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黃磊: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黃磊: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瑜伽生活,還缺一個你




文:杜小艾


來源: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黃磊曾經在《奇葩說》上面說:





「如果有一天有個男人向我的女兒求婚,而對方說不辦婚禮,那麼我會跟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那樣的儀式感都沒有,我認為是不對的。」




在黃磊看來,婚禮,是夫妻最重要的「儀式」。



儀式,是很多人經常忽略的一個詞。其實,在無聊的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儀式感,去度過平淡的日子。




枯燥的生活中,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會給孩子足夠的親近感與信任感,讓孩子感受到幸福和樂趣。




「一個兩三歲的孩子過生日,至於這麼隆重嗎?」


「孩子這麼小,根本記不住。」


「說白了,你這就是搞形式主義!」


 


家庭聚會的時候,親戚們得知我一個月前就開始大張旗鼓地為女兒張羅生日,個個都來勸我「沒必要」。


 


我無奈地笑笑,或許正是在他們眼裡這些「沒必要」的東西,才會讓孩子更能感受到愛。





《小王子》中寫道:

儀式感,是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我想讓女兒記住這個跟以往不同的時刻,記住我們對她的用心和寵愛,記住這種對待生活的態度,在每一個平凡而重複的日子裡,可以過得不一樣,可以活得更有趣、更幸福。


 


她喜歡愛莎公主,就買一套愛莎公主的小禮裙,做一個愛莎公主的蛋糕,把家裡裝扮成童話城堡的模樣。






在一年來的照片中選取一些可愛的、搞笑的、具有紀念意義的照片,集結成冊。女兒出生後,我一直有在微信中幫她寫成長日記的習慣,在生日當天列印出來。








 NO.1 




? 儀式感,是一份愛的傳遞


 


電影《奇蹟男孩》中,弟弟奧吉出生後,臉部畸形,經歷了27次大大小小的手術,因而,父母對他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時間。


 


就像姐姐維婭說的,「奧吉是我們家的小太陽」。






長此以往,父母難免會忽視姐姐維婭。


 


開學的第一天,所有人都忙著為奧吉加油打氣,詢問他在學校的感受,卻忘記了問維婭一句「你在學校過得怎麼樣」。






好朋友突然不理自己了,維婭很長一段時間被友情困擾著,媽媽說好在萬聖節陪著自己的,卻因為學校打電話說弟弟不見了而中途離開。


 


於是,維婭跟父母尤其是母親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她甚至覺得爸爸媽媽只愛弟弟,只有去世的奶奶才是唯一愛她的人。


 


後來,維婭參加學校的戲劇演出,父母得知後,帶著弟弟一起盛裝出席,為維婭加油。


 


那一場儀式感滿滿的相聚,給了維婭一次和父母和解的機會,也讓維婭感受到了父母滿滿的寵愛。






作家林宛央說,

儀式感,是讓我們擁有愛的感知力,並用心地去感知這個世界。


 


儀式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寵愛,並擁有一份愛的感知力和幸福力,讓父母和子女之間重新建立起親情的聯結。








 NO.2 




? 儀式感,是一種家風的傳承


 


文化類節目《家風中華》曾經邀請董淑萍,講述董家60年的記賬史。


 


父親從1957年開始記賬。


她從1973年開始記賬。


女兒從2001年開始記賬。


 


父親記賬,女兒記賬,外孫女記賬……


 


翻開小小的賬本,涵蓋著大大小小的收支,工資收入、買菜、買電視機、買房、人情往來……更記錄著孩子們出生、讀書、結婚、生子的一段段人生旅程。






翻開小小的賬本,回眸曾經的生活,董淑萍娓娓道來:


 


我的爸爸和媽媽是雙職工,收入還不錯,但是從支出來看,卻承擔著八個人的支出,甚至更多,父母工作忙,顧不上照顧我們兄妹四人,只能請奶媽,我們四個人沒有吃媽媽的奶。


 


心理學博士Barbara Fiese和她的團隊一直致力於「家族儀式傳承」的研究,發現家庭「儀式感」具備強有力的「黏合」的作用,能讓成員體驗到歸屬感和安全感。






而那小小的賬本,也承載著夫妻雙方的信任和尊重,傳承著一份「勤儉持家」的家風,更傳承著婚姻生活的經營之道。


 


