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陌生人面前內向,熟人面前外向,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心理學家:陌生人面前內向,熟人面前外向,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新來的朋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今天分享社交心理學。現在很常用到一個詞——尷尬,從這兩個字的寫法來看,可以聯想到心理感受和體驗是相當齟齬的。

也許我們在某種情景下,可以直接用出這個詞語來形容自己的感受,但是真的讓我們用文字去描繪它的意思的時候,卻總找不出很恰當的形容詞。放在心理層面分析的話,尷尬是一種不良的情緒體驗,是和愧疚感和羞恥感聯繫起來的。

心理學家:陌生人面前內向,熟人面前外向,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而人在尷尬的時候生理反應大致是相同的,表現為內心極度不舒服,感覺自己有些無奈和愚蠢。而有的人竟然還會有生理表象反應,就是在尷尬的時候會產生面赤、流汗、口吃等等。那麼尷尬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心理專家Buss和Lewis給我們總結了出了答案,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感覺別人的話題會圍繞我們而產生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在不同的場合中都有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同時我們的社會角色受到了法律、規則、和道德感的約束。

而我們周邊的人,會根據我們當下的身份和我們所做的給予符合與否的評價,漸漸的,很多和我們相關的話題就應運而生了。

心理學家:陌生人面前內向,熟人面前外向,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內化

而當我們置身於評價和話題中的時候,就容易將這些外在的東西內化,進而提升到超我的層面。慢慢的我們的認知和潛意識就會將這些評價和話題泛化,讓我們認為這些評價和話題就是社會給予我們的定性評價。

之後遇到其他人的時候,也會將這些評價泛化,認為他們也是這樣認知我們的。而實際情況是這些泛化的話題和評價只是我們內在的接受到的錯誤信息和認知罷了,也許我們在接觸別人的時候,他們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對我們做出評價。

心理學家:陌生人面前內向,熟人面前外向,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所以,當別人給予我們正面讚揚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不配讚美,而尷尬,也可能在聽到一些讚揚的詞語後,覺得對方言不由衷,也會產生尷尬的感覺。所以越是在陌生人面前,越是了解不深的情況下,尷尬感覺越是容易出現。

感覺自己被暴露時候的感覺

如果某一天,自己身體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抑或在不經意間暴露了隱私部位的話,想必是很尷尬了。同樣當我們的情緒和感情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的時候,也會產生這個情緒。比如說讓你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群體裡面演講,或者是在一個陌生的場合中唱歌等等,當時的窘迫估計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

心理學家:陌生人面前內向,熟人面前外向,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防禦機制

心理學家認為,從某種意義上看,尷尬也是人類最原始的防禦機制,在人們暴露自己的時候出現的應激反應。它產生和傳遞的過程大概如此:自己身體或者情緒,總之是不想暴露的部分暴露出來的時候,心理讀到周邊的外在反應和刺激,然後尷尬產生。

其實尷尬的形成心理是可追溯的,這和原生家庭中父母教導方法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在幼年的時候,父母對我們某些持肯定和否的態度的話,會直接影響我們的道德觀。

對於那些嚴厲和道德觀很強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通常是比較注重別人怎麼看他的。所以超我部分是超常發展的,因為他們總是容易覺得自己是置於別人的評價之下的,所以也比較容易害羞。

移情效應影響下的尷尬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有移情能力的,只是有的人比較強,有的人弱一點而已。所謂移情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等同於共情,就是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感同身受的思考一些事情。

心理學家:陌生人面前內向,熟人面前外向,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共情尷尬

所以,如果和我們交流的人正在某種尷尬情景中的話,我們通過移情效應,可以知曉他的尷尬處境,繼而也會把這種他人的尷尬加以內化處理,變成自己的尷尬,這就是神奇的共情尷尬。

打個比方,有人在公共場合,公開摳腳,或者吐痰,我們也會產生尷尬感覺。在和陌生人接觸中,如果對方感覺尷尬的話,我們也會感同身受。如此看來,適當的放開一點,或者是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以化解自己的尷尬。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心理學家:如果你具有這四大特徵,說明你是一個內心不成熟的人
哪一些朋友不值得深交?請注意這三大信號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