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醫養生:清代著名養生學家總結出來的日常起居養生法

中醫養生:清代著名養生學家總結出來的日常起居養生法

石成金,字天基,號醒庵愚人,江蘇揚州人,生卒年不詳。據說生活在乾隆年間,終身不仕。石成金是清代著名養生學家.他因自幼贏弱多病而習醫,專攻養生之學,悉心鑽研養生保健,身體力行,不多久體健判若兩人。他的養生著作多為切身經驗之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主要著作有《長生秘訣》、《養生鏡》、《長壽譜》、《救命針》、《食愈方》、《延壽丹方》等。


中醫養生:清代著名養生學家總結出來的日常起居養生法


一、心思部

  1. 常存良善想

天地間萬事萬物,唯有善可以延長壽命。人邪我正,人惡我良;人生事,我息事;人害人,我為人,橫來直去,總歸於善。善之一字,生生世世受用不盡。

2.常存和悅想

人之心思,一存和悅,其歡樂之情體現在外面,人自然和藹美麗。惱怒有三害:傷肝則氣昏肋痛,而成脹滿;傷肺則氣逆吐血,而成虛損;傷脾則氣結減食,而成鼓隔。

3.常存安樂想

古人曰:「人騎駿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回頭看看推車漢,上雖不足下有餘。」將此句懸於齋中,早晚看看,反倒會生出許多樂趣。每遇到不如意之事,想像還有人比你更難,心即坦然大樂矣。

4.常存仁厚想

明萬曆、隆慶年間的瓷器,至今尚多,皆因它厚實,可保存久也。有仁厚慈善之心,無刻毒陰險之念,長壽則指日可待。

二、飲食部

人賴以飲食以養生,飲食調和,則脾土安泰。脾為諸臟之母,生血生氣,周身之津津榮衛,皆本於此。善養生者,飲食都有法訣。如先飢而食,食不過飽,若過飽則損氣而脾勞;先渴而飲,飲不過多,若過多則損血而胃脹;早飯宜早,午飯宜飽,晚飯宜少;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此調和之大旨也。

至於飲食之法,食宜早些,不可遲晚;食宜緩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過飽;食宜清淡,不可厚味;食宜溫暖,不可寒涼;食宜軟爛,不可堅硬;食畢再飲茶兩三口,漱口齒,令極凈,起而徐行數十步,此吃飯之要法也。飽食之後,不可就卧,不可發怒,不可呆坐,此又食後之禁忌也。

三、起居部

人身有三寶;精、氣、神也。精生氣,氣生神,神自靈也。故精絕而氣絕,氣絕則神絕,而命絕矣。善養生之人,少色慾所以養精也,少語言所以養氣也,少思慮所以養神也,此調養三寶之大旨也。


中醫養生:清代著名養生學家總結出來的日常起居養生法


1.每日調攝

清晨睡醒欲起,先拍心胸三四掌,再披衣起坐,用兩手擦面令熱,再擦全身。因四時寒暑,酌量添減衣服,令溫和,不可過暖。下床後因一夜精華皆聚於口,此時喝白開水一碗勝過人蔘湯。

早餐白粥最佳。至於午餐,量腹而食,不可因食爽口,遂食過多。午飯後徐行數十步,靜坐修養。晚餐宜早。睡前用溫水軟刷,刷漱口齒,令潔凈,叩齒數遍。快走數十步,再用溫水洗足後,摩腳心湧泉穴,一手握足,一手用力摩擦,不計遍數,以極熱為佳。隨即上床側身屈膝而卧,先睡心,後睡眼,此乃每日調養之法,享許多安樂之福。

凡大小便不可強忍,忍小便不便,傷膀胱;忍大便不便,成痔漏,便時宜緊閉口齒。大小便未急,亦不可努力強迫。

2.每夜調攝

晚間脫衣睡下,隨意左右側身屈膝而卧,令神氣不散,不可仰卧如屍。不可開口走失元氣,但凡睡時張口者,牙齒無不早落。不可將手放心胸間,免遭夢魘迷之患。不以被覆面,則氣得清轉,主長壽。卧下便不可言語,更不可歌唱,亦不可窮思極慮。夜間若睡醒,即舒神腿足,再隨意轉側,令血氣通暢。夜間或有事,或小便,先拍心胸三四掌,然後披衣起身。或有夢不詳者,不宜說,此乃每夜調養之要法。

凡睡下就要一心安穩思睡,不可又復想事務,「先睡心」三字,即是極妙睡功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任何一個生命與生俱來的六個毛病
入秋三分虛,多吃六種白色食物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