親手關上一半!那些做壞了的,其實更可能是不該做手術的中偏晚期病人,反而做了,適得其反,這反而說明選擇手術時機很重要。

關鍵點二:

放化療在中晚期「唱主角」

「無論放療還是化療,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樣的想法簡直人人皆知,導致放化療被認為「冒險」。

事實上,治療方案設計原則里,醫學專家將放化療放到中晚期「唱主角」,是非常有依據的,做與不做,生存機會區別甚大

權威臨床研究統計證實,化療者,到第7個月,50%的患者生存;而不化療者,哪怕是獲得了最好的支持治療,到第7個月,也只有35%的患者還活著。

因此,吳一龍教授說,放化療的副作用需要重視,但更關鍵的是「不要輕易放棄」,最好將放化療的治療獲益與毒性間平衡的謀取之道交給專業醫生。

做了體檢卻沒查出早期肺癌?因為少了這項檢查

關鍵點三:

別輕易靶向治療「轉」免疫治療

吃藥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被稱為近20年肺癌治療第一、第二次「大革命」,前者是帶瘤生存「肺癌變慢性病」的希望,後者更是真正治癒肺癌的新希望。

這兩類新型抗癌藥物如何選用作治療,廣東省肺研所參與國家制定「新型抗腫瘤藥物合理應用六大原則」:

一、病理組織學確診後方可使用;

二、基因檢測後方可使用;

三、嚴格遵循適應證用藥;

四、體現患者治療價值;

五、特殊情況下的藥物合理使用;

六、重視藥物相關性不良反應。

太生硬了沒看懂?

有約君給你通俗地解釋一下:

1?沒有靶點突變,不用吃靶向葯,對病情毫無作用,且對肝、腎、血液等的毒副作用很大,以後不要「聽說誰吃好了,試一試」了。

2?「聽說一般靶向葯吃了10個月就耐葯了,怕死了」,別怕!這「10個月」是中位數,也很多人5年甚至10年都不耐葯,不要一點風吹草動就想著靶向葯「升級換代」,什麼時候換藥,由醫生根據病灶、癥狀、身體狀況等進展情況而定。

3?現在靶向葯都有一、二、三代了,怎麼選?吳一龍教授指引說,既要看患者治療價值和治療意願,又要看經濟能力,儘管抗癌靶向葯入醫保又降價,包括個人自費在內的吃藥成本要考慮;要儘可能保障生存周期長,藥物毒性也要盡量低,這需要精密計算,每個人甚至同分期肺癌因是男患者還是女患者都可能不同葯。

做了體檢卻沒查出早期肺癌?因為少了這項檢查

4?別輕易靶向治療「轉」免疫治療

剛剛出爐的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給了免疫治療領域的兩位學者,讓社會對於腫瘤免疫治療的熱情前所未有地高漲。但作為新希望的免疫治療,存在著有效率低、起效緩慢等特點,目前國內已有俗稱「A葯」、「O葯」、「K葯」等多個藥物上市。國內患者最常用、上市最早的O葯(Opdivo,納武單抗),研究證實有效率為16%,如果因為基因突變正在吃靶向葯,腫瘤無進展情況良好,那貿然改吃O葯,「不是好主意」。

但如果是小細胞肺癌,沒有基因突變,吃不了靶向葯,那免疫治療就可以重點考慮。

此外,以為免疫治療就不用化療了,這也是很錯誤的想法,事實上今年的醫學研究成果發現,如果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可大大提升治療有效率,不再是16%,而是40%-50%了

肺癌治療權威問答

不主張腫瘤標識物檢測作複查手段

問:提防腫瘤複發要看「腫瘤標識物」水平,可我這項指標忽高忽低,怎麼回事?

吳一龍教授:全世界的醫學專家都認為,腫瘤標識物指標的特異性差,我們不主張將腫瘤標識物檢測作為肺癌治療後的複查手段,把它作為治療決策依據更不行,多抽兩口煙,多吃幾口肥肉,都可能影響指標了。

藥物換代前還要再基因檢測

問:吃藥要檢測我知道,那我要一代葯換二代葯,還要再檢測嗎?

