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座用官名命名城市,史上出現2個同名卻相隔千里,魯迅都搞錯了

一座用官名命名城市,史上出現2個同名卻相隔千里,魯迅都搞錯了

一座城市經過漫長的發展,不同時期都有著自己的歷史故事。提起河北承德,許多人知道它有個避暑山莊為世界文化遺產,知道它曾叫過熱河,做過省會,過去皇帝們把此地當作避暑辦公地,而少有人知的,是承德之名原來為官名,而且歷史上曾出現過2個叫承德的地方,而另一個卻在千里之外。

如今的承德為河北省省轄市,處於華北和東北過渡地帶,夏天以涼爽出名,所以又被人稱為避暑聖地,每年有許多國內外遊客慕名而來。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木蘭圍場、茅荊壩、豐寧壩上草原都是遊客們熟悉的地方。

承德一詞的由來,說起來可能許多人不知道,它最早並不是地名,而是官名。在金代,正七品以上的官名叫「承德郎」,承德之名由此而來。

「承德」作為地名產生於清代。那時,康熙皇帝於1664年設置承德縣,做為奉天府的治所,奉天則指現在的瀋陽,因而清初史料中常見「承德」一名,均指奉天,而非今日之承德。而檔案館存有的清初《承德縣誌》,指的都是瀋陽而不是現在的承德。

由於有兩個承德,很多人把它們混為一談,就連魯迅先生也曾將當時的奉天承德當作河北的承德,後來發現自己錯了,作了更正。1914年,奉天府承德才改名為現在的「瀋陽」。

如今的承德,還分承德市和承德縣,如果你要去"承德",還要看好去的到底是縣還是市,因為這兩個地方,還相隔30公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故事520 的精彩文章:

一個有故事的古鎮,因與緬甸為鄰,時髦曾堪比上海
世界第一大佛在中國,108公斤黃金造,佛眼2米高佛手長19米

TAG:圖說故事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