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前期怪異一幕:四位首功之臣均死於非命,無一善終

明朝前期怪異一幕:四位首功之臣均死於非命,無一善終

明朝中後期,史學家王世貞在總結明朝前期歷史時,發現了一個非常怪異的現象,「元功皆不利」。所謂「元功」指的就是首功,也就是說,明朝前期的首功之臣均死於非命,無一人能夠善終。那麼這幾位首功之臣都是誰呢?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明朝前期,發生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比如朱元璋建立明朝、朱棣的「靖難之役」、景泰帝時期的「北京保衛戰」、明英宗時期的「奪門之變」等。在這四場影響明朝歷史事件中,有四位首功之臣,他們本應享受榮華富貴,但卻無一善終!

洪武三年,隨著明朝政權已經穩固,朱元璋開始封賞開國功臣,其中有6人被封為國公,28人被封為侯爵。在這些開國功臣中,位列第一的居然是個文官,他就是丞相、韓國公李善長!「時封公者,徐達、常遇春子茂、李文忠、馮勝、鄧愈及善長六人。而善長位第一,制詞比之蕭何,褒稱甚至。」

按照免死鐵券的規定,「免二死,子免一死」,但李善長還是沒能善終。洪武二十三年,已經76歲的李善長,因胡惟庸的緣故,被朱元璋逮捕下獄。最終李善長「並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餘人誅之」。唯有李善長的長子李祺因娶了公主,沒有遭到株連。

1402年,朱棣在南京稱帝,之後封賞參與靖難的功臣。其中大將丘福被封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淇國公,祿二千五百石,與世券」,成為靖難第一功臣。不過永樂七年,丘福率軍北征時,在臚朐河戰敗而死,也未能善終。

這第三位首功之臣可謂是大名鼎鼎,他就是指揮北京保衛戰的于謙!正統十四年,御駕親征的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瓦剌騎兵趁機直抵北京城下。危急時刻,兵部尚書于謙指揮軍隊,組織反抗,最終擊退瓦剌騎兵,取得勝利,這就是王世貞所說的「御虜元功」。

不過到了景泰八年,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擁立明英宗復辟。作為景泰帝的親信,于謙被當場逮捕入獄。明英宗誅殺了這位挽救江山社稷的功臣,于謙在京城鬧市中被當場處死。在處死於謙的同時,明英宗又冊封了一批有功之臣,後世稱之為「奪門功臣」。

在奪門功臣中,位居第一的是忠國公石亨,「上皇既復辟,以亨首功,進爵忠國公。眷顧特異,言無不從」。但是石亨仗著這份功勞,驕橫跋扈,引起了明英宗的不滿。天順四年,錦衣衛指揮使逯杲上奏皇帝,說石亨居心叵測、驕橫跋扈、意圖不軌。於是明英宗「下亨詔獄,坐謀叛律斬,沒其家貲」。

從開國功臣李善長,到靖難功臣丘福,接著是御虜功臣于謙,最後是奪門功臣石亨,四位首功之臣沒有一人是善終的。

參考資料:1.《明史》;2.《明史紀事本末》;3.《弇山堂別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他害死於謙,發動政變,本應遺臭萬年,卻成江南文人偶像
二戰最牛神槍手:令蘇聯紅軍聞風喪膽,人稱「白色死神」

TAG:縱橫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