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那麼多武林高手,上戰場能打勝仗嗎?

古代那麼多武林高手,上戰場能打勝仗嗎?

作者:南冠兒

很多武俠小說愛好者都有這樣的疑問:中原武林有那麼多高手,為何面對異族入侵卻顯得那麼沒存在感呢?連《神鵰俠侶》中,楊過用石塊擊殺蒙哥汗,都需要數千丐幫弟子、全真教徒與蒙古軍血戰,拼消耗。那麼,難道是武林高手這種存在,在現實中不適合上戰場嗎?

古代那麼多武林高手,上戰場能打勝仗嗎?

在研究武林高手適不適合上戰場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研究一下什麼才叫武林高手。武林高手到底存不存在?確實存在,而且古人也相信武林高手的存在,並且在正史里也有零星記載。三國時代的鮮卑首領軻比能,就是被深感其威脅的魏國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韓龍將其刺殺的。可以說,一個武林高手就能讓鮮卑人晚崛起了上百年。而明朝使臣楊善嚇唬瓦剌人:「刺客林立,夜度營幕若猿猱。」(《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

古代那麼多武林高手,上戰場能打勝仗嗎?

▲古代軍隊帳篷

可見,在古代,動作敏捷、精於近身格鬥的武林高手確實存在。但這些武林高手跟武俠小說里,只憑一雙肉掌在百萬軍中就來去自如的各種奇俠們不大一樣。名將戚繼光曾經說過:「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也就是說,拳腳功夫就和現在的軍體拳、俯卧撐之類的運動差不多,主要作用是鍛煉身體靈活性,上了戰場上一點用也沒有。清代之前,平民武器管制相對較寬鬆,拳腳功夫可能只在洗澡時被人偷襲,或者吃飯時忽然翻臉動手等情況下才有用,古人不會花太多精力練習這種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的技能。

古代那麼多武林高手,上戰場能打勝仗嗎?

▲先秦刺客

綜上所述,本文所討論的武林高手專指精通兵刃格鬥的、主要活動舞台是個人械鬥而不是戰場的,軍隊體系之外的那些民間傑出人才。中國歷史上較早出現的武林高手群體,應該就是先秦時期齊國的「技擊」了:「齊人隆技擊,其技也,得一首者則賜贖錙金,無本賞矣。」 楊倞註:「 齊人以勇力擊斬敵者,號為技擊。」(《荀子·議兵》)齊人「怯於眾斗,勇於持刺」(《史記》),可見當時齊國有一大票愛好單挑的拚命三郎,而且當時也確實人才濟濟,湧現出很多出類拔萃的猛人,如殖綽、杞梁、華周等人。

古代那麼多武林高手,上戰場能打勝仗嗎?

▲魏武卒想像圖

齊國國君將他們招募過來編入軍隊,「收天下之豪傑,有天下之駿雄舉之如飛鳥,動之如雷電,莫當其前,莫害其後。獨出獨入,莫敢禁圉」(《管子·七法》)。他們實戰確實起到了帶動士氣的作用,如果遇到的是組織渙散的對手,基本上可以做到碾壓對方。不過如果對手換成了高度組織化、紀律化、陣型嚴密的勁敵,這招恐怕就不靈了。於是就有了那句著名的軍事定律:「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荀子·議兵》)

古代那麼多武林高手,上戰場能打勝仗嗎?

▲戚繼光練兵

個中道理,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說的很清楚:「開大陣,對大敵。比場中較藝,擒捕小賊,不同堂堂之陣千百人列隊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叢槍戳來,叢槍戳去,亂刀砍來,亂殺還他,只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焉能容得左右動跳?一人回頭,大眾同疑;一人轉移寸步,大眾亦要奪心,焉能容得或進或退?」也就是說,在古代冷兵器戰場上,成千上萬軍隊組成嚴密堅固軍陣,相互擠壓、相互衝撞的時候,最需要的是能不停重複單一戰術動作的、充當龐大戰爭機器中一顆顆螺絲釘的普通士兵,而不是劍術超群、善於閃轉騰挪的大俠。大俠們儘管動作敏捷、善於擊刺,但他們在整齊劃一的軍陣中不僅毫無用處,甚至可以說是有害的。除非他們真的能像武俠電影里拍的那樣,無視物理規律,能夠在敵人頭頂上飛來飛去。

