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劫富濟貧並不光榮

劫富濟貧並不光榮

「均貧富」的歷史情結

北宋時期,王小波、李順在四川發動農民起義時曾說:「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在中國歷史上,多次農民起義都打著「均貧富」的旗號,中國小說里也把劫富濟貧的人稱為「大俠」,就連儒家的老祖宗孔子也說「不患寡,而患不均。」為什麼中國傳統這麼憎恨「貧富不均」的現象呢?這裡隱含著一個假設前提:為富不仁——富人總是不道德的,富人的財富是通過剝奪窮人取得的,因此窮人要均貧富。

確實,在封建社會裡,大部分富裕者都是靠掠奪、靠特權,而不是靠勤勞致富得到財富的,因此「劫富濟貧」有一定的道德號召力。但是,在法治健全的現代社會,人們靠勤勞和智慧在公開公平的市場中獲得了比別人多的財富,這樣的財富也應該從他們手裡奪過來分給窮人嗎?

劫富濟貧公正嗎?

今天,隨著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收入再分配」這一名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收入再分配」就是指政府主要通過對富人高額徵稅、對窮人補貼來調節國民收入,以達到某種程度上的均貧富。

這種做法其實是現代社會以法律名義進行的劫富濟貧,這似乎成了各國政府名正言順的正義事業,那麼,這樣劫富濟貧的行為公正嗎?它的道理何在呢?

假設我們從比爾·蓋茨那裡拿走100萬美元並分發給100名貧困的人,每個人給1萬美元,這100個人倒是幸福了,但對比爾·蓋茨公平嗎?顯然,比爾·蓋茨所有收入都是在市場中合法獲得的,如果他不願意,政府憑什麼一定要拿走他的100萬美元呢?

舉個例子,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大家的玩具肯定會有多有少,但我們從沒聽說哪個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說,別的孩子玩具比你多,你可以去搶來玩吧。也沒有哪個父母會告訴孩子,如果有個孩子的玩具特別多,那麼其他的小朋友就可以組成一個「政府」,通過民主投票把他的玩具搶走分享吧。

讓富人自願承擔責任

這個連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放到成人社會裡應該是一樣的,即使是政府,也沒有權力通過立法來把富人的錢徵收上來分給窮人。從財產私有權上看,窮人和富人是平等的,並不能因為窮人更窮便去剝奪富人在財產所有權上的合法權力。此外,向富人收取更多的所得稅也缺乏應有的道義基礎,因為富人並不能從徵稅的政府那裡獲得比窮人更多的權益,相反倒是繳稅少的窮人享受了更多的社會福利和保障。

富人們通過勤勞苦幹、發掘商機、在市場上公平競爭而獲得了財富,同時也承擔著風險。他們虧錢的時候政府沒有補貼,他們賺錢的時候,政府就要來徵收給窮人,這不是打擊人們用勤勞和智慧致富的積極性嗎?

有人說,窮人更需要錢,政府當然可以向富人收稅,以滿足那些得不到教育、缺乏食物或者無家可歸者的迫切需求,這些窮人比富人更需要這些錢。如果這就成為向富人多徵稅的理由,與強取豪奪又有什麼分別呢?

當然,我們並不提倡過分的自私,也不會去頌揚為富不仁,富人的富有同時意味著他們對社會負有更多的責任,但這種責任只能是自願的,而不是由政府來強制的。如果是為了公益事業,為了幫助災民,就請富人去搞慈善活動吧,讓他們自願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不睡午覺,等於玩命
辦公桌上必備物品 看出你的處事態度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