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知道 | 面對性侵犯,最有效的懲罰是殺了他還是羞辱他?

知道 | 面對性侵犯,最有效的懲罰是殺了他還是羞辱他?






題圖:《不能說的夏天》



為何重刑主義在中國影響如此之深刻?




知友:王瑞恩

(200+ 贊同,法律、律師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從一個很小的點來回答,可能會引發爭議,歡迎提出。(為避免誤傷,先強調: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我反對廢除死刑,但並不認為一味重刑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個人認為,重刑主義在中國得到推崇背後,是有效替代手段的缺乏。




刑罰的目的是什麼?法學院老師可能會說,是特別預防和一般預防。特別預防指的是避免特定主體再次危害公眾安全,這很好理解,把強姦犯斃了,他自然不會再次強姦;一般預防,指的是對一般社會公眾(包括潛在犯罪者)產生威懾力,阻遏潛在犯罪行為。




實現一般和特別預防,採取重刑是一種手段,但還有其他方式。







比如,在性侵犯罪者刑滿出獄後,在一段時間內限制其活動範圍,強制其佩戴具有 GPS 定位功能的「電子腳鐐」加以監控,違者將重新入獄。



我在明尼蘇達州工作的時候就遇到這樣的案例:




法院強制性侵犯罪者不得靠近受害者上學和居住的區域,否則電子腳鐐會報警。同時,破壞電子腳鐐本身也是一種犯罪行為。

(我知道有人要拿蟻人說事……不過那個只是藝術虛構,現實中要偽造行蹤並不這麼容易。)







比如,可以對性侵犯罪者進行註冊,並向社會公開被註冊者的情況。在美國的的很多州,法院都可以在性侵犯罪者的居所附近樹立警示牌,提示「內有被註冊的性侵犯罪者」。




同時,他們的姓名,照片和住址也會在網上公開,居民可以查詢附近具有前科者,加以提防。




有朋友提出,面對這樣的公開羞辱,犯罪者有沒有可能產生更加強烈的報復社會的念頭?




這一點在美國的刑事實務中也經常被人提及,目前的應對措施是搭配採取強制的「性侵犯者治療」項目。



這類的項目包含集中生活改造(有成功融入社會的「過來人」分享經歷)、心理輔導和治療、職業技能培訓等,不失為一種胡蘿蔔和大棒並舉的措施。




這些措施,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刑罰(不是最為直觀的監禁這種形式),但同樣可以預防具體當事人再犯,並且用一種可控而適度的「公開羞辱」機制,向全社會昭示犯罪者的下場,起到一般預防的作用。




回到開始的觀點:反對重刑,並不是縱容犯罪,而是不要讓我們的想像力被刑罰所限制了。其實還有很多能夠起到預防效果的措施可供探索。




知友:月姬魔夜

(200+ 贊同,刑法、法律、律師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一、重刑主義都包含哪些內容




重刑主義有很多重意思,但它的基本意思,是罪與責、刑不相當,罪輕但責重或刑重。




1. 罪輕責重




如張明楷所說的刑法應有謙抑性,不是所有的行為都可以輕易動用刑法去懲罰。比如氣槍,實際有效但在我國未獲批准而被視為假藥的進口葯之類,如果一概以刑法去懲罰,那顯然是打擊面過大。




2. 罪輕刑重




這又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 法定刑重於過錯,即一般意義上的重刑。比如人們常說的「凡 X 皆死刑」就是,現實中的話,如槍支,淫穢物品的相關犯罪法定刑都明顯偏重。






  • 刑罰內容過於殘酷,即酷刑。比如某些國家還未廢除的肉刑,我國古代的墨、劓、剕、宮、大辟五刑,以及後來死刑中的腰斬、凌遲、車裂,等等。






  • 宣告刑重於一般的情況,即輕罪重判。比如有些女性法官對性侵犯罪判得特別重,或者有些案件中對「刁民」判得特別重,或者某個年代中的流氓罪、投機倒把罪的處罰,等等。




二、需要考慮的是刑罰的功能




光說刑罰的目的是很片面的,刑罰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兩個:讓犯罪者不再犯罪,讓還沒犯罪者不再犯罪。




但是,刑罰的目的必須通過刑罰的功能才能實現。而有些回答是把兩者混為一談了。實際上,刑罰的功能主要包括:






