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荷蘭日報長文論述荷蘭中餐的新趨勢

荷蘭日報長文論述荷蘭中餐的新趨勢

關注荷蘭,從關注一網荷蘭開始!

荷蘭日報Trouw發表了長篇文章,淺論荷蘭中餐館的發展趨勢,過去和現狀。

在荷蘭,中餐館在7年時間內減少了將近400家,傳統的打包店和經營傳統菜式的餐廳消失了,但是,一些新型的中餐經營模式也興起了。

文章說,過去中餐館習慣用北京、香港、亞洲和長城等命名的情況已經不再,這些傳統的中餐館正漸漸減少,2012年還有1769家,可是到2018年只剩下1377家。

荷蘭最大的中餐業組織的VCAHO(VerenigingChinese-Aziatische Horeca Ondernemers)有1250家中餐館加盟,發言人Anthony van der Klis說,特別是傳統的打包店消失得很快,經營這些小餐館的老一輩華人也逐漸退休了,其子女都不大願意繼承,造成關門的現象。

目前在荷蘭萊頓大學任職的中國和亞洲問題專家Alice de Jong稱,這裡面有幾個原因,傳統的中印(尼)餐館已經不流行了,而亞洲菜系可供發揮的機會更多。因此,即使願意繼續從事餐飲業的,也寧可選擇更廣闊的天地,造成了新一代華人餐飲業經營者的誕生。

特別在大城市,出現了更多的餐飲形式,WOK、世界餐、壽司店和荷蘭薯條店等,這些行業吸納了一部分華人青年。

另外,從事餐飲業是一項艱苦的工作,而在這裡長大的華人新一代,有更多的就業選擇,無需繼承老一代人的餐館,接受老人的指點,特別是在一個小鎮終其一生。

一個從小就吃中餐長大的攝影記者Mark van Wonderen特別為消失的中餐館製作了一本畫冊《CHIN.IND.SPEC.REST. Een verdwijnend Nederlands fenomeen》,現在已經出版發行。他覺得這些餐館建築和裝修都很有特色,而在這些餐館行將消失之際,他走遍全國,拍下了很多傳統中餐館的照片,包括陷入蕭條的中餐館,已經關門的中餐館,看到很多景象,聽到很多故事。目前,他的這本畫冊已經售出了3000本。

這種傳統的中印(尼)餐館已經成為了荷蘭一種傳統文化,因此,甚至在阿納姆的露天博物館也再現了一座傳統中餐館Azi?的模型,讓遊客參觀,見證荷蘭多元文化的歷史,移民的歷史,也可以說是華人在荷蘭的奮鬥史。

文章說,數年前,比利時出現了一個新詞「Frietchinees」,甚至被評為當年的時髦新詞。亞洲問題專家Alice de Jong說,這顯示了荷蘭比利時新一代華人職業選擇的走向,已經和老一輩華人有所區別了。現在繼續經營餐飲業的華人新一代,也涉足其他的菜系,甚至經營起日本人擅長的壽司店來了。海外華人在餐飲業中謀生的現象,不會消失,只是隨著時代前行,更加現代化而已。

文章也採訪了一名在Alkmaar經營中餐業的24歲華人青年Zhan Juan,他從父親手中接過傳統的中餐館King Sing後,大幅改革,提供送餐服務,送快餐,滿足荷蘭人對傳統中餐如春卷、Babi Pangang和FoeYoung Hai等菜式的需要,也保持了餐館的營業額。據說,一些荷蘭人對於上餐館用中餐已經不感興趣,但是,對於送上門的中餐,還是抱有熱情的。因此,他的餐館也變為一個送餐服務公司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網荷蘭 的精彩文章:

購買力上升抵消不了加稅,明年荷蘭人日子負擔更重
荷蘭新聞短平快——9月8日

TAG:一網荷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