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我漂泊一生,見證你的苦難與榮光

我漂泊一生,見證你的苦難與榮光


青年文摘「隨銳杯」作文&朗讀大賽

正在進行中,為了讓獲獎選手的作品不拘泥於一方小天地,讓更多的人認識和欣賞他們,同時讓亟需提升寫作水平的同學get到一些寫作技巧,我們將定期從廣東賽區作文大賽的獲獎作品中挑選一篇作文,邀請《青年文摘》雜誌社的資深編輯進行點評賞析,幫你歸納作文題目背後的審題、立意角度與寫法,希望能夠給熱愛寫作的你帶來一點點的啟發。


 


「一帶一路」的倡議今年五歲了,這五年,「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等字眼承包了好多同學的作文題和政治題,青年文摘「隨銳杯」作文大賽廣東賽區的考題自然也不會錯過,那麼,怎樣才能把這個題目寫活呢?且來看看廣東賽區梁曉雨同學的獲獎作文——




《絲路漫漫》


文/梁曉雨


 


我是一隻瓷器,被陳列在博物館中,受萬人觀賞,我躺在盒子里,感受這來之不易的安穩,但卻也常在深夜人靜之時,輕撫身上的細紋,回憶那段四處「闖蕩」的日子。




我從爐窯里出來,還未來得及睜眼,就被工匠仔細地包好,裝進箱子里,箱子外還要用布厚厚地再裹一層,擋住了僅有的一絲光亮。從那一刻起,我的耳邊就常回蕩著聲聲駝鈴。我躺在箱子里小憩,期待著再睜眼時看到的世界。當我還在窯里時,我就知道我的身上肩負著一個使命,我要代表我的國家被送去很遠的地方,作為媒介與那裡的人交流並交換其他物品,就像我的先祖們一樣。




駝鈴聲響了許久,終於停了下來,有人打開了箱子,將壓在我身上的絲綢取下,把我輕輕捧了出來,我與一雙藍色的眼睛相互注視,周圍是細密的話語聲,在雜亂的聲音中,我只聽見那人在叫我「china」。我就這樣被帶到了一個新地方,進入了皇家的後廚,侍從將我小心翼翼地放進櫃櫥,只有在主人宴請賓客時才將我拿出來。我雖然很少出去,卻有很多人過來看我,他們一遍遍撫摸我,對我潤澤的手感愛不釋手,一邊看一邊感嘆:「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才能製造出這種精品!」我聽了以後既興奮又自豪,心裡不由得湧起對家的思念。



許是有人聽見了我的思念,所以在某個清晨,我又被帶著上路了,和我一起出發的除了當地的特色食物以外,還有經書。我當時看著這些重重的書卷,根本沒有想到當它們被運到我的家鄉之後,會引起那麼大的轟動。回程又是一段熟悉的駝鈴,但同行的人中卻多了幾個生面孔,說著我聽不懂的話,眼裡是期待和嚮往。駝鈴聲止,我與那些經書一起被帶回了那片我出生的土地,它與我離開的樣子有點不同了,記憶中的安定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動亂。就這樣,在一片動亂聲之中,我又開始了一次新的「漂泊」。




我已經不記得我在路上待了多久,也不記得被轉手了幾次,只依稀記得當我終於安定下來時,我面前的人是一個有著鷹勾鼻子的傳教士,他一直希望能將他所信仰的教義傳給更多的人。於是在又一個清晨,我被裝進了他的皮箱里,我旁邊躺著的是他幾乎從未離過手的一本書——《聖經》。在那次的旅程中,我聽到的不是駝鈴聲,而是海浪的聲音,一聲一聲敲擊著我的內心。一路上我聽到了許多關於我的家鄉的故事,聽說政府在南邊開了一個通商口岸,專門用來運像我這樣的瓷器,每次都能換回一大筆錢。聽說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學習我們那裡的文化,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文化與特產。我們的土地上種起了許多不一樣的作物,他們也在這裡學著新的技術。我不敢想像那種思想的交織碰撞是一種怎樣精彩的畫面,當我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時,一切都清晰地展現在我的面前。




這之後我幾經戰亂與波折,見證了這個民族的起起落落,見證了他的低潮與崛起。我從未忘記過我的使命,那就是文化的傳播與交流,當我在博物館時,依然可以對來訪者說:「看,這是一段輝煌的歷史,她會走向一個更加燦爛的未來。」