周清教授:要的。耐葯、換藥都需要重新檢測基因突變情況,而且檢測是病理組織先行、血檢(血液循環腫瘤DNA)補充。

做了體檢卻沒查出早期肺癌?因為少了這項檢查

靶向葯未耐葯就別換

問:正在吃特羅凱,緩解了,現在有新葯一代又一代,要換嗎?

周清教授:建議還是保持特羅凱方案。靶向葯未耐葯就別換,這意味著與肺癌打仗中,武器管用,有必要將這武器功力發揮到最大,而不是打一槍換一炮。

吳一龍教授:這是非常好的情況,說明藥物深度有效,別多想,正常生活!

靶向治療藥量每天一片

問:4A期肺癌的我,每天吃兩片靶向葯,病情穩定了,能減葯嗎?

吳一龍教授:臨床醫學研究發證實,靶向葯有效的話,推薦用量是一日一片,每天80毫克夠了,用2片是白白多花了錢。

靶向治療忌食西柚

問:肺癌患者飲食宜忌有哪些?我病情4年了,堅持吃素,這樣做可取嗎?

周清教授:肺癌患者吃素,完全是錯誤的。純素飲食意味著蛋白質攝入不足,身體想抗擊癌症都沒有了武器,建議馬上恢復並保持正常飲食,營養素均衡最重要。忌口問題,像蜂王漿、部分美容藥物等含激素的要避免;吃靶向葯的患者,不要吃葡萄柚(西柚),連含其成分的果汁等製品都避免,因為西柚當中的呋喃香豆素及其化合物,抑制體內一種酶,干擾藥物代謝,影響藥物吸收。

免疫治療不用另行基因檢測

問:哪些肺癌可用免疫治療?也要基因檢測嗎?免疫葯可以吃多久?

吳一龍教授:如果不是「非小細胞癌」,比如是小細胞癌,沒有基因突變,理論上可以免疫治療和化療聯用;如果有基因突變,目前研究顯示靶向治療效果好,不建議聯用或改用免疫治療,因為可能毒性非常大。要明確的是,基因有突變與不突變,其實是兩類肺癌,不能混淆。臨床處理上,免疫治療不用另行基因檢測。至於免疫治療做多久,還在討論中,目前看最好能持續2年。

中藥輔助治療要明確目的

問:中藥輔助治療對肺癌有作用嗎?

周清教授:目前對於中藥對於肺癌治療是增效還是干擾,沒有明確證據。建議有目的地使用,比如減低某種葯所導致的便秘等,明確解決某問題,而不是單單為「中西醫治療癌症」這樣的概念而長期使用。此外,治好了癌症,將中藥作為調理身體等還是可以的。

吃了原料葯就不能參加臨床試驗

問:省醫正在做哪些肺癌臨床研究?

周清教授:一二代靶向治療里60%左右有T790M耐葯,目前中華慈善總會正在發起肺癌精準免費T790M檢測項目,只要取新鮮組織、胸水蠟塊、石蠟切片等進行組織檢測,還有10毫升靜脈血作血液檢測。

吳一龍教授:靶向藥方面,我們正聯合全球多中心在做耐葯後研究,在第四代藥物上探索。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換藥要聽從醫囑,不是自己換了藥物再來希望參加臨床試驗;更不能自配或吃原料葯,其安全性、療效都無保證,也同時失去參加臨床試驗的機會。

肺小結節一半以上是良性

問:我做了低劑量螺旋CT,發現了毛刺肺小結節,該怎麼辦呢?

吳一龍教授:不用恐慌,肺小結節一半以上是良性的,建議首先到肺小結節門診就醫,區分良性、惡性再看是否做手術處理。

醫學指導:

著名腫瘤學名家、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教授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人民醫院肺三科主任周清教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李瑞娜、張藍溪、靳婷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喬軍偉、視覺中國

編輯/李津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有約君猜

你可能還想看以下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的精彩文章:

周末及下周義診講座信息一覽
孩子這樣咳,當心是哮喘!

TAG: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