看來中國的武林高手們上了戰場不太好使,那麼國外的呢?在文學作品塑造的常見形象中,日本忍者無疑是極為拉風的一種:外形神秘、動作酷炫,舉手投足間逼格滿滿,一看就是不好惹角色。然而現實卻很骨感。元龜元年(1570年),織田信長征討六角氏,甲賀忍者為六角氏助戰。結果織田信長軍大勝,甲賀忍者戰死八百人。天正七年(1579年),織田信長率軍一萬進攻伊賀,結果被忍者以游擊戰的方式死死拖住,最後不得不撤軍。表面上看起來是忍者戰勝了正規軍,但伊賀忍者用的主要武器是火繩槍,這應該就不能算做武林高手了。就好比如果西門吹雪和花滿樓決鬥時持槍對射,你還能說兩個人是大俠嗎?等到幕府時代的島原之亂,忍者就更丟人了。各忍者家族精選的好手,不僅有的連壕溝、城牆都過不去,連僥倖潛入城中得那些,次日就被人把腦袋從裡面扔出來了,連第二天的太陽都沒來及看。

除了忍者外,日本另外一種強大的高手就是那些劍豪了。明朝嘉靖年前,倭寇日益猖獗。大批日本流浪武士來閩浙沿海,四處滋擾沿海地區。在史籍記載中,這些「真倭」個人武藝極為精湛。「倭喜躍,一迸足則丈余,刀長五尺,則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紀效新書·長刀解》)。官軍「引弓射之,賊悉手接其矢」。(《明世宗實錄》)倭寇「一人揮扇,眾皆舞刀而起,向空揮霍,我兵倉皇仰首,則從下砍來」。(《籌海圖編》)「雙刀上誑而下反掠,故難格。鈀槍不露竿,突忽而擲,故不測。弓長矢巨,近人則發之,故射命中。」(《紀效新書》)

古代那麼多武林高手,上戰場能打勝仗嗎?

▲明《倭寇圖卷》中倭寇的形象

這些真倭來自武士階層,以習武為本業,而且經過內戰鍛煉,個個兇悍異常,極其擅長單打獨鬥,單兵作戰能力極強。但其因為以往戰爭規模限制,大兵團作戰經驗比較少。明軍正好相反,除了剛立國的時候流行「斗將」外,其他時候都更強調軍陣而不是個人武勇。明朝邊防重在西北,南軍廢弛已久,遇到精銳倭寇自然不是對手。可是戚繼光建立戚家軍,創立鴛鴦陣後,卻經常以接近零傷亡的代價消滅數千倭寇。

古代那麼多武林高手,上戰場能打勝仗嗎?

▲戚繼光的鴛鴦陣

而戚繼光手下的士兵並無特別之處,只是苦練一種陣法,不玩什麼花活,再輔以嚴酷到變態的紀律,就成了倭寇的夢魘。不過如果把鴛鴦陣拆開,讓士卒和真倭劍豪逐一單挑,戚家軍只怕會死的很難看。普通戚家軍士兵談不上有什麼高超的個人武藝,只是戚繼光戰術體系的一分子,可就是這些武藝尋常的士兵按正確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古代那麼多武林高手,上戰場能打勝仗嗎?

▲95版《神鵰俠侶》劇照

說起來,戰場上的軍陣千變萬化,無非是要儘可能多的擴大接敵面,以利於更多的人同時參與戰鬥,但又要保持一定縱深,在此基礎保持整齊劃一的戰術動作,一起刺槍、射箭勝過隨意亂刺亂射。如果能做到以上這些,戰鬥效能就會大大提高。而習慣單挑的武林高手們永遠做不到這一點。儘管他們個個生龍活虎,可動作總有先有後,冒進者面對的是敵人無數支長槍的攢刺,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要被戳成篩子,緊接著下一個,似此周而復始……

對此,中國早有「勇者不得獨進」的認知了。說到底,人體相對於武器還是非常脆弱的,你武藝再高,承受傷害的能力跟普通人也區別不大。菜刀狠來一下,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大俠都得跪,更別說是槍林箭雨的古代戰場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古代沒有銀行,和珅這些貪官們都把錢財藏哪呢?
霸王項羽自殺後,他的五虎上將最終命運如何?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