《絲路漫漫》點評


 


本文寫的是「題目一」中「介紹古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這個話題,緊扣題目,構思新巧。首句「我是一隻瓷器,被陳列在博物館中,受萬人觀賞」,乾淨利落、開門見山;又以「但卻也常在夜深人靜之時,回憶起那段『闖蕩』的日子」,輕盈地轉折,開啟下文。這樣的開頭,就像一位纖穠合宜的美女,沒有過度妝扮,也沒有一寸贅肉,讓人頗有好感,並萌發繼續了解她的願望。




接下來,作者用清新的文筆、流暢的思路,娓娓講述了「我」這隻瓷器的三段旅程。




第一段,從爐窯出來,沿陸上絲綢之路去西方;第二段,從西方返回家鄉,見證家鄉的變遷;第三段,跟隨傳教士,走海上絲綢之路。




通篇作者都沒有明確表示時間、地點,甚至並未出現「絲綢之路」的字樣,但是字裡行間卻留下許多「線索」,暗示了諸多信息,當然這也符合第一人稱的有限視角(即非全知全能視角)。



比如,前兩段旅程中一路相伴的「駝鈴聲」,箱子里的絲綢,暗示了「陸上絲綢之路」;「與一雙藍色的眼睛互相注視」,暗示了目的地,很有可能是古代波斯國,他們的眼睛是淡藍色的;第二段旅程中「引起轟動的經書」,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應該指向的是唐朝的玄奘取經歸來的史實。




這樣的處理手法,給閱讀者帶來了想像的空間,自然,你會想像第三段旅程中手持《聖經》的傳教士,是明朝萬曆年間來到中國的利瑪竇。因此,全文隱藏的時間脈絡也便清晰地呈現於讀者面前。




最後,「幾經戰亂與波折,見證了這個民族的起起落落、低潮與崛起」的瓷器,終於回到博物館裡。首尾完美照應,並言簡意賅地升華主旨,深化內涵。最後一句是全文點睛之筆,就像黃昏寺廟裡「duang——」的一聲撞鐘,餘音裊裊,充滿令人感動的能量。




總的來說,這是一篇相當完整的作文,無論從結構上、語言上、敘事技巧上,都比較優秀,工整的書寫也是加分項。




當然,缺點也是存在的。



比如,其一,從現實邏輯上講,一隻作為商品的瓷器,在上下千年的時間裡,被人由東到西、由西到東地轉運,似有不合情理處,給人以為了結構主題而勉強編故事之感。




其二,由於作者歷史知識儲備有限,故而在描寫絲路時,只好語焉不詳或模糊處理,因而顯得細節不夠豐富、生動。




不過,能在閉卷120分鐘內結構這樣一個貫穿龐大時空的故事,已屬不易,不應求全責備。而這也提醒我們,如

在有充分準備時間和開卷寫作的條件下,應該積極查閱相關資料,捋清史實,充實細節。

比如,牛津大學歷史教授彼得·弗蘭科潘的《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世界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的《亞洲腹地旅行記 》,英國國家圖書館中文部主任吳芳思的《絲綢之路兩千年》,等等,聽高曉松在脫口秀里講的絲綢之路,也能收穫許多新奇有趣的知識。




舉個例子,在《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提到,中國出口波斯的主要是絲綢和紡織品,而從對方進口的是什麼呢?書里羅列了如下名詞:「紅海珍珠、玉石、天青石、乳香,以及香菜、黃瓜、石榴、開心果、黃杏,其中還有一種受中國人珍愛的桃子,大如鵝卵、色澤鮮艷,被稱為『金桃』。」名詞的羅列本就頗具琳琅美感,由此細節也可得知,中國人古來就是「吃貨」。



把由閱讀獲得的思考和有趣的細節充實到作文中,會令文章更加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看完參賽選手的作文和我們編輯的點評,有沒有一絲絲的心動和手癢呢?快來參加青年文摘「隨銳杯」作文&朗讀大賽吧!這次大賽不光能幫你練練手,更有豐厚獎勵等你拿!







點擊

「閱讀原文」

即可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文摘 的精彩文章:

是那三封遺書提醒著我:好好活著
想取好聽的名字,就去找《詩經》

TAG:青年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