如今,父親的賬本捐給了檔案館,但父親和母親留下的這種「家族儀式」卻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裡,烙在了董家人的心裡。


 


作家馬伯庸曾經寫道: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慢慢的,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為人父母,踐行著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好的品質和習慣,並將其傳承給一代代後人,是送給子孫後代最好的禮物。








 NO.3 




? 儀式感,會創造一份獨有的幸福回憶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新聞,南京一位媽媽在女兒出嫁當天送出了一份獨一無二的嫁妝:

20萬字的女兒成長記錄。






這份成長記錄,承載著女兒滿滿的回憶。


 


女兒4個月開始長牙了。


女兒7個月會揮手說「再見」了。


女兒9個月會喊「爸爸媽媽」了。




女兒有點孤僻,我就多鼓勵她到外面與同齡的孩子一起遊戲、娛樂。一開始,為了鍛煉她主動和小朋友們接近,我還陪她一起和孩子們玩兒,然後逐步放手。






那一頁頁泛黃的紙上,記載著女兒27年來一點一滴的成長,一個小小的進步,一個小小的秘密。




透過成長記錄上的每一個字,成長路上的每一個畫面都似乎穿越時空,呈現在女兒面前。


 


美國亞特蘭大日報社曾經做過一個研究,發現在家裡「gathering stories and memories」(收集故事和回憶)所帶來的幸福感,遠遠勝過物質上的滿足,甚至是在學業或事業上取得的成績。






這份成長記錄,為女兒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憶,也在女兒長大後,為她創造了一份獨一無二的幸福。








 NO.4 




? 有儀式感,孩子更幸福


 


兒童教育學家尹建莉老師曾經提過女兒圓圓的一個小故事。


 


從圓圓兩歲開始,他們每年聖誕節都會她精心準備一份禮物,告訴她「是聖誕老爺爺送的」。


 


圓圓感覺很神奇,也很快樂,對聖誕節充滿了各種期待:掰著手指頭盼望著聖誕節,會在聖誕節來臨前一遍遍說出自己的願望清單,然後迫不及待地去驗證聖誕老爺爺有沒有送她喜歡的禮物。






尹建莉說,孩子不是為了「成長」而活著,應該為「童年」而活著,她只是想要幫女兒留住更多的童話般的快樂,多一點,再多一點。


 


即使圓圓後來懵懂地知道了聖誕老人是虛構的,依舊樂此不疲地享受著父母帶給他的各種小驚喜。


 


多年後,長大的圓圓擁有了一份幸福力,開始為別人製造驚喜。


 


她會在好朋友生日的時候,悄悄地送一份特別的禮物。




她甚至會在爸爸忘記媽媽生日的情況下,以爸爸的名義為媽媽送一束花。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曾經寫道:

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


 


從現在起,送給孩子一個儀式感滿滿的人生吧。






每天一個早安吻,


每晚睡前一個大大的擁抱,


每周一次家庭聚餐,


每年一次親子旅行……






- End -




作者: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1000萬孩子聽故事大全 ,爸媽的育兒寶典,轉載已獲授權。作者:杜小艾,一個少女心滿滿的媽媽,自由撰稿人,專註兒童心理學研究,跟孩子一起快樂成長。配圖來自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郵箱770627494@qq.com。






 星標置頂練瑜伽

 ?


 我們一起美




瑜伽熱文




點擊閱讀? 

像江疏影一樣拉筋,小心腿越練越細


點擊閱讀? 

1招體式助你清腸刮油,迅速排出體內垃圾毒素,減輕身體代謝負擔 


點擊閱讀? 

終於:我的腿越來越直,腰圍由74變68啦 !


點擊閱讀? 

一個「扭轉」的小動作,助你全身經絡都打通,肩頸等堵了再做就晚了


點擊閱讀? 

每天晚上抬腳15分鐘,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現在知道還不晚






*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版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練瑜伽


每天,我們一起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練瑜伽 的精彩文章:

矮個子千萬別碰這3款闊腿褲,穿上變大媽,誰穿誰丑!
一胖,罪惡感就爆棚,還是自覺點,來一套瑜伽減重吧

TAG:練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