  • 消除再次犯罪能力的功能。




最典型的就是死刑。把犯罪者消滅掉,他自然不可能再次犯罪。




而廢死觀點中最重要的一點理由也就在此:把犯罪者終身監禁同樣可以達到把他與外界隔離、防止繼續危害社會的目的,因此它同樣能起到死刑的效果。




在當前的刑罰觀念中,開始考慮對一些經濟犯罪處以極重的財產刑,這亦是為消除犯罪者再次犯罪的經濟能力。






  • 威懾的功能




刑罰能帶來一定的痛苦,因此犯罪者害怕這種痛苦而不敢再犯罪,未犯罪者亦害怕遭受這種痛苦而不敢犯罪。




這是設置肉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肉體上的痛苦最直接,也最容易讓人感覺到害怕。對肉體施加痛苦亦是人類最原始的懲罰內容。






  • 安慰、補償功能




甚至可以直接說這就是報復功能。




受害者和旁觀者看到犯罪者遭受這種刑罰會感覺到「爽」,「解氣」,在心理和精神上獲得滿足,並進而更加信任和依賴這個司法體系。




無論是從下到上的「公民將懲罰的權力讓渡給國家」觀點,還是從上到下的「國家以暴力維護統治」觀點,這種對於民眾情緒的緩解與適當的支持都是有必要的。國家把暴力拿走了,就有義務替公民進行報復。






  • 警示、教育功能




犯罪者通過刑罰的執行,消除再犯罪的想法;未犯罪者通過觀看犯罪者的下場,認識到什麼行為是錯誤的而不再實施。




我國的監禁刑俗稱「勞動改造」,就包含了很強的教育意圖。當然,有沒有效果是另外一回事了。






  • 對秩序的維護




如貝卡利亞所說,刑罰的威懾不在於殘酷,而在於不可避免。




如果整個國家的民眾都在犯罪,以國家機器的力量是不可能阻止的。因此刑罰的運作要規範、合法、公正,人們才會發自內心地主動維護和遵守秩序,殺雞才可儆猴。




三、為什麼會有重刑主義




說完刑罰的功能,這就好理解了。




首先是為了威懾,兼警示教育。




最早系統地提出重刑觀念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如商鞅、韓非子等人

。當時主要是從威懾功能的角度考慮,認為刑罰這麼嚴酷,人們就會害怕而不敢犯罪。




這一觀念的本質其實是功利主義:

當犯罪的收益遠低於將要承擔的風險時,人們就會放棄犯罪。




這仍然是至今為止重刑思想中最重要的內容:只要重刑,就有威懾。




當然,這種觀點是很片面的,比如人們在風險固定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會尋找各犯罪中收益最高的那個,或者這也意味著只要願意承擔風險,就仍然可以實施犯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等等。而且它並沒有考慮到破案率的問題。




總之,實踐證明了重刑無法消除犯罪。不管是秦兩世而亡,還是我國的腐敗問題(貪污罪和受賄罪曾經是處罰最重的罪名之一,但實際上執行起來效果很差),重刑的威懾力都很差。而且實踐證明了紀委的反腐威懾強於一個受賄罪的有罪判決。




其次是統治階級願意為消除再犯罪可能投入多少成本。這是個經濟問題。




要消除對社會的危害(在古代,這種危害更多的是對統治階級),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從肉體上消滅。偷東西的砍手,罵人的割舌頭,再嚴重點的就死刑。這就肯定不會有再犯罪的問題了。




不管是墨、劓、剕、宮、大辟還是笞、杖、徒、流、死,即使是死刑之外的刑罰,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受刑者的健康,並進而縮短其壽命。




當然,這也有一定的功利主義在內:國家為消除這個人的再犯罪可能所而在刑罰中投入的教育、改造成本,與這個人不再犯罪後對社會的回報,哪個更大?




而且,這個成本並不僅僅是刑罰,還包括了其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比如現在的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未滿 14 周歲的人犯罪),並不僅僅是要不要處罰,更多的是要怎麼教育 的問題。




這個經濟問題,就只有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會有更新、更多的手段來替代原來殘酷的刑罰。




最後,是為了報復。




從民眾個人的角度,刑罰首先要滿足其報復心理。人們總是習慣於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並進而主張對加害者嚴加懲罰。




而國家為了迎合民心,獲得支持,也不得不在設置與適用刑罰的時候,考慮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民眾的心理需求。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58 個回答:為何重刑主義在中國影響如此之深刻?










被國人詬病的海外中餐館,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偉大


30 歲前補鈣最有效,但只吃鈣片可不行


生理期的女友為什麼這麼恐怖?


用了這 20 個辦公神器,效率提高了,人也精神了


成年人的世界裡,總有一些拒絕回想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小事 | 名字有傷害
唐僧其實有 5 個徒弟,只是最初的大師兄和二師兄都被妖怪吃了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