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小兒厭食:簡易推拿手法11種,屢用屢有效

小兒厭食:簡易推拿手法11種,屢用屢有效

常見小兒病中醫特效療法

厭食

厭食是指小兒較長時期見食不貪, 食欲不振, 甚則拒食的一種常見病症, 是因消化功能障礙引起的一種慢性疾病。

一般多見於學齡前兒童, 成年亦有之。 該病多屬中醫 「納呆」 「惡食」 範疇, 是兒科臨床常見病之一。

病因

多因飲食餵養不當或飲食不節, 損傷脾胃, 過飽則積食停滯, 過飢則營養不充; 或脾胃虛弱, 脾氣不振; 或先天不足, 腎陽虧虛, 脾失溫煦, 脾虛失運, 濕困脾陽, 濕鬱氣滯, 升降失調所致。

癥狀

食慾減退或消失, 不思飲食, 或食之無味而見食不貪, 甚則拒食; 或飲食停滯, 脘腹脹滿, 或伴面色少華, 形體消瘦, 或伴嘔吐, 泄瀉。 長期厭食, 可影響小兒營養狀況。

捏脊療法

01

運內八卦 100-300次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內八卦位於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手法:以圖中黑點為起點,做順時針作畫圓,運的感覺為接觸皮膚,又不產生壓力,又像是懸空,想像八卦那種柔和感。

作用:形滯銷食,常用於食欲不振等病症。

02

揉板門 300次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板門位置在拇指下。

手法:掌面大魚際肌之中點,重按有酸麻感,為胃全息反應點。

作用:清胃熱、止吐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通調三焦之氣,主治脾胃運化不足導致的積食、消化不良,幫助小兒解決胃動力不足的問題。

03

清補脾 300次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脾經位於大拇指橈側,赤白肉交際處。

手法:清補脾即來回推之。(最好將小孩拇指微微屈曲再操作)

作用:健脾胃、補血氣,常用於緩解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04

清胃經 300次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胃經穴在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1節,注意,可不是整個大拇指。

手法:從腕橫紋向大拇指指根推就是清胃經了。

作用:清中焦之濕熱,和胃降逆,瀉胃火、除煩止渴等。

05

清大腸 100-300次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位於食指橈側面,食指間至虎口成一條直線。

手法:用一隻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橈側緣,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螺紋面從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多用於治療便秘、食積等症。

06

推小橫紋(四橫紋) 1-2分鐘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四橫紋位於四指掌指間關節橫紋處。

手法:用拇指橈側緣或食、中指螺紋面,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作用:消脹(腹脹)、退熱(口舌生瘡、脾胃之熱)、散結。

07

掐大四橫紋(四縫穴) 1-2分鐘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四橫紋位於四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手法:用拇指逐個掐揉,掐一揉三。

作用:消食導滯、祛痰化積,對食欲不振、疳積、腹瀉、腹脹、腹痛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08

摩中脘 1-2分鐘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中脘位於肚臍直上4寸。

手法:用一手大魚際著力按摩該穴位。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於防治腹痛、腹脹、便秘、疳積等症。

09

摩腹 1-2分鐘

手法動畫示意

手法:一般採用順時針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運動,堅持操作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成人也是。稍大點的孩子可以採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滲透力進行。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於防治腹痛、腹脹、便秘、疳積等症。

10

按揉足三里 2分鐘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1寸。 手法:用拇指按揉該穴(一邊一分鐘)。

作用:足三里為人體第一保健穴位,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調中理氣、通絡導滯,對於孩子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積不化有調理作用。

11

捏脊 3-5遍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後背正中,整個脊柱,從大椎至長強成一條直線。

手法:由下往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處3-5遍,每捏3次向上提一次。

作用:捏脊可以促進孩子脾胃消化,避免腸胃積食。

來源:中醫學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化社 的精彩文章:

8歲小朋友,5年回收38萬個塑料瓶,成環保公司CEO
慚愧為入道之初步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