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深秋養生:寒從腳底生,六個方法防腳部生寒!

深秋養生:寒從腳底生,六個方法防腳部生寒!

天氣逐漸變涼,但還是有很多人不注意保暖,特別是下半身往往穿的很清涼,這樣其實對身體傷害很大。

大家要注意腳的保護,不要不穿襪子,不建議外出穿涼鞋。中醫里也經常說:百病從寒起,寒從腳底生。今天給大家分享6大方法預防腳部生寒 ,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師兄,一定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喔!

老人們都知道「寒從足底生,樹老根先老。」是因為腳離心臟最遠,血供少且慢,腳的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差。

地屬陰,腳接觸的地氣最多,如果不注意足部的保暖,陰寒之氣會從腳,蔓延到腳踝、小腿、膝蓋、大腿,再深入我們的臟腑裡面。

當人年老陽氣衰弱時,如果年輕時不注意腳的保暖,會早早拄上拐杖,甚至在輪椅上度過晚年。年輕是遇見寒冷,總覺自己可以咬咬牙抗過去,但到中老年後,各種關節病就會找上門來。

自我測試

大家可以測試一下,感受下自己的生活日常,看是不是身上有寒氣。

比如手腳冰冷,你身上的陽氣只夠溫暖五臟六腑,不達四體末肢。睡一晚起來,腳還是涼的。喝水稍多則小便清長,容易有疲勞感、胃痛、腹瀉、腰腿痛等。

女性容易痛經,月經不調,早春時還離不開電熱毯、熱水袋,小腹隱痛,有子宮肌瘤或者卵巢囊腫。

男性出冷汗,腿上的肉發涼,感覺缺失或麻木,性功能減退等。

所以「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寒從腳起。」

六大方法保暖禦寒,防止腳冷引起臟寒

1、每晚睡覺前用艾葉泡腳

對中醫有些了解的朋友,對艾葉一定不陌生。自古以來,便有「艾治百病」一說。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因功效多,又被稱為「醫草」,艾是愛的諧音,代表著偉大的母愛,如大地般無私的賜於萬物生命而不求回報。所以它能除陰寒,給人體送來舒適的溫暖。

艾治百病,艾葉用得好,可以治療很多病。上等的艾叫靳艾,服之可走三陰,除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榮和,灸之則透諸筋逐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壽康。

台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用艾葉煮水泡腳可以驅除人體內的寒氣。在每個中藥店都艾葉賣,價格也不貴。

2、正坐、站樁


站樁養生是經多代人實踐總結出來,非常簡單有效的養生方法,根據不同人的身體狀況見效時間和程度會各不一樣,但只要按要領堅持站,很少沒有效果的。

通過靜坐、站樁的方法,使自身寒熱對流,可以上焦的火熱,引到腳上,來暖下焦的寒。

因為現代人飲食工作生活習慣等原因,多是上熱下寒體質。其實只要保持我們脊柱呈「直」的狀態任何一種靜態的動作,保持住,都可以使人體產生寒熱對流。


深秋養生:寒從腳底生,六個方法防腳部生寒!


站樁的姿勢卻也是非常有講究的:這裡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種最基本的站樁補氣法,在練習站樁前,應排空大小便,而且飯前、飯後一小時不宜練習。

1.腳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腳平行或呈內「八字」形站立,兩腳站得不能太寬,腳跟比肩稍寬一些,腳尖和肩寬度差不多。

2.膝

膝蓋微屈,膝蓋不能過足尖,大腿根部空虛,呈似坐非坐的狀態。

3.手

兩臂環抱於胸前,掌心相對胸部,雙手十指相對, 手指自然舒張,兩腋想像夾著一個氣球,既不能用力過大也不能不用力, 手的位置開始時可以放低一點,以後再慢慢上升,但兩手高不過肩,低不過臍。

