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光環消失現短板 包裝「全屋互聯家電」的雲米實力如何?

光環消失現短板 包裝「全屋互聯家電」的雲米實力如何?

[釘科技述評]主打「全屋互聯家電」的雲米順利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9美元,是在美上市的第二家小米生態鏈企業。

這家成立僅4年的公司,因為有了「小米生態鏈企業」的光環,備受關注。不過,就業務前景來看,即便有小米的品牌背書和美股上市公司的榮耀,雲米也未必真的可以成為「風口飛豬」。

按照 9 美元的發行價計算,雲米彼時的估值達到 8.118 億美元。其實,這個估值根本談不上多高。以國內有著互聯網基因的家電類公司來說,創維旗下的酷開在2018年上半年獲得百度10億投資之後,估計就接近100億元;TCL旗下的雷鳥公司,2018年在京東投資後估值也逼近了50億元。

也就是說,雲米的估值水平,也就基本和雷鳥相當。要知道,雷鳥的誕生也不過1年半時間,而雲米已經發展了4年。

估值不高,意味著資本市場其實完全清楚這家企業的真實實力。而雲米上市後的股價表現,同樣也體現出這一點。

發行價為9美元,但上市後的雲米的股價就基本呈現下滑之勢。截至2018年10月12日(美東時間),雲米股價為8.25美元,跌破了發行價,總市值也只有5.71億美元。

之所以雲米的估值和股價都在低位徘徊,在釘科技看來,還是因為其業務能力相對於競爭對手來說並沒有過人之處,全屋互聯網家電的概念雖新潮,但真正落地還是困難重重。

簡單說幾點:

其一,既然是全屋互聯網家電,主力家電產品勢必不能少。但目前雲米的產品主要在廚電和冰洗上,電視、空調這兩大核心大家電缺失。當熱,電視是小米自身在做,空調是另外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在做,但他們也只能是雲米的朋友。家庭互聯網的最核心入口,一般認為會是電視,而空調則是比電視產業規模還要大的品類,雲米在這兩塊上只能依賴外力,無法自己掌握,這勢必會影響到雲米的發展想像空間。

其二,雲米的競爭對手其實非常強大,後發的雲米並不容易實現顛覆。廚電領域,不僅有老闆、方太、華帝這些傳統巨頭,美的、海爾這些綜合性家電巨頭也在大力拓展市場;冰洗市場格局也非常穩定,海爾、美的系(美的、小天鵝)、海信、美菱等都具有強勁的實力,從行業數據來看品牌集中度在逐年提高,中小品牌被不斷擠壓。

更重要的是,互聯、智能不是雲米一家的專長,海爾、美的等企業都在積極布局智慧家庭,逐漸從單品智能走向了聯網智能,而這些企業本來就在渠道、品牌、製造、研發等方面有著深厚的積累,雲米作為後發者並沒有建立別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能力。

其三,雲米的產品線太多,而研發投入水平卻有限。據云米招股書顯示,雲米在2016年推出了17條產品線,在2017年推出了18條產品線,並將在2018年圍繞全屋家電推出更多新產品,擁有凈水器、冰箱、掃地機器人、洗衣機、熱水器40餘款產品。

但從研發投入來看,2016年-2017年雲米研發費用為2993萬元、6075萬元。一家有著近20條產品線、40餘款家電類產品的公司,這樣的研發投入水平相對來說並不高。智東西就測算,如果對應到每一產品線來看,雲米2016年每條產品線平均投入約176萬元,2017年平均投入約為338萬元。

研發投入上有限,專利糾紛就少不了。釘科技就注意到,此前美的就曾指責雲米的洗碗機產品涉嫌侵犯其專利。雲米難以在短期內,在核心技術方面形成自己的競爭壁壘,這一短板反而因為產品線的擴張被放大。

其實,關於雲米的分析還可以有更多角度,筆者簡單分析只是想提醒業界,無論概念如何包裝,如果自身沒有紮實的業務能力,不能構建差異化的競爭力,所有的光環遲早都有消失的一天。(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釘科技 的精彩文章:

都是「升降式」攝像頭,OPPO、vivo、榮耀有何不同?
更名三周後,「快狗打車」要如何打造城市貨運出行平台?

TAG: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