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筷子放在水裡出現折射現象的原理

筷子放在水裡出現折射現象的原理

比如外面的陽光照射進入房間里,中間沒有玻璃的阻隔,其光與外面的陽光完全相同,沒有差別,是同樣的四大微粒組成。外面的陽光通過一層白色的玻璃進入房間里,進入房間里的陽光中的四大微粒受到白色玻璃四大微粒的阻礙和影響,就有所改變,與外面的陽光有所不同。如果陽光通過深色的玻璃進入房間里,深色的玻璃的四大微粒與白色的玻璃的四大微粒有所不同,對陽光的阻礙和影響也不同,進入房間里的陽光又產生了一定的差別。

如果白色的玻璃加厚,由五米毛變成八米毛的或者十米毛的玻璃,玻璃的四大微粒又有所變化,對陽光的阻礙作用增大,進入房間里的陽光又有所不同。如果兩層玻璃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陽光透過兩層玻璃,進入房間里,其光又有所不同。也就是說,中間的介質不同,透過來的光澤就有所不同。這是物質四大微粒之間的阻礙和影響作用。這些僅僅是物理作用,還不涉及化學作用,如果能夠發生化學反應,那結果就更複雜了。

放在水中的筷子也是這樣,筷子剎那都要往外散發四大微粒,水外面的筷子,由於沒有水中四大微粒的阻礙作用,散發出來的微粒不發生改變,而水裡的筷子散發出來的四大微粒就要受到水中的四大微粒的阻礙,其形成的筷子的相狀與水外面的筷子的相狀就有所不同,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兩截筷子連起來,就不是在一條線上,就是所謂的折射現象。

那根放在水裡一半的筷子,在水面開始是折的了,一根筷子看起來就折成了兩段。即使沒有一個人看這根筷子,筷子也是那個折射的樣子。所以不要想的太多,又是勝義根問題,又是別業問題,又是眼識意識意根有問題的。也別弄出什麼帶質境,什麼境的,都不相干。弄出那麼多的唯識名稱,就是纏裹自心。

想想宇宙混沌未開之時,地球無有一人之時,一個生命都不存在之時,天地之間,日月穿梭、斗轉星移,與眾生的什麼勝義根、意根、意識、五識有關係嗎?(當然還是與意根有關係,只是顯得不那麼太緊密。)沒有關係。那水裡的筷子是什麼樣子?還是折射的樣子。為什麼是那個樣子?你在與不在,物質世界就是那個樣子的。什麼樣子?人類在地球上都滅絕了,世間照樣還是風吹樹搖,該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不會因為有人去看而發生改變。不管人是否站在樹邊,風吹時樹自然要搖擺的,折射的筷子,不管有沒有人看,該折還是要折,不該折的就是不折,人為干涉不了。

但是,以上所說只是從一個側面來說,並不全面。全面的話,要一大篇子的語言描述。人類在與不在,自然界的現象並不完全相同。就像房子長期來說幾年之內,有沒有人住,其變化是截然不同的。裡面有很多道理,有人住的房子,意根執,那麼他或者說他們的如來藏就會維持房子的存在,儘力的保持房子的現況,所以房子毀壞速度慢。而沒有人住的房子,就沒有意根去執持,也就沒有如來藏維護,房子毀壞的就快一些。但與水裡的筷子折射是兩回事。

如果沒有一個人去看那根筷子,而是用一個自動攝像機自動錄下來拍攝下來,然後我們把錄像機里的視頻拿到電腦上看,結果是什麼呢?攝像機並沒有勝義根沒有六七識,沒有如來藏,那個影像會是怎麼樣的?就是應該成為的那樣,是折射為兩段的。野外生物學家經常用這個辦法錄製野生動物的生活狀況,那些狀況有人看與無人看,有什麼不一樣的嗎?沒有不一樣的。沒有識心的時候,有沒有蘋果和筷子的自然現象和區別?我們都睡著了,水裡的筷子仍然是折射的,不會變成直的了;醒著時看孩子是漂亮的,睡著沒有六識,孩子仍然是原來的樣子,不會變成醜陋的;白天家裡的鮮花看起來很美麗,睡著了或者沒有人看時,鮮花仍然是美麗鮮艷的,不會變成難看的樣子。這些人和物不會在人前和人後是兩個不同的樣子。

在父子合集經里,世尊描述了世界毀滅時的情形,那時早已經沒有人類了,可那些自然現象還是照樣存在和生住異滅著,不管有沒有眾生和識心分別。孩子沒有出生時,是沒有父親和母親的名義名稱存在,但是這兩個人還是存在的,不管孩子出生與不出生。沒有鮮花的名字和美麗的名詞存在,但還是有鮮花的美麗的狀態存在著。就像一個人的性別,並不在於是否有人去分別而發生改變,生來就是固定的。如果性別不是固定的,是隨著識心的分別而出現的,那娑婆世界就有意思了。

唯識界發明了那麼多的名詞概念,搞出那麼多的名相,把研究者的心搞得混沌一片,還是解釋不清楚事實真相。鑽進那些名詞概念里的人,是否有人鑽出來了?如果像福爾摩斯那樣的頭腦,進入唯識界,佛法就會完全不一樣了。學佛人的智慧並不比世俗人的智慧高,可惜!我們所學的唯識不究竟,有一定的錯誤,智慧不足的人全盤照搬,就會受到錯誤理論的影響,知見扭曲,還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別人都是邪見。其實是自己過於自信,過於信他。那些唯識名相,只有智慧很深的人才能不被纏繞,不被羈絆,不被誤導,那麼多人都陷在其中,不能自拔,還津津樂道。

如來藏形成的物質四大微粒的問題,是甚深的唯識種智問題,即使古代唯識,也沒有幾人具有唯識種智,把唯識講對講透徹了。好多都是沒有開悟的人逞能,非要著書立論,留給後人苦惱和笑柄。即使開悟的人,那個智慧也離唯識種智的智慧相差很遠,根本也弄不明白唯識問題,還要著書立論,貽誤他人。後人不知,還跟隨其後,追捧不已,可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脫般若唯識 的精彩文章:

夢境是如何出現的?夢境里有幾個識?
意根沒有嗔就是三果人

TAG:解脫般若唯識 |