4.頭

頭要正,百會上領(想像頭頂似有一線把頭部懸吊起),下頦微收。口微微閉,舌抵上齶,神情平靜。目光平視,自然呼吸,全身放鬆。使周身上下氣機平衡、和暢。

5.肩

肩部放鬆,不能繃緊,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著,往下松。這時鎖骨、胸部有點沉,所以肩下松時還要往兩側外撐。有的人站樁時間一長就身上流汗,兩手冰涼,原因就是肩肘沒放鬆,氣運行受阻。因此,在練習站樁前要把肩膀抖摟抖摟,放鬆地前後轉一轉。

6.身體

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翹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胯部往前翻,屁股微微往下坐(想像屁股後面有虛空的椅子,只做到椅子前沿的1/3),如果做到以上兩點,腹 部會自然放鬆微回收。

會陰上提,尾閭下垂指向地面。會陰往上提,氣就能往上升,配合著百會上領,這樣上下氣機連成了整體,氣機平衡,內蘊充足,才能顯現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內氣渾厚的姿態。

體內氣機充足、通暢了,身形自己會往下矮。下矮時膝蓋不能過腳尖,這樣站樁既出功夫又長力氣。但是一定要注意尾閭下垂,否則體內的氣只上不下,氣機上涌,失去平衡會導致血壓升高。

保持這個姿勢,盡量放鬆全身,什麼都不要想,讓氣血自然流動。一般至少站 30 分鐘。開始練習站樁時,會覺得很費力氣,膝蓋、大腿酸痛。有的人還會哆嗦,這是正常的反應,沒有關係,哆嗦勁兒過去慢慢就好了。

腿酸痛時一定要堅持,忍耐一會兒,酸痛是因為你的身體里氣不足,無力支撐身體重量。這時你可以用意念去體會哪個部位酸怎麼個酸法,氣隨著意念行走,你的意念到了酸痛的部位,氣就會注入這個部位。等到這個部位的氣慢慢充足之後,酸痛也就消失了,這時你的身體就會蹲得更低更穩了。

站過樁的人都有這種體驗,只要站上一會兒,你就能感覺到四肢發熱這是因為你的氣血開始旺盛起來了,再站一會兒,你會自然地感覺到體內氣的運動,你的意念到了哪裡,氣就會跟到哪裡,這是因為你身體內的經絡開始連通了,經絡連通之後,氣血就會暢通無阻,身體的各種病症就能很快得到改善,正如蘇東坡評價練站樁時所說:「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力百倍。」

不僅如此,隨著功力的增深,慢慢還能達到整體的狀態。站樁者的運動過程,也就是祖國醫學一直提倡的天人合一,心態安詳空靈,氣血活躍,精氣充沛和暢。

3、跺腳

跺腳是一種簡便的方法。動作要點是,將腳抬離地面四五十厘米,用勁跺下來,使全身得到震動。這樣左腳跺四五十下,再換右腳,每次跺個十幾分鐘。這樣的震動也可以驅除由腳而生的寒氣。


跺腳可以把氣往下引,跺完腳後,腳上都熱乎乎的,氣血下行了,所以覺也好睡,胃也不脹。中醫叫做陽隨陰降,手腳冰涼的問題就解決了。

4、滾踩擀麵棍

菜市場買一個小點兒的擀麵棍,將腳踩在擀麵棍上來回滾動,可以刺激足部的各個穴位,也達到疏通經絡,驅除寒氣的效果。


深秋養生:寒從腳底生,六個方法防腳部生寒!


5、搓腳踝

用我們的手來搓自己的腳踝,寒從腳底生,這裡很容易郁堵住。這是一個修佛居士教給我的方法,他們在寺院里使用,治好了不好病,甚至是癌症。所以平時我們要多搓搓自己的腳踝部,保持這裡的經氣流通。

6、從穿著上注意

要穿透氣性能好的棉襪,秋冬季節更是要注意腳部保暖,容易出腳汗的人要勤換襪子。

愛美的女性朋友更是要注意下身衣著的保暖性能,因為下焦寒會引發許多婦科病及生育方面的問題。

治病不如防病,養生更要護生,學習正確生活理念,糾正保健誤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修行,先從「十善業道」來改正自己!
楞嚴經 第五卷 